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毅恒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武汉430079)
公共体育场馆改革路径研究*
——以湖北省为例
张毅恒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武汉430079)
以湖北省为例对公共体育场馆整体经营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场馆体制、机制不活,动力不足;经营理念落后;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不合理。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学习借鉴国外的经验,转变场馆经营管理思路及采取积极有效的经营措施。
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湖北省
公共体育场馆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拨款或通过其他途径筹集兴建的以满足运动竞赛、运动训练和群众健身娱乐等需要的社会公有体育场馆及其附属配套设施,是落实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一项重要物质保证。过去公共体育场馆是各级体育行政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国家对公共体育场馆实行统收、统支、统管的供给服务型管理,并实行集中统一的行政领导和事业管理。相关研究表明,湖北省公共体育场馆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经营管理不善,已明显阻碍了湖北省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本研究以湖北省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模式为研究对象,针对湖北省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借鉴国内外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改革的成功经验,探讨湖北省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模式。
湖北省共有县级以上重点体育场馆123座,其中大型场馆7座,占5.7%;中型场馆19座,占15.4%;小型体育场馆97座,占98.9%。主要运用的经营管理模式为单位内部自主经营管理模式、承包租凭经营管理模式、事业单位自主经营管理模式、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近年来湖北省相继建成了湖北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湖北省水上运动训练竞赛基地、武汉塔子湖体育中心、武汉体育中心等场馆,但与外省相比,湖北省体育设施建设仍显得滞后。再加上经营管理模式的选择不当,普遍面临“生存”难题。主要存在三大问题:即地段好、占地多、投资大,比较效益低,70%场馆建在市中心、30%建在城市郊区,武汉体育中心占地1580亩、投资高达30亿元;功能单一、利用率低,2011年馆均举办大型活动20次以上占8.8%,11-20次占22.8%、6-10次占28.1%、5次以下占40.3%;综合效益差、历史包袱沉重、难以可持续发展。
1.1 从结构上看,比赛型场馆居多
湖北省现有公共体育场馆基本上是为承办大型体育赛事而建设的,如武汉体育中心、湖北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一期工程是为承办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而建的,荆门生态运动公园体育场是为承办省运会建设的。为满足承办国际赛事要求,造成场馆规模和投资额比较大,运营维护成本高。
1.2 从投入上看,以政府投资为主
湖北省公共体育场馆绝大多数由政府投资建设,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财政拨款,仅有少数场馆在筹集建设资金中采取市场化的融资手段。
1.3 从功能上看,以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为主
调查显示,湖北省公共体育场馆全部对外开放,部分场馆的年接待健身人次已达100万人次以上。新华路体育中心内场、襄阳体育场内场、十堰体育中心乒乓球馆、灯光篮球场等常年免费为群众开放,吸引了大量居民前往健身,满足了群众健身的需求。
公共体育场馆作为体育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发挥它们的功能和作用,才能取得更大的综合效益和经济价值。综合大量专家学者对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深入分析湖北省当前公共体育场馆在经营和管理上的问题。
2.1 湖北省体育场馆体制机制不活,动力不足
目前我国公共场馆改革的进程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公共体育场馆的多元功能仍没有有效地显现,体制和机制基本上还是沿用计划经济的模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所调查的我国部分公共体育场馆中57%仍属于传统事业单位性质。近年来,国家对体育场地实施对外开放的政策,湖北省相关部门也积极响应与贯彻其政策与方针。但在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下,场馆运营管理自主权受限,灵活性相对较差,对市场的反应性较为滞后,人员负担过重。目前,通过表层的改革并不能改变湖北省公共体育场馆在经营管理方面的体制性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将现行管理体制的改革作为突破口,解决体育场馆在经营管理实践上存在的诸多问题。
2.2 湖北省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理念较为落后
公共体育场馆作为体育部门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体育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应具有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并确保国有资产的增值。但在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国有资产出现严重流失现象。在湖北省各系统体育场地利用的调查当中,经营收入和效益最好的是其他系统的体育场地,其金额达6256万元之多,占湖北省体育场地总经营收入的68.8%,而其他系统体育场地的经营收入仅占湖北省体育场地总经营收入的27.2%,这说明在湖北省的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方面,其他系统体育场地的经营状况要略好一些。在这些体育场地经营方面当中经营收入最少的是教育系统的体育场地,总的经营收入仅为450.46万元,湖北省体育系统所有标准体育场地2003年经营收入仅为1 983.85万元。根据我们的访谈得知,湖北省大部分体育场地处于亏损经营,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才能维持正常的运转。这些问题反映了湖北省公共体育场馆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以确保体育场馆这一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
企业成功与否,主要的决定因素是这个企业是否拥有高水平的市场营销管理。然而,目前湖北省公共体育场馆营销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大多数公共体育场馆是在体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自主经营,经营管理理念和方式落后,营销手段简单陈旧,缺乏创新。湖北省一些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者仍然摆脱不了行政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束缚,在经营中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和行为,默守陈规,不愿冒险开拓新的项目、尝试新的方法,管理方法落后,管理水平低下。
2.3 湖北省公共体育场馆人力资源急需开发与合理配置
场馆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受到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人才的制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公共体育场馆人才的聘用以内部人员的流动为主,这种模式导致了人员结构的失衡,总体素质偏低。根据郭惠平等人的实地调查,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人员结构主要是由体育局的干部、设备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及少量退役的优秀运动员组成的,因此存在着从事简单劳动人员过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现象。
湖北省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湖北省标准性体育场地的管理人员为13 325人,每个场地的人均数不足1人,其中在体育系统场地管理人员是最多的,总数有将近2 014人,其每个场地的平均人数将近4名。调查显示,有些场地职工的文化水平较低,个别场地人员的学历显示为小学,造成简单劳动人员的过剩。这一现状显示:湖北省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人才的缺乏和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的超编与老化,严重影响了湖北省体育场馆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一名合格的体育场馆的管理人员,应该是识体育、懂法律、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体育场馆的改革与发展。
3.1 国外可借鉴的经验
随着人们对体育的深入认识和对体育参与度的提高,许多发达国家的政府对体育的投资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以上。而在这些数目不菲的体育拨款中,有很大一部分专用资金将用于国家的公共体育基础场馆建设上面。如荷兰1990年拨出的9.8亿盾的体育经费中,有8.38亿盾是用于修建体育基础场馆,占85.5%;澳大利亚在1995-1996年体育经费预算中有42.7%用于设施和基础建设;德国政府为修建体育场馆,提出了著名的三个“黄金计划”,耗费了180亿马克的资金,使体育设施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性改善,为广大人民群众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资基础。大多数的这种体育场馆或者场地主要是由政府出资建设,最后交由民间团体进行经营管理,其经营的最主要的目的是盈利。这种经营管理的主要经费来源于各种商业比赛、拥有该体育场馆球队的商业产品开发以及广告。这样可以减轻政府在人力、物力以及资金上的负担,改善运动训练的环境,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带动职业运动的蓬勃发展,同时可以满足普通大众体育健身以及观赏体育比赛的需求。
3.2 湖北省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与路径
3.2.1 湖北省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
湖北省公共体育场馆运营改革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数量上的扩张,着力于解决闲置问题;二是质量上的提升,致力解决运营成本高的问题和主体功能弱化的问题。
通过改革达到提高大型体育场馆的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树立公共服务能力强、运营管理水平高的大型体育场馆典型;培育体质机制活、服务质量优、综合效益好的大型体育场馆整体运营水平;建立和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依托大型体育场馆,建立政府、社会、场馆三方认可和接受的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和综合评价体系,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体育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促进公共体育服务特别是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
体育场馆改革要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体现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愿望。始终做到坚持改革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原则,坚持改革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原则,坚持改革抓住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原则,坚持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原则和坚持改革统一设计、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原则。在总体目标上围绕综合性、多功能、高效益与可持续的改革目标,努力探索多元化投入、综合性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改革之路。在总体方式上做到改革现有场馆体制机制,改变新建场馆规划设计理念和方式,实现功能配套、效益配套、政策配套。
3.2.2 湖北省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改革路径
进一步明确公共体育场馆的综合功能定位,依托场馆,以体为本,积极拓展服务范围,打造区域性体育健身中心、体育赛事中心、体育事业和体育文化展示中心以及体育产业发展集聚区,拓展服务范围,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体育消费需求,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建立事业与企业相融相促的运营管理模式。在现行事业单位运营管理模式下,成立体育场馆运营公司,实施事业与企业相融相促的运营模式,各司其责,共同做好运营管理工作。公共体育场馆运营公司在各中心的监管下,按照企业运行机制进行运营,主要承担市场运营的开发工作,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发、策划企事业单位活动、庆典活动,依托场馆,走出场馆、走向市场,提高市场开发能力,拓展服务范围。
政府购买服务,促进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根据政府要求提供的公共体育的范围、数量与规模,在核算服务成本的基础上,试行建立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制度,对湖北省公共体育场馆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予以补贴,并对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估。
推进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强岗位管理,完善岗位设置与聘任条件,以岗定薪,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建立和完善绩效工资制度。采用全员聘用、岗位工资、业绩考核等办法,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根据各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绩效综合评价结果、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考核情况与岗位目标完成情况,发放绩效工资和奖励,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
积极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根据不同业务活动的性质和业务流程,优化各项服务流程设计,逐步实现从经验式管理到标准化管理的转变,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对外输出管理与服务奠定基础。
[1]徐文强,陈元欣,张洪武,等.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现状及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1-6.
[2]郭惠平,李明,潘国祥,等.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问题的诊断及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8):12-16.
[3]叶加宝,徐本力.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42-43.
[4]韩开成.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5-7.
[5]谭刚.新时期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的研究现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39-41.
Reform of Public Sport Stadiums in Hubei Province
ZHANG Yi-heng
(Graduate Dept.,Wuhan Sport Univ.,Wuhan 430079,China)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management of the public sport stadiums in Hebei province and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in management,such as rigid stadium system,underdeveloped operation concept and inappropriate human resource exploration and allocation.The paper proposes to learn from the foreign counterpart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and reform of the public sport stadiums.
public sport stadium;management and operation;Hubei province
G80-05
A
1672-268X(2013)06-0042-03
2013-10-10)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CTV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