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月,牛飞,史宇航,王中男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130117)
《内经》称不寐为“不得卧”“目不瞑”,即现代医学所指的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其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寐[1]。笔者自2013年2-6月跟从王中男教授学习期间,观察王老师运用归脾汤加减配合YS7004C脑功能治疗仪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32例患者均为我院睡眠治疗中心门诊病例。其中男9例,女 23例;年龄17~69岁,平均年龄46岁;病程1个月~15年,平均4.5年。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2]有关失眠症的诊断标准,结合国际通用的SPIEGEL睡眠量表规定的6项内容(即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夜醒次数、睡眠深度、做梦情况、醒后感觉)为标准作出诊断。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不寐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为心脾两虚型,证见多梦易醒,头晕目眩,心悸健忘,面色少华,肢倦神疲,纳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中医诊断标准和西医诊断标准。年龄17~69岁。
1.4 排除标准 严重的精神病人,妊娠或哺乳期妇女,酗酒和精神药物滥用所致失眠者均不在本次观察范围内。
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基本方:人参10 g,白术20 g,当归15g,黄芪15 g,茯神 20g,远志15 g,炒酸枣仁20 g,木香10 g,夜交藤15 g,五味子 15 g,炙甘草15 g。胸闷心烦加合欢皮、醋香附,阴虚盗汗加青蒿、地骨皮,头重眩晕加天麻、钩藤,头痛者加白芷、蔓荆子,不寐顽固者加煅龙骨、煅牡蛎、珍珠母、磁石重镇安神。用法:1剂/d,水煎服,中午、晚饭后各服1次,晚上睡觉前用药渣泡脚。同时配合YS7004C脑功能治疗仪进行磁疗和电疗。磁疗给予前额正中、两侧颞部、两侧枕部,电疗给予双侧耳后乳突穴进行治疗,每次20 min,1次/d。3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调畅情志,适量运动,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3.1 疗效标准 依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进行疗效评价。临床痊愈:睡眠正常,时间在6 h以上,醒后精力充沛,伴随症状消失;有效:总睡眠时间延长2 h以上,但是不足 6 h,伴随症状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睡眠如服药前或加重者。32例患者治疗3周后采用SPIEGEL睡眠量表评定,评分不低于12分为无睡眠障碍,见表1。
表1 SPIEGEL睡眠量表
3.2 治疗结果 32例患者,临床治愈 12例,占37.50%;有效 18例,占 56.25%;无效 2例,占6.25%。总有效率为93.75%。
赵某,女,64岁,2013年4月 9日初诊。诉:入睡困难 3年佘,近半年加重。入睡困难,每晚睡眠2~3 h,睡后梦多,伴头晕、心慌乏力、纳差,二便调。服艾司唑仑片方可入睡,但近半年服用安定效果差,故来诊要求服中药。诊见:面色少华,头晕耳鸣,双目干涩,心慌乏力,纳差,手脚心热,汗出,舌质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弦细而无力。西医诊断:失眠。中医诊断:不寐,证属心脾两虚。治法:健脾益气,养心安神。处方:人参 15 g,白术 15 g,当归 20 g,黄芪15 g,茯神20 g,炙远志15 g,炒酸枣仁20 g,木香10 g,夜交藤20 g,五味子15 g,炙甘草15 g,生地黄25 g,地骨皮10 g。4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中午、晚饭后各服1次,晚上睡觉前用药渣泡脚。配合脑功能治疗仪进行磁疗和电疗10次,1次/d。2013年4月13日2诊:睡眠较前改善,睡眠时间延长到4 h左右,心慌乏力、头晕有所减轻,现睡后梦多,手脚心热,夜间汗出,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上方加青蒿15 g,醋香附20 g,5剂,服法同上。2013年 4月20日3诊:患者自诉睡眠时间能达到6h左右,睡眠深度增强,头晕乏力、心慌、纳差好转,手脚心热、夜间汗出减轻。上方去五味子、夜交藤、炙甘草,5剂,服法同上,以巩固疗效。2个月后随访未再复发。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加大,人们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心理因素的巨大干扰。如烦躁、紧张、焦虑等因素增加,思虑忧愁、操劳太过,从而损伤心脾,导致心脾亏虚,气血生化无源,气血虚弱,营血不能上奉于心,心伤则阴血暗耗,神不守舍,以致心神不安。《景岳全书·不寐》中说:“无邪而不寐者,必营气之不足也。营主积压,积压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本组病例吾师运用归脾汤加减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方中人参大补元气,安神益智,黄芪、白术、炙甘草补脾益气,当归补养心血,茯神、炒酸枣仁、远志、夜交藤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以防益气补血药滋腻滞气,使补而不滞,五味子养心气而安神。诸药合用,以达健脾益气、养血安神的目的。同时通过YS7004C脑功能治疗仪,运用特定规律的交变电磁场,改变脑功能区代谢,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引导患者脑磁功能趋向正常化。运用仿真生物电(无序波)通过乳突穴颅外刺激小脑顶核、脑细胞和脑血管,以起到促进脑功能恢复的效果。
王中男教授认为,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已经成为不寐发生的重要因素。而中医认为“心主神志,忧思伤脾”。《素问·逆调论》指出:“虚劳虚烦不得眠。”因而临床上心脾两虚型不寐的病人更为常见。补益心脾、宁心安神是本证的基本治疗方法。而单纯使用西药治疗,虽然起效快,但不良反应明显,易产生依赖性。中药治疗既能有效消除患者恐惧和焦虑心理,又能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缩短治疗周期。同时配合脑功能治疗仪,辅以心理治疗、食疗、体育疗法、按摩导引等治疗方法,从而达到治疗不寐的目的。
[1]王中男.不寐证中医辨证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J].吉林中医药,2007,27(5):7-8.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S].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