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武技原点至终点的向度主线

2013-12-05 20:59张小敬张德良
山东体育科技 2013年6期
关键词:比试事物身体

张 峰,张小敬,张德良

(山东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在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人们必须面临的各种争端,在解决争端的方式方法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选择,解决争端的方式方法也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断改进提高。其中一种是人类从诞生以来就存在于男性角色当中的自然搏斗,自然搏斗是人类各种各样艺术的原点,是多种动物所共有的基因遗传。决斗、比试是人类自然搏斗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发展进程中的武技表现形式。本文以发生学、行为学为视角,以马克思哲学发展原理为基础,从原点至终点的发展出发,探究武技发展的向度主线。

1 尊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到灭亡都有自己的生存规律和内部法则,事物在生存阶段能确定是其本身,是靠自己的内部法则决定的,超出自身内部法则就不是自己而变成别的事物,该事物就灭亡或者变成其他事物。事物按照自身的内部法则在其边界内生存与发展是其本性的应然与必然,“尊严”是事物的边界和本性的内部底线,事物之所以是事物本身而还没变成别的事物,是“尊严”对其内部进行规定的结果。也是事物的本性与天赋权利,保守和维护自身的边界与本性就是维护自身的“尊严”。

人类生存和发展也是按照自身的生存规律和内部法则进行的,人的最低底线也是尊严,人类文明的基本价值是尊严,人的尊严就是人的基因所决定的人权和自由。某个人是否享有独立自主的人格,这是决定他是否受别人尊重和他自身有没有自尊的标志。尊严主要表现在抽象的人格及具体的意志两个方面。人与人之间在人格面前应该是无差别的平等关系。

2 尊严是自然搏斗中男性角色追求的真谛

人最宝贵的不是地位和金钱而是生命。比生命宝贵的是尊严。人可以失去生命,但不能失去尊严。人的尊严是人的基因所决定的人权和自由,人类遗传基因的不同决定了人在审视尊严的差异性。西方的骑士精神里,为了尊严而决斗,二话不说就亮剑,瞬间决定胜负。东方人捍卫尊严的武技展示方式方法与西方大不相同,他们有的往往要在一生中,比宽容、比耐心,比境界,而且最终都可能没有结果。

2.1 决斗——西方武技展示的方式选择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时代越是久远,出于维系生命安全和生产劳动的需要出发,人的兽性特征表现越是明显。动物的形态学告诉我们:动物们在进行搏斗时都喜欢以最强壮的器官作为兵器。西方人的形态学特征是高大魁梧,尚武好斗,加上西方哲学传统强调二元并存与对立。“二元对立”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极性思维,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是将原本复杂的世界单元化、小单位探析,将原本是相互包含、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复杂世界简化为各自独立的两部分,然后加以不是这方就是另一方的一元处理,割裂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二元对立”的本质其实是“一元”。这种思维方式在解决争端的过程中,决斗就成为他们的主要展示武技的选择方式。

2.1.1 决斗的历史演变

在古代,人们为了争夺有用的财产、保护自己的疆土或是别的方面问题,人们进行搏斗,进行兽性主义的雄斗雌决。古罗马凯撒大帝时代,好战的古日耳曼人有尚武之风,在日尔曼人的部落中就有通过一对一地用剑搏斗解决争端的记载。到了中世纪中期,随着日耳曼人的入侵,搏斗的风尚也就在西欧形成了,如中世纪出现了骑士比武现象、罗斯时期也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拳击格斗。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还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决斗。

决斗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产物,大约在14 世纪,当时西欧贵族阶层的前身——骑士阶层的尊严概念与平民或商人截然不同,尊严概念的不同导致认识上的极大差异,骑士阶层的搏斗也就演化成决斗。男性更重视自己的尊严,为了自己的尊严,参加决斗的多为男性。“作为高人一等性别的男士是期望通过体力比拼来回应任何羞辱他们正当地位和名声的挑战。”[1]16 世纪以后,人们对决斗的认识和选择,已风靡盛行,贵族们这种传统已到了使各国的国君们头疼的地步了,但为了各自的荣誉,贵族们想尽一切办法回避国家方面和法庭方面的干涉。

2.1.2 西方人选择决斗的诠释

决斗是西方风俗文化史上的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风俗,是西方武技展示的一种方式方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和预先设定的规则进行的。如果是某一方认为自己的尊严受到威胁和损失时,处于维护自己的尊严,委托朋友给对方送去在什么地方准备进行决斗的战书。决斗开始前,要求双方都要有自己的帮手、负责调停的双方都认可的帮手和外科医生伴随。负责调停的帮手们关键时出来调停,外科医生负责各自方的伤处包扎。双方在决斗进行时,双方认为到一定程度了就停止决斗,一般由负责调停的帮手决定。调停员劝告决斗双方,告诉他们各自的尊严已被满足了。如果一方还是不服,决斗还要继续进行,直到双方都满意为止[2]。产生决斗的原因大都是因为一方尊严受到了伤害,并非严重的私人矛盾。决斗是一种西方人对勇敢的强烈追求,决斗的最高宗旨是维护神圣的个人尊严。决斗多在隐秘处进行,如海德公园、荒野和公地等。

兽的野性行为是动物的标志性特征,它为人兽所共有。但动物的野性和人的野性又有着原则的、本质的区别。人的自然兽的野性越推向古代,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表现出兽的野性越明显,西方人在文化、生物学特征等方面较东方有明显差异,他们身上的兽的野性在一定时期超越自己不够,同自己分离和对立不明显,西方人的野性有时在瞬间就毫不犹豫地达成自我的圆满肯定。西方民族人民居住的环境特征是濒临海洋,多以海岛为主,多从事海上捕捞或商业贸易。在从事海洋贸易过程中,要战胜恶劣的海洋气候,为克服并解决因环境带来的种种困难,主要依靠个人智慧和能力。因此,长期以来,逐渐形成了西方文化突出个体性的特征,强调以个体为中心,发挥个人潜能。可以这样认为:个人主义价值观是西方决斗习俗盛行的潜在推动力。

传统的西方哲学是强调二元并存与对立的,他们经常把主体和客体、人和自然对立起来。在这种思维形式指导下,西方人在日常生活中,思维倾向是把一切事物看成两个对立面,遇到分歧时,需要做出选择时,容易用“是”还是“非”回答,极易把分歧程度推向极端,因而也易滋生以极端的武力作为解决矛盾的手段。

在外界环境,如:地理环境、饮食习惯以及历史传统等影响下,西方民族性格方面普遍表现为直率外露、争强好斗、崇尚武力,生活中当遇到矛盾时,习惯性的通过暴力快速解决矛盾。因此,西方人思维习惯和性格特点的稳定性决定了决斗习俗的长期性。

2.1.3 决斗成为建构与维护贵族尊严场域的有力武器

纵观西方文化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西方封建文化具有三大特征:军事效忠;崇尚荣誉,捍卫尊严;私下决斗。主管军事政权的封建主们和骑士们喜欢武力,这也是他们为达到自己目的必须做的,以武力强大为荣,武力强大是他们达到自己目的的必要条件,封建主及骑士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开战。用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场域、习性与资本的理论诠释为:在贵族骑士场域内,贵族骑士们的行为受到了尊严优势积累的严格规训与制约,这里生产着身份知识,也生产着各种社会关系以及资本交换的汇率。贵族骑士通过自身尊严优势积累,在各自权力范围内,利用自己有利位置,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尽力表现自己的意图。在自己的范围内,他们拥有了超额的身份资本以及政治资本,通过这些资本可以在贵族场域内进行一定汇率下的兑换,比如身份资本按照一定的汇率兑换成经济资本,这个过程就是马太效应的实质[3]。这个过程形成了基于贵族尊严场域结构的习性,而习性反过来又建构与维护贵族尊严场域的再生产。

决斗是建构与维护贵族尊严场域再生产的主要工具,被封建主视作“痛苦的必要”,这种贵族文化优势无形中助长了决斗风气的盛行。在社会生活中有不少决斗现象,上层主要是骑士比武,下层则多是赤手空拳的搏斗。许多著名作家,如格列鲍耶托夫、普希金、莱蒙托夫、涅克拉索夫、托尔斯泰等都有过多次决斗的冒险经历,其中普希金、莱蒙托夫还因决斗断送了性命,给后人留下莫大遗憾[4]。到了近代,决斗成为以武力来解决争端的封建习俗,与早期封建诸侯的争战相比,近代贵族的决斗降低了社会暴力的烈度,他们的尊严成为私下的、个体的、不再继续进行旧时公开的族间仇杀。

2.2 比试——中国人解读尊严的武技方式选择

“我的身体和你的身体不同。”[5]这种论点是研究尼采哲学思想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起点,并将成为研究中国与西方文化不同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哲学是西方认识事物的方式方法,中国则是以思想来对事物本质进行把握的,从认识论视角看“思想”这个词比“哲学”富有包孕性。西方哲学传统强调二元并存与对立,是个人主义的哲学观。中国传统思想则强调“内圣外王”之道,是整体主义思想观。中国人在传统思想影响下,始终被一种否定的意识充斥着,在自然的进化中,在极力否定外在自然的同时,也在极力否定他身上自然的野性。认识事物的方式方法的不同,在解决争端方面就会产生极度反差,都是捍卫尊严,西方人用的是决斗,既直来直去,立即解决。中国人则从事物的全面考虑,往往采用周旋的艺术,从整体上把握事物,这就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比试现象。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域广阔,地理环境、生活环境复杂,有滨临海洋的、有深居山野的、有居住平原的、有不停迁移的等等,远古时候,在中国大地上凶猛野兽数倍于人类,各民族间的差异,在与动物界、各族之间所进行的打斗行为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性的活动和行为,通过打斗实现自身和群体的生存。打斗中那些基本技能如奔跑、跳跃、闪躲、滚翻、拳打、脚踢等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经过若干年的技能技术的优势累积和丰富,形成了一定实战的技巧,在总结整合的基础上,武术技术开始了从自发到自觉的航程[6]。

战争是人类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事物,在远古时代,种族之间、部落之间、国家之间为处理大的争端而发动战争。战争与和平是一对对立统一的名词,战争会破坏和平幸福的生活,战争是人类历史前进中不可避免的产物,没有战争也就没有真正意义的和平,社会就没有进步发展。武技是两个人之间的或几个人之间为解决争端、捍卫尊严而进行的方式方法,从性质上讲也是“战争”。从发生学的观点来看,中国武技与西方武技在原点上是一致的。

马克思将事物发展看做是一个源于事物结构变迁的过程,而事物结构是指由事物基本矛盾构成的复杂的网络系统。中国武技的结构是在多因素的作用中发生,又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吸收其他因素而形成,当武技结构基本矛盾相互作用一定程度后,其结构开始变迁,中国武技就由身体比拼发展成为比试。《水浒传》第十二回:“你敢与周谨比试武艺高低?如若赢得,便迁你充其职役。”,明徐渭《送推府王公序》:“又类比试,率以驰马越沟墻,发三矢俱中,两人对鎗不避,乃为中。”这里的比试就是武技的社会发展的产物。

在公元13 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比试进入它的转型期,直接比试向通过参加庆典或仪式型转变,比试者往往借此表现自己的勇敢和武功技巧,追求观众的赞赏,获得尊严。到公元14 世纪,比试趋于完备并复杂化。从比试前挑战通知书的送达,到场地的确定、赛程安排、参赛的装备、比试中的各项规则。

比试是我国武术发展历史脉络中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武术比试的产生、发展也有着自己相应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对比试的影响是很深的。比试是中国武技和中国文化共同作用的产物。科学家认为,动物之间不流血的搏斗有着十分积极的生态学意义。中国的《孙子兵法》中的《谋攻篇》也讲道“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体现出中国人在认知论上的智慧表现。通过没有伤亡的争斗,最好是不争斗而能决出胜负,这是善之善者也。中国武技在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后,聪明睿智的中国人从事物的整体上进行把握,想到如果能不直接对抗,在不损伤的情况下就能得出胜负那将是上上策。在这种逻辑思维指导下,通过等价物的比斗,通过武技展示——武术套路表演,避免正面对抗,显示出胜数,这才是比试的真谛。[7]

不要是要的变异,无欲也是欲的异化。在中国大地上还有一种比试——周旋的艺术,为了真正维护尊严,忍受一时的屈辱,卧薪尝胆,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赢得更大的尊严。我们的历史中不乏这样的英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讲的是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战败后,当尊严受到损害时,能够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大丈夫能忍天下之不能忍之事,故能为天下之不能为之事。不过是忍了胯下之辱,那才成就了英雄,机谋权变,聪明灵活,这就是中国人在比试方面的智慧艺术。

3 强壮的身体、精湛的武技是捍卫尊严的最佳载体

尊严是建立在生存基础上的意识范畴的概念,身体、武技属于意识范畴的载体。马克思物质意识原理告诉我们: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是意识的基础,意识反映物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当人的尊严受到伤害时,捍卫尊严就可能是一对一的正面冲突,解决这种冲突就要有强壮的体格和精湛的武技,为了在这种争斗中获胜,人们就不断的加强身体练习、加强武技的技术学习和提高。

3.1 强壮的身体是捍卫尊严的物质基础。

从语言学语境看,身体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动物生理组织的整体,即人或动物的全身。一般认为,男性强健的体格、充足的体力体能、健壮的身躯要比英俊潇洒的外貌更吸引人们的注意。武技对抗对身体形态的要求是身材高大、四肢发达,身高和体重保持恰当的比例;对身体机能的要求是人体各内脏器官(如心血管器官,呼吸器官,中枢神经系统等)的工作能力强。强壮的身体是身体自尊的基础,身体自尊是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身体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身体自尊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身体强壮者之间尤为明显[8][9]。当尊严受到伤害时,身体强壮者更有条件捍卫尊严,他们的身体自尊表现的更强烈,这就加强了捍卫尊严的需求。从整体自尊水平看,身体自尊的提高,又改善了整体自尊,提高了整体自尊水平,也就提高了自己的尊严度,使尊严得到良性循环。

3.2 精湛的武技是捍卫尊严的技术载体

武技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竞争的需要,竞争需要是武技产生、发展、继承、保护并使其存在的理由。身体为了需要进行特定的规训,在技术、战术、能力的规训下,技术不断得到优势积累,身体得到发展,这为捍卫尊严打下坚实基础。精湛的武技是制胜的武器、取胜的关键。武技包括进攻、防守和反攻等三部分技术,同时要掌握三种能力:时机把控能力、距离处理能力、假动作识别能力,也就是需要一些顺势应答、逆势而动、诈佯、奇正等应变能力。武技技术的共同特点是:实用性,即一切武技动作以作用到对方产生效果为目的;重点性,要选择其中主要的,适合自己的身材特点和素质基础的有效方法作为重点进行,使其在打斗中能使用奏效;主动性,即强调积极的进攻;全面性,即要求打斗者掌握全面的技术;连续性,即通常所说的组合技术运用能力。

4 结语

尊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的最低底线是尊严,人类文明的基本价值是尊严,人的尊严就是人的基因所决定的人权和自由。尊严是自然搏斗中男性角色追求的真谛,人们通过决斗、比试等不同的武技方式进行尊严捍卫。强壮的身体、精湛的武技是捍卫尊严的最佳载体,技术能力、身体能力和对抗能力三大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必须合理有效的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武技的原点与终点因尊严而贯通,是其发展的向度主线。

[1]Robert Shoemaker.Male Honour and the Decline of Public Violence in Eighteenth-century London[J].Social History,2001,26(5):193.

[2]Donna T.Andrew.The Code of Honour and its Critics:the Opposition to Dueling in England,1700-1850[J].Social History,1980,5(10):412.

[3]皮埃尔·布尔迪厄,科学的社会用途——写给科学场的临床社会学[M].刘成富,张艳,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30-31.

[4]V.G..Kiernan.The Duel in European History:Honour and the Reign of Aristocrac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135.

[5]Roland Barthes.Roland Barthes by Roland Barthes[M].New York:Hill and Wang,2010:117.

[6]王岗.武技到中国武术的历史追述[J].体育科学,2008,28(10):78-85.

[7]戴国斌.武术:身体的文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219-265.

[8]李京诚.身体锻炼心理某些领域的研究综述[J].北京体育师范学报,1999,(3):42-47.

[9]田录梅,张向葵,于海峰.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大学生身体自尊及整体自尊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3,23(4):55-58.

猜你喜欢
比试事物身体
好玩的题
比试
吹“牛”大王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美好的事物
另一种事物(组诗)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TINY TIMES 3: A REAL 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