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中有
(许昌学院 公共体育部,河南 许昌 461000)
近年来,案例研究受到许多研究者的重视与采用,使用案例研究方法的研究论文和成果也在逐年增加。纠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案例研究能够对体育运动领域中的现象进行翔实的描述,能够掌握现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变化规律和过程;另一方面,在于除了实验法以外,案例研究法也能够对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行解释,能够探索和发掘出某种行为或事件的原因机制,如通过对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录像、视频等资料分析,能够分析解释优秀运动员成功或制胜的各种因素。再如,运动项目不同,对心理技能方面的要求也不同,即心理因素的重要性会因运动项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射击、射箭等项群对心理因素的要求极高;而长跑、竞走等项群对体能因素的要求极为关键,而相对的心理因素的权重就会小很多(当然也不排除特殊情况:对于个别长跑、竞走运动员来说,心理因素可能比体能因素更重要)。虽然案例研究愈来愈受欢迎,能够对体育科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是,进行案例研究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案例研究是难度最高的研究方法之一,除了寻找研究案例的难度高以外,整个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缺乏共识,外推性较差[1]。
在设计和进行案例研究时,必须谨慎为之,以避免错误。基于此,本研究将介绍案例研究的概念、优缺点、国内外应用现状及其应用领域拓展。
案例研究,又称个案研究,英文为Case Study,最初多用于医学诊断病案和侦破学中的刑事案例,目前在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都有了广泛的应用。范伟达在《现代社会研究方法》中指出,国外对案例研究最新的定义是:“案例研究是一种通过对一个单独个案,即特殊情况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的某种情况有关的某些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来揭示现象和规律。这个单独个案,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机构或团体、任一其他单位等。案例研究依赖于所研究的个案得出的假设具有其他相同事物的代表性,从对个案情况的分析,可以推导出普遍性的东西,从而应用于同类的其他个案[2]。具体而言,案例研究是以个人或由个人所组成的团体为研究对象,搜集和整理有关方面的完整的客观情况及资料,包括历史背景、测验材料、调查访问结果、评定、谈话等,从而找出被研究对象的心理特性、问题的形成和发展原因及过程,在某些情况下海包括设计和尝试一些积极措施,以促进对象问题解决的一种研究方法[3]。
在体育科学研究中,案例研究能够对某种类型单一案例(如不良行为的矫正、特殊的运动创伤、心理技能训练的效应、优秀运动员的制胜因素等)进行深入调查,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
案例研究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若研究问题的目的是回答“是如何改变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以及“结果是什么样子”等问题时,案例研究就是最为适用的方法了。相对于其他的研究方法而言,案例研究的优越性体现在:1)能够对案例进行长时间的多次测量,进行详尽的描述与系统的理解,对动态的互动及情境加以了解和掌握,可以获得较为全面的信息。2)案例研究有助于对个体规律的探讨。如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奥运会冠军、心理障碍或不良行为的个体,这些人在特殊情境下的个人发展历程,以及在这种历程中表现出的生理、心理特征,往往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群体研究往往只能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成果,但案例研究探讨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发展过程,奥运会冠军的成长历史,个体不良心理及行为的矫正干预可能兼具特殊意义和普遍意义。3)当研究者无法设计正确、直接而又具系统性控制的变量,或探讨的是实际的生活现象,而不是几分钟的实验就能够追溯,则可以使用案例研究,因为有些案例研究是不涉及事件的操控,是在自然的情境中发生的。4)相对于其他的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有助于节省研究资金。因为案例研究所需的研究资金较少,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研究需要。
案例研究在对个别研究对象的全面细致了解方面远远胜过其他的研究方法,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1)案例研究资料收集的倾向性。在案例研究资料收集的过程中,虽然强调客观、全面地收集一些相关资料,但若研究者没有格外注意,就易于收集到那些能证明自己假设的材料,而忽略那些不能证实假设的材料。而这些资料往往又能从侧面间接反映被试的情况。同时,大多获取的材料是由教师、家长所提供的,那么教师、家长的主观偏见也会影响所得材料的客观性,从而间接影响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2)案例研究无法确定因果关系,在案例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对象以往经验推断导致问题的原因,但不能肯定结果就是某种经验引起的。有些情况下又无法操纵自变量,因此,我们只能说“两个变量是相关的”,往往难以或无法得出“什么因素引起了什么结果”的确切结论。3)案例研究结论的推广性有待考虑。案例研究通常以单一个体或团体为研究对象,只涉及少数几个被试,这几个被试又常常不是随机抽样获得的,具有自身的特点,代表性低。因此,案例研究的结果常常不太容易推广到总体。但是,也有些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案例研究,选取颇具代表性的少数被试,在严格控制条件操纵自变量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出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都比较好的研究成果。
张韧仁[4]采用案例研究法,选择3 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且无器质性疾病及体育锻炼史的大学生作为研究被试,根据被试的个体特点,合理实施体育锻炼,同时,结合适宜的日常心理疗法对其心理健康问题进行10 周的试探性矫治实验,结果显示,体育锻炼结合适宜的日常心理疗法对3 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显著的矫治效果,能够有效地较大幅度消除心理健康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余世和与李志清[5]在深入了解2 名大学生强迫症患者的基本情况、分析器质性疾病原因和特点的基础上,把针对性疗法、一般疗法及心理辅导结合起来制定体育疗法方案,进行了为期8 周的干预。结果发现,被试的身心健康得到了促进,但体育疗法对于不同程度心理障碍治疗的效果不尽相同,对于中度或重度症状的干预效果好于轻度症状。张志勇和邓淑红[6]以2 名儿童为个案,采用体育游戏对自闭症进行干预,如在原属班集体中开展促进沟通、交流、合作的体育游戏教学。结果发现这2 名儿童经过3 个月的密集干预,在人际交往、语言交流方面出现较显著的进步,大部分基本沟通行为有所促进,问题行为中不服从、不合作和退缩行为减少。
邓淑红[7]采用A-B-A 实验设计对1 名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行为进行体育游戏干预,该体育游戏设计注重促进沟通,运用示范、奖励、提示、时间延续等策略。经过3 个月的大量密集干预后,儿童的主动沟通行为次数显著增加,沟通技能也有所提高。吕晓昌[8]采用A1B1A2B2 倒返实验设计对确定的一名具有社会退缩行为的4 岁男童实施体育游戏干预,采用时间记录法精确记录被试与人交往的实践,在每天的观察时间外,对被试表现定性分析,待被试行为稳定后进行体育游戏校正,观察体育游戏对于退缩行为的矫正和治疗。结果表明,学龄前儿童体育游戏可以矫正学龄前儿童的退缩行为。朱莉、周学荣和余少兵[9]对1 名中度网络成瘾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干预,如制定了每周3 ~4 次的锻炼计划,每次100 ~120 分钟。经过12 周的体育干预后,学生的网络成瘾行为得到纠正,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克服了传统干预方法所带来的心理不适与容易反复等问题。作者指出,体育干预对某些网络成瘾倾向的青少年网瘾行为有较大改善作用,但是否适用于其他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即案例研究的外部效度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
姒刚彦、李庆珠和刘靖东[10]对1 名奥运选手在奥运会前一年进行心理干预,以改变该运动员“低挫折容忍度”,在不同的时间点采用各种评估方法(自我评估,教练员评估,运动员、教练员和搭档的“阶段性总结”评价以及对运动员比赛行为的录像资料分析等)对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估,检验理性情绪疗法与心理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心理干预的有效性。通过各种评估方法所获得结果的一致性,证明干预方法在改变运动员的问题行为方面是有效的。
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提高中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情绪调节能力等。袁红波[11]对初一年级1 名新生在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及群体性体育竞赛中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如培养体育兴趣、背摔练习增强自信心、游戏中培养情绪调节能力、长跑练习培养意志品质、通过群体性体育竞赛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等。结果发现,体育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品质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王进[12]采用定性个案分析的方法,选取4 个成功和4 个失败案例,对8 个运动员退役过程中的意识和行为进行剖析,反映出成功退役的运动员与失败退役的运动员之间的不同特征。潘宁武和王红英[13]以参加第11 届全运会的4 名上海男子沙滩排球运动员为对象,分析运动员个性特征、竞赛焦虑及临场技术表现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运动员中个别的个性特征如社交性、自控性等与竞赛焦虑状态和运动表现存在相关性。侯勇和张海龙[14]收集和分析了优秀竞走运动员王浩在乌兰察布市体校业余竞走基础训练期间的相关资料,从选材、竞走技术训练、身体素质训练等方面与查阅到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研究,为优秀运动员的选材、训练提供指导和参考。彭杰和谭长青[15]曾对体操奥运会冠军瑞士籍华人李东化进行了个案分析,并提出,人的竞技能力同时受到生理因素、训练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限制,在取得一定运动成绩之后,能否突破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限制是竞技能力提高的关键。张宏新[16]以胡凯、韩金如的成功培养模式的案例研究为切入点,以实际调研为依据,深人探讨我国2 名优秀田径运动员胡凯、韩金如的成功培养模式。其中,主要包括运动动机、激励机制,科技服务系统,支撑保障机制,管理机制,文化学习的培养模式,个体培养模式中的优势与不足等问题。为我国高校优秀田径运动员的培养模式构建,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与国内相比,国外应用案例研究的领域则更为广阔,不仅涉及到体育教学,而且也涉及到运动心理、运动训练、运动康复、体育经济与科技、休闲体育等,对于国内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案例研究是运动心理学研究领域很重要的一种方法[17]。Prapavessi,Grove,McNair & Cable[18]早 在1992 年对一名高度竞赛焦虑的步枪射手展开案例研究,考察认知干预(如想象训练、生物反馈等)对于降低状态焦虑和提高运动绩效的有效性。经过6 周的干预后,发现该名射手的认知性焦虑、躯体性焦虑等明显降低,而其自信心和运动绩效则得到了有效提高。Mankad,Gordon&Wallman[19]对1 名男性运动员的康复进行案例研究,通过让运动员写作,帮助其表露负性情绪/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了一些管理压力、情感困扰和自尊的措施。干预后发现,该名运动员的压力和情感困扰明显减弱,而自尊则明显提升。Carless&Douglas[20]以2 名男性为个案,探索运动和练习如何帮助其治愈心理疾病。
在运动训练领域,主要侧重于探讨运动训练方法的获得或改进等。Reade,Rodgers&Spriggs[21]对来自12 个不同运动队的20 名高绩效的教练员进行访谈发现,教练员相信科学有助于训练,乐于与科学研究者共事。但是,他们更倾向于从其他的教练员、临场训练或比赛指导以及训练研讨会中获得新的训练方法,而不是从科学家或其研究著作中获取。Faull&Cropley[22]对1 名优秀的全能运动员展开案例研究,强调了在训练中整合反思学习的重要性,反思学习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绩效,增强运动员的自我意识。
案例研究也是体育营销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23]。而且,Gratton,Dobson&Shibli[24]以1997 年在UK 举行的6 大重要的体育赛事为例,分析举办体育赛事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建议应该根据赛事所产生经济影响的潜能,开发出大型体育赛事的类型学体系。
近年来,采用个案分析科学技术在体育领域中应用效果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其强调了科技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O’Reilly&Rahinel[25]通过考察对冰球有重要影响的5 种关键的媒体技术,揭示了在运动中应用媒体技术的重要性。Judge1,Hunter&Gilreath[26]以女子链球投掷世界记录保持者为个案,指出录像分析是训练与教学的重要部分,揭示了科技与训练相结合能够有助于产生更高的运动绩效。Wang,Myers&Yanes[27]选取45 名19 ~30岁的学生为对象,采用案例研究考察如何在体育课程中应用科技为学生提供直接的视觉反馈,为学生创设更多训练和练习的机会。
在体育科学领域,案例研究虽然从来没有成为主流研究,但也从来没有间断过,有些研究甚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刘淑慧[28]对陶璐娜悉尼奥运会夺冠的心路历程进行的案例研究,曹建民等[29]关于张健训练期训练负荷、营养方案和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纪中秋等[30]对杨杨、崔敏敬等人做的短道速度滑冰技术动作分析等都体现了案例研究的魅力。
在体育科学领域,特别是竞技运动领域进行案例研究,有其特殊意义。案例研究对优秀运动员的培养具有指导作用。某种行为、某类事物的所有原因都适用于其他运动员的成长过程是不现实的,但这些原因中的部分极有可能对其他运动员的成长具有借鉴或指导意义。而且运动员是极其特殊的群体,他们在激烈的和公开的运动竞争中体现并发展的身体和心理特征,可能对其他群体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为克服案例研究外推性较差的缺陷,在体育领域中应用案例研究法开展研究时,应根据研究的具体需要,尽可能地选取多案例进行研究(一般4 ~10 个案例为佳)。同时,要选取具有高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案例,一方面保证案例研究的内部效度,另一方面保证对案例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能够推导到同类的其他个体身上,提高案例研究运用的外部效度。
为保证案例研究的效度,案例研究法要与调查、分析等实证方法恰当地结合使用。事实上,已有很多学者认为,研究方法在研究的过程中绝不是完全割裂的关系,而是互相依赖、互为补充的关系。特别是对个案进行体育干预的时候,访谈法、观察法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此时,实验法尤为重要,实验设计可以帮助实验排除一些无关变量和新异变量的干扰,以期达到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体育科学领域的研究过程中,可以用案例研究发现问题,创造理论,进而用实证研究法进行科学的检验及论证,从而得出更为科学、可信、具有普遍意义的研究成果。
由于我国引入个案法的实践并不长,因此,在案例研究法的应用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局限性。目前,大部分学者还只用案例研究验证一些已经存在的理论,案例研究法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局限在“证明”,而不是“创新”方面。因此,有必要对体育领域中某些事件的过程和原理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从中探查并创造出新的理论和思想,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用案例去检验理论方面(案例研究法本身就具有有利于构建新理论和检验以往理论的优点)。
[1]陈晓萍,徐淑英,樊景立.组织与管理的实证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范伟达.现代社会研究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23.
[3]刘毅.个案研究法及其在心理学中的发展[J].上海教育科研,2002,(7):41-43.
[4]张韧仁.体育-心理疗法矫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个案研究[J].体育科技,2008,29(3):69-72.
[5]余世和,李志清.大学生强迫症体育疗法的个案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24(5):78-81.
[6]张志勇,邓淑红.自闭症儿童体育游戏干预个案研究[J].体育科学,2010,30(8):49-56.
[7]邓淑红.自闭症儿童沟通行为的体育游戏干预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儿童教育,2011,(1):53-56.
[8]吕晓昌.体育游戏对矫正学龄前儿童社交退缩行为的个案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2):59-61.
[9]朱莉,周学荣,余少兵.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体育干预个案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7,26(2):108-110.
[10]姒刚彦,李庆珠,刘靖东.改变“低挫折容忍度”的心理干预及效果评估——以为奥运银牌运动员的个案研究[J].心理学报,2008,40(2):240-252.
[11]袁红波.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个案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6,(12):36-37.
[12]王进.运动员退役过程的心理定性分析:成功与失败的个案研究[J].心理学报,2008,40(3):368-379.
[13]潘宁武,王红英.上海男子沙排运动员个性特征、竞赛焦虑及运动表现关系个案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0,32(5):47-49.
[14]侯勇,张海龙.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王浩基础训练的个案研究[J].训练与竞赛,2009,(1):59-61.
[15]彭杰,谭长青.运动员运动寿命研究的人文社会学视角—体操运动员李东华的个案分析[C].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00:538-539.
[16]张宏新.我国高校优秀田径运动员胡凯、韩金如培养模式的个案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9.
[17]Hemmings,B.,Holder,T.Applied Sport Psychology:A Case-Based Approach[J].The Sport Psychologist,2010,24:117-118.
[18]Prapavessis,H.,Grove,J.R McNair,P.J.Cable,Nigel T.Self - Regulation Training,State Anxiety,and Sport Performance: A Psycho physiological Case Study[J].The Sport Psychologist.1992,(6):213-229.
[19]Mankad,A,Gordon,S&Wallman,K.Psycholinguistic Analysis of Emotional Disclosure: A Case Study in Sport Injury[J].Journal of Clinical Sports Psychology,2009,(3):182-196.
[20]Carless,D.,Douglas,K.The Role of Sport and Exercise in Recovery from Serious Mental Illness: Two Case Stud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s Health.2008,(7):137-156.
[21]Reade,I.,Rodgers,W.,Spriggs,Katie.New Ideas for High Performance Coaches:A Case Study of Knowledge Transfer in Sport Scie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Coaching.2008,(3):335-354.
[22]Faull,A.,Cropley,B.Reflective teaching in sport: a case study of a senior level triathlete[J].Reflective Practice.2009,(10):325-339.
[23]Sanchis,C.M.The case study method: a powerful teaching tool in sports marketing edu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arketing&Sponsorship.2007,(1):1-9.
[24]Gratton,C.,Dobson,N.,Shibli,S.The economic importance of major sports events: a case-study of six events[J].Managing Leisure.2000,(5):17-28.
[25]O’Reilly,N.,Rahinel,R.Forecasting the importance of media technology in sport: the case of the televised ice hockey product in Canad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Marketing and Sponsorship,2006,81:82-94.
[26]Judge,L.W.,Hunter,Gilreath,E Using Sport Science to Improve Coaching:A Case Study of the American Record Holder in the Women’s Hammer Throw[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Coaching,2008,(3):477-488.
[27]Wang,L,Myers,D.L.,Yanes,M.J.Creating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Experience through the Assistance of High-End Technology in Physical Education: A Case Study[J].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2011,37:352-356.
[28]刘淑慧.陶露娜夺冠的新路历程[C].在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上的报告,2001.
[29]曹建民,张健,王琳,等.张健训练期训练负荷,营养方案和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4):478-481.
[30]纪中秋,姜桂平,王小虹.短道速度滑冰技术动作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2):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