申 磊,李 贺,邢欢欢,何胤琰,龚海鹏,沈飞斌,陈 旋,顾春淼,李 伟,蔡 军,武玉清
(徐州医学院1.麻醉学院2009级3班、2.麻醉药理学教研室,江苏 徐 州 221004)
利多卡因是临床常用的中效局部麻醉药,过量或误入血管可导致毒性反应,甚至引起惊厥。而NMDA受体拮抗药可显著减轻惊厥发作的程度,也降低了惊厥发生率和死亡率[1]。氯胺酮麻醉效应与拮抗 NMDA受体有关[6],但在惊厥反应中的作用仍尚无定论[2]。丙泊酚作为静脉麻醉药,有实验也表明,其能有效控制局麻药毒性反应引起的惊厥发作[3]。但是由于易引起呼吸和循环抑制,其抗惊厥效应的应用受限。目前,在临床丙泊酚与氯胺酮的复合麻醉十分普遍,二者不仅可相互增强麻醉效应,也可相互减弱不良反应[4]。但丙泊酚与氯胺酮合用对局麻药致惊厥作用的影响却未有研究。本研究旨在观察丙泊酚和氯胺酮单独使用对利多卡因诱发惊厥反应的影响,以及二者联合应用是否具有协同抗惊厥效应。
1.1 药物 利多卡因(上海复星朝晖药业有限公司),丙泊酚(Fresenius Kabi Astria CmbH生产,北京费森尤斯卡比医药有限公司分装),氯胺酮(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1.2 动物 昆明种小鼠24只,体质量18~24 g,♀♂不拘,清洁级,由徐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3 实验方法
1.3.1 动物分组及给药 将24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 NS 组,P 组(1 mg·kg-1),K 组(15 mg·kg-1),P+K 组(P 0.5 mg·kg-1,K 7.5 mg·kg-1)。生理盐水、丙泊酚、氯胺酮均为腹腔注射,各组小鼠给药后5 min再腹腔注射利多卡因(60 mg·kg-1)。
1.3.2 惊厥反应的观察 各组小鼠在注射完利多卡因后,立即观察小鼠发生惊厥反应的情况,记录惊厥发生的潜伏期、持续时间、惊厥数及死亡数。参照文献[5]并根据预实验改进,规定受试小鼠出现跳跃或侧倒阵挛为发生惊厥。惊厥潜伏期指利多卡因注射完毕至出现惊厥所需要的时间;惊厥开始到小鼠恢复能自主活动所经历的时间为惊厥持续时间。惊厥潜伏期超过10 min记为10 min,其惊厥持续时间记为0 min。惊厥持续时间超过30 min的小鼠,其惊厥持续时间记为30 min,且记为未死亡。死亡小鼠惊厥持续时间视为30 min。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 post hoc检验。
2.1 丙泊酚和氯胺酮对利多卡因致小鼠惊厥反应潜伏期的影响 与NS组相比,K组、P组和P+K组小鼠的惊厥潜伏期均延长(P<0.05,P<0.01);与K组相比,P+K组小鼠的惊厥潜伏期延长(P<0.05),与P组相比,P+K组小鼠的惊厥潜伏期也延长(P<0.05)。
2.2 丙泊酚和氯胺酮对利多卡因致小鼠惊厥反应持续时间的影响 与NS组相比,K组、P组以及P+K组小鼠的惊厥持续时间均缩短(P<0.05);而无论与K组相比,还是与P组相比,P+K组小鼠的惊厥持续时间均缩短(P<0.05)。
2.3 丙泊酚和氯胺酮对利多卡因致小鼠惊厥反应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在利多卡因腹腔注射后,各组小鼠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惊厥反应,惊厥率均为100%。但是,各组小鼠经过不同的惊厥持续时间后,均能恢复其自主活动,各组惊厥死亡率均为0。因此,各组间小鼠惊厥反应发生率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b 1)。
Tab 1 Effects of propofol and ketamine on the number of mouse convulsion and death caused by lidocine
本研究结果发现,丙泊酚(1 mg·kg-1)能够明显延长惊厥潜伏期,缩短惊厥持续时间,提示丙泊酚具有一定的抗惊厥效应。氯胺酮(15 mg·kg-1)单独使用也能够产生一定的抗惊厥作用。联合应用丙泊酚(0.5 mg·kg-1)和氯胺酮(7.5 mg·kg-1)时,虽然两种药物的剂量均减半,但由于二者的联合应用其抗惊厥效应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比单独使用较高剂量的这两种药物产生更强的抗惊厥效应。这一研究表明氯胺酮和丙泊酚可以相互增强对方的抗惊厥效应,二者的抗惊厥效应可能具有协同作用。由于二者作用于不同的受体,在作用靶点上不存在竞争性拮抗,但二者分别作用不同的受体均可以产生中枢抑制效应,这可能是二者联合应用产生协同抗惊厥效应的重要原因。
各组小鼠之间的惊厥数和死亡数并没有差异,这表明丙泊酚和氯胺酮虽然可以缓解利多卡因应用过程中引起的惊厥反应程度,但并不能彻底消除利多卡因引起惊厥反应的原因。总之,丙泊酚联合氯胺酮对利多卡因致惊厥的拮抗作用比单独用药效果更明显,对惊厥潜伏期和惊厥持续时间都有明显改善。
[1]Czuczwar S J,Gasior M,Turski W A,Kleinrok Z.Influence of a Ca2+channel agonist,Bay k-8644,on the anticonvulsant activity of NMDA and non-NMDA receptor antagonists[J].Eur J Pharmacol,1994,264(1):103-6.
[2]Kugler J,Doenicke A.Ketamine-anticonvulsive and proconvulsive actions[J].Anaesthesist,1994,43(2):S2-7.
[3]黄毅然,郭凌燕,陈 睿,等.丙泊酚在治疗局麻药引起惊厥中的应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11):2074-5.
[3]Huang Y R,Guo L Y,Chen R,et al.The use of Propofol in the treatment of convulsions caused by local anesthetics[J].J Southern Med Univ,2008,28(11):2074-5.
[4]梁春齐,田志海.小儿手术麻醉中丙泊酚与氯胺酮联用的体会[J].中国医师杂志,2005,7(9):1284-4.
[4]Liang C Q,Tian Z H.Experience of pediatric anesthesia with peopofol and ketamine[J].J Chin Physician,2005,7(9):1284-4.
[5]徐叔云,卞如濂,陈 修,主编.药理学实验方法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63.
[5]Xu S Y,Bian R L,Chen X,Editor.Methodology of pharmacological experiment[M].3th ed.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003:863.
[6]王 丹,戴体俊,马 涛,孟 晶.氯胺酮、丙泊酚和羟丁酸钠遗忘作用与NMDA受体的关系[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0,26(7):890-3.
[6]Wang D,Dai T J,Ma T,Meng J.Relationship between amnestic effect of ketamine,propofol or sodium oxybate and NMDA receptor[J].Chin Pharmacol Bull,2010,26(7):8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