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辉 过智红 钱 向
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提出要制定基础教育质量的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同时在第十五章管理体制改革中又提出了要 “加强教育监督检查,完善教育问责机制”的要求。面对从明晰标准到按标准开展质量监测,再到根据检测结果追踪问责,这个确保教学质量提升的全程式完整链条;面对教学质量标准的设计与科学检测工作探索的全面展开,质量问责将是我们教师必须面对的挑战。为此,笔者想结合体育教师能力发展方向、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基本标准、《江苏省体育教师体能测试标准(试行)》、一些专家提出的 “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一些地区开展质量检测和问责的经验等,谈谈体育教师的应对策略。
现代汉语词典对 “质量”的概念是这样注释的: “质量,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ISO9000:2000对 “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并且指出:在质量管理过程中, “质量”的含义是广义的。除了产品质量之外,还包括工作质量。质量管理不仅要管好产品本身的质量,还要管好质量赖以产生和形成的工作质量,并以工作质量为重点。
同样,现代汉语词典对 “教学”的概念是这样注释的:“教学,就是教师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学是指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和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为基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活动。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教学质量就是教学活动的优劣程度。体育教学质量就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优劣程度。在管理过程中包括 “教”的质量和 “学”的质量。
但是,当前大多数学校对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如同其他文化学科,是以 “学”的质量来进行评价的。而且,还主要是以考核和测试某项运动技术的完成情况,或是对某种身体运动能力进行测试 (如体能、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等)作为核心评价标准的。如:有关地区对学生体质的抽测、排名,体育中考的成绩等等。
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应该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操作层面应该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从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意义上来看, “课程标准”作为国家意志就应该是衡量学科教学质量的标准,操作层面主要就是课堂教学。因此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就是衡量体育教学质量的标准,所要监控的就是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从课堂教学质量监测的视角来看,应该既有质的监测又有量的监测。质的监测就是指监督、测量有没有达到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而量的监测就是监督、测量达到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要求的优劣程度,即在完成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这个刚性指标基础上的区分度。也就是说质是基础是必须达成的,量才是需要不断提高的。
从要不断提高的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视角看,就是必须根据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版)提出的: “要求对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进行综合评价”的要求,对体育教学质量进行量的监测;同时评价既要有绝对评价,又要有相对评价。
从已知的一些检测方案看,指标体系既有定性的,又有定量的。简单说,一般体能、知识技能将是定量的,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将是定性的。同时也可根据体能技能进步幅度,以及运动参与情况等相互转化综合考虑。总之,这些将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面对问责所需要把握的方向。
因此,这个质量监测而远非通常的对体育教师执行教学常规,遵守学校教学规章制度考核等那样宏观、简单,应该还有细化的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指标等量化的监测。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版)进一步明确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同时在课程基本理念中阐明了:坚持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就是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因此,狠抓体质与技能是不断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为此,我们首先应该以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版)为依据,按照学生的发展规律,如生长发育规律、动作发展规律、技能形成规律、心理发展规律、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的规律和体育学习规律等,以及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特点来确定教学内容,这个内容必须与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 “体育、艺术2+1项目”的技能要求、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的技能要求同步,并以此来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技能目标和考核标准。
其次,在身体素质方面,一是要开展身体素质课课练研究。要根据主教材的特点、按照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安排相应的身体素质练习,同时练习要形式多样,富有趣味性;二是要根据教材组合的特点,合理安排练习密度和强度,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富有成效;三是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给学生提供运动处方,促使学生充分利用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和课余时间开展身体锻炼,从而做到学校、家庭共同关注学生体质的提高。如:利用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社团活动的时间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体质;利用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时机,鼓励学生家庭共同锻炼等。
再次,技能教学在教与学的方法选择上,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来设计教学的策略、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评价。比如可以借鉴:曾振豪、高强两位博士在 《中国学校体育》2012年第1、2、3期《运用频谱教学风格教授体育课——导入莫斯顿的教学风格频谱》中介绍的研究成果,选择合理教学风格进行搭配展开教学,使学生学习兴趣浓、上手易、掌握快,犯错少,获得成功满足高。
当然,在教学中对质性的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也要高度关注,并且要在平时下功夫,体现在评价的过程管理中。
子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良好的基本功是体育教师的必备素质。 《体育教学》编辑部主任王子朴先生在“基本功的两个层面”一文中讲到: “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在完成一堂成功的体育教学课上,其示范、讲解以及组织教学等方面的能力,都离不开体育教学中所必须的基本身体技能和教学方法基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基本功;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体育教学基本功的更高层面,要求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基本功达成同时,而改变着体育教师的身心素养,这是成为一个合格体育教师的充分条件,同样也体现着体育教师基本功的两个层面。”
首先,笔者认为良好的教学常规是提升常态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课堂常规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同时也是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运动参与”等课程目标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高度关注教学常规的教育和执行,这样有助于有效学习。另一方面是要细化教学常规,规范教学过程。一是严格执行教育常规管理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的执行、备课组教研组活动的参与、教科研活动等方面。如我们就有《无锡市中小学体育学科课堂有效教与学规范条例》;二是在课堂教学的组织策略、学习策略、评价策略上细化,做到“以人为本”,超越常规,形成习惯。
其次,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就是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支撑。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增强职业的敬畏感。这样就能在体育教师的专业认识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重视因自己低效甚至负效的教学行为贻害学生所该担当的责任,不再把教学视作普通的谋生手段。同时也能形成一种文化自觉,依托校本培训,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在体育教师基本体能、教学技能,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方面不断自我发展。另一方面要由功利论责任观转向由生命论责任观。要从基于生命存在、基于生命维系、基于生命发展三个维度对学生开展安全技能、生活技能、运动技能的体育运动教学。要将教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积极担当 “儿童研究者”,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领一种自由的教学文化,引导学生开展探究;确立全纳的教学观,做到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负责。
随着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 “制度”将真正成为导向、监督、制约和发展功能的重要措施,学校的人事制度改革将会进入更实质的层面, “进口考录”、“岗位提升”、“出口分流”三个环节将真正得以顺畅。那么,面对问责,我们现在就必须未雨绸缪,加强职业敬畏感,只有这样才能由 “先见之明”得 “先见之行”,从容应对体育教学质量的问责。
[1]刘万海.教学质量问责:有效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全球教育展望,2010.11.
[2]耿 申.基础教育质量监控:回归“质”的评价.中小学管理,2011.6.
[3]耿培新.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应该关注的几个关键问题.中国学校体育,2010.7.
[4]王书彦,周登嵩.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体育学刊,2010.6.
[5]吴爱军,夏春华,王渺一.对构建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思考.中国学校体育,2011.8.
[6]莫豪庆.区域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检测内容与方法的实践研究.中国学校体育,2009.9.
[7]蔡 伟.教师课堂评价质量标准研究,教育科学.2007.5.
[8]徐献银.优化教学常规,提升常态课教学质量.中国学校体育,2012.1.
[9]孟晓东.课改十年我们在路上.江苏教育,2012.1.
[10]姚良玉.对体育教学质量内涵的认识.中国学校体育,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