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建设实践探索——以重庆澄江小学“板凳龙”为个案

2013-01-04 05:50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重庆北碚400715曲靖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云南曲靖655011鲁东大学体育学院山东烟台252000
山东体育科技 2013年6期
关键词:澄江板凳体育项目

(1.西南大学 体育学院,重庆 北碚 400715;2.曲靖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3.鲁东大学 体育学院,山东 烟台252000)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历经多次,虽然已取得了巨大成效,然而纵观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自军国民主义到后期的卫国体育制度,再到今天的素质教育,自始至终没有摆脱社会功利的价值导向,这种导向的一种典型表现就在于它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当然,这种典型特征有着自身的优越性,但它对培养民主、活泼、自由为个体取向的现代价值追求则是一种阻滞,因为,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的重点应在于追求个体完善。然而,学校体育似乎习惯了社会功利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成不变,这就使得人们逐渐加深了对当前学校特色体育的研究力度。以“巴渝十大民间艺术”著称的北泉“板凳龙”发源于有重庆“后花园”之称的北碚区澄江镇,100 多年前,该镇就有了舞“板凳龙”的习俗。北泉“板凳龙”是以板凳为道具的一种类似舞龙的民间舞蹈。相传,北泉“板凳龙”源于当地人民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习俗[1],北泉“板凳龙”在舞动过程中往往以口念锣鼓经伴奏,以“耕地”、“播种”、“割草”、“挑担”、欢庆丰收等一系列动作进行演示,抒发老百姓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和祈求丰收的美好愿望[1]。经过几代人的挖掘、整理、加工,北泉“板凳龙”有了很大发展(板凳龙更加精巧美观、参与人数规模增大、舞的动作更加优美和多样化、配乐现代化),形成了村落文化需求的习俗性、家庭成员文化的自娱性、广泛参与的大众性[2]。不管逢年过节或遇红白喜事,还是丰收喜庆,这里的村民都会跳起板凳舞,2008 年北泉“板凳龙”被成功申报为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3]。它具有极强的娱乐、健身、教育等价值和功能,对实现学校的特色体育和多元化课程开发更是有着积极地意义,从某种层面来讲,这也是对当前学校体育追求个体完善的一种直接体现。学校教育是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宣传和继承的重要途径,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标准》中也强调学校体育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4],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发传统体育项目课程已经成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课程改革、丰富体育教学资源、传承民族文化、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5]。为了响应这一号召,西南地区各中小学纷纷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校园体育课程,取得了喜人的成效,尤其是重庆澄江小学,自2003 年把“板凳龙”引入校园,经过10 余年的开发和研究,现在已经把板凳龙建成了本校的特色课程和优势课程,有效促进和推动了澄江小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6],受到了西南地区乃至国内外其他地区学校民族课程建设的推崇,更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和政府的一致认可。基于此,本课题立足于学校体育多样化发展需要这一现实,充分吸取重庆澄江小学建设“板凳龙”体育课程所取得成功经验,试图探索一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建设”的实践模式,推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进程,并逐渐实现学校体育功能的社会转型。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

通过CNKI 等论文数据库,以“名族传统体育进校园”、“名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等为核心词检索了大量前期相关研究文献,并到西南大学图书馆查找了大量相关的书籍和纸质文献,为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2 田野调查

采用田野调查法,到北泉“板凳龙”之乡北泉进行实地调查和访谈5 日,到重庆澄江小学实地访谈调研10 日。由此获得第一手实证材料,保证了此次研究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具体调查工作为:

1)调查访问北泉相关领导2 位,“板凳龙”的主要传人4 位、家属8 位和周围邻居8 位,共计22 人。主要了解北泉“板凳龙”的发展历史,在当地的普及、发展、传承及对外交流情况等。

2)对澄江小学的2 位校领导、8 位体育教师、10 位班主任进行了座谈;并分别在每个年级(3—6 年级)随机抽取5 名小学生单独进行座谈(即总共座谈的学生人数为20 名);并随机抽取15 名学生家长进行访谈(利用周五下午家长来校接学生回家时间访谈);最后发放教师问卷30 份,收回29 份,回收率为96.7%,有效问卷29 份,有效率为100%;在班主任的帮助下,利用课间和课后时间,分别对3—6 年级学生每年级随机发放学生问卷30 份,总共发放120 份,回收118 份,回收率为98.3%,有效问卷115 份,有效率为97.5%。主要从中了解他们对北泉“板凳龙”进入校园后的态度和切身感受等。

1.3 数理统计

把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和归纳。最后,根据需要用Excel 等统计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 课程建设现状:基本认识

2.1 体育教师现状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的承担者,是保存和传播人类体育文化的承担者[7],体育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及教学年限等基本情况是影响其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关键因素。通过调查得知:目前澄江小学共有体育教师8 人,年龄在35 以上的有6 名,在25 ~35 岁之间的有2 名,平均年龄37 岁。在学历方面,6 名体育教师本科学历,2 名专科学历。在教师职称方面,有3 名体育教师为高级教师,5 名为小学一级教师。在教学年限方面,有4 名体育教师的教学年限在10 年以上,教学年限在5 ~10 年之间的有2 名,教学年限小于等于5 年的教师有2 名。总体来看,澄江小学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学历和职称优势明显,教学年限分布呈倒金字塔。

2.2 学生情况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7]。体育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等要以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征为标准,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体育热情,提高体育教学的时效性。通过调查得知,澄江小学现有学生近1 000 名,年龄多在6 ~14 岁之间,其中少数民族学与汉族学生之比约为1:4,女生人数多于男生,而且95%的孩子都来至农村家庭(很大一部分为留守儿童),这些学生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但对运动技能和运动知识尚缺乏了解,在学校不愿意与人交往,表现出不自信。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协调、灵敏、柔韧等各项身体素质的黄金时期,也是学生性格形成和自信心建立的关键时期,此外,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外界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需要体育老师给予正确引导。

2.3 体育场地建设与课程开设情况

体育场地是体育活动开展的载体,某些运动必须有特定的运动场地才能开展,如篮球、田径、排球、网球等运动项目。由于早期城乡体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导致很多乡村中小学缺乏特定的体育场地,从而严重限制了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项目的设置与开展。澄江小学是一个乡村希望小学,体育场地和器材相当匮乏,只有1 个田径场和4 个篮球架(篮球架安装在田径场上)。因此,早期澄江小学的体育课程只有田径和篮球,后来才逐渐开展了跳绳、踢毽、武术、滚圈子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然而,这些体育课程几乎在每个中小学校都能开展,很难形成特色。这就是后来澄江小学要建设“板凳龙”体育项目课程的原因。

2.4 “板凳龙”在校园的发展现状

2.4.1 学生对开展“板凳龙”体育课程的态度调查

通过对重庆澄江小学的115 名在校学生调查得知,有95%的学生赞同学校开设这样的体育课程,可见“板凳龙”在澄江小学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一致认可。学生学习“板凳龙”体育课程的收获排在前4 位的依次为强健体魄(34.8%)、培养了体育兴趣(26.19%)、弘扬民族精神和品质(117.4%)、开阔了自身视野(10.4%)。“板凳龙”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具有很强的健身性和娱乐性,备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在学习“板凳龙”过程中需要相互配合,需要有吃苦耐劳的品质,这就从根本上学习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学生在学习“板凳龙”体育课程过程中,一方面学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借助外出参加“板凳龙”表演等活动开阔了自身视野,增强了自信,印证了“板凳龙”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与非遗的功能[8]。

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程“板凳龙”学习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小学生对“板凳龙”体育课程学习的因素主要是上课次数少(28.7%)、技术难度大(24.3%)、学习资料缺乏(18.3%)。澄江小学专门教授“板凳龙”课程的体育教师只有2 名,澄江小学目前学生总数1 000 多人,20 个班,各班1 周只有1 次“板凳龙”教学课程,在如此少的课时内学生很难学到真正的技术。“板凳龙”的套路很多:游龙、摆龙、盘龙、穿花等,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如柔韧、力量、协调等要求很高,此外“板凳龙”更多的是团队运动,学生之间需要很好的配合,对学生来说技术难度很大。2007 年澄江小学自编了一本“板凳龙”教学课本,一直沿用到现在,教材缺乏的现状影响了学生课后对“板凳龙”的学习[8]。澄江小学的学生每年参加的正式“板凳龙”义演大概就1~2 次,而且能有机会参加的学生很有限,这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没有机会参加义演学生的“板凳龙”学习积极性。

2.4.2 教师对开展“板凳龙”体育课程的态度调查

通过对澄江小学29 位在校教师的问卷调查得知,93%的老师对小学开展“板凳龙”体育课程表示赞成,这对学校后续“板凳龙”体育课程发展有了很好的教师基础。教师们认为学校开展“板凳龙”体育课程的主要意义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激发学生体育兴趣(89.7%),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79.3%),开阔学生视野(69.0%)。此外,民传项目进入校园的前前后后,体育教师都要参与相关的科研,这对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有很大促进作用。学校学生板凳龙代表队每年都会代表学校参加重庆市的重大义演(如:2009年学校学生“板凳龙”表演团队,在重庆市大剧院表演;2012 年在江南体育馆表演等等),获得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和群众的好评,这对提高学校知名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 课程建设实践:目标与成效

3.1 课程建设目标和理念

澄江小学根据学校社区资源、教师素质和学校培养目标确立了创建“北泉“板凳龙”艺术学校”的特色学校建设目标[6]。将“板凳龙”的龙文化和舞龙形式作为校园文化、校园环境、各学科课程开发、学校活动的融合内容,让“板凳龙”的精神和表演形式进入教与学的活动过程,把“板凳龙”的精神作为师生为人、学习、生活的人文准则[6],真正做到在继承中发掘,在发掘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在提升中整合、开发[1],把学校办成北泉“板凳龙”特色学校。澄江小学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6],经过近6 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经过不断对“板凳龙”文化和精神内涵的发掘,于2008 年11 月,提炼出了“龙腾云山,志在天下”的“板登龙”艺术学校办学理念。所谓“龙腾云山,志在天下”就是指教育学生从小立志天下,将来腾于天地之间,成为一个社会有用的人[1]。

3.2 课程建设工作

“板凳龙”体育项目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工程。在课程建设策略和措施上面,学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工作日程,成立创建工作小组(包括“板凳龙”文化研究室;“板凳龙”形象设计工作室;“板凳龙”课程开发工作室),这主要是为了保证课程建设工作能落到实处[6]。在“板凳龙”课程建设保障与机制方面。首先,学校加大对“板凳龙”文化的宣传力度,宣传“板凳龙”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呼吁全校师生都参与“板凳龙”学习,把舞“板凳龙”变为喜欢的身体锻炼手段和精神品质培养手段。其次,加大对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力度,学校专门设立了“板凳龙”传人工作室,“板凳龙”传人会定期到学校对老师和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学校还把“板凳龙”项目课程教学纳入体育教师年度评优和晋升考核,这极大提升了体育教师对“板凳龙”课程的教学热情。其三,坚持科研促进。学校定期组织体育教师进行“板凳龙”文化的考察、研讨、交流活动,提高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水平。其四,深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导向作用,实现特色课程建设与课改推进的联动[6]。

3.3 课程建设成效

澄江小学“板凳龙”课程建设,经过10 年的不断探索,已取得喜人成绩。首先,“板凳龙”成功进入澄江小学体育课堂。一方面,有效贯彻落实了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标准》强调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政策[4],另一方面,实现了名族传统体育文化“板凳龙”的自身传承与可持续发展。其二,充分发挥了“板凳龙”体育课程独特的健身功能、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极大改善了学生精神面貌,激发了学生体育兴趣和运动热情,使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有了很大提高。其三,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在“板凳龙”课程开发和利用的教改活动中,充分调动澄江小学体育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的热情[4],刺激教师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和相互协调的精神。其四,促进体育改革发展。在“板凳龙”体育课程建设过程中,体育教师都参与到其中,这就为中小学培养了体育人才,为今后体育课程改革向更高发展奠定基础,“板凳龙”资源的开发改变了澄江小学体育教学改革落后的地位,推动澄江小学体育教育改革向前发展[4]。最后,开阔了学生视野,提升了学校知名度。

3.4 课程建设影响因素

笔者就问题“影响‘板凳龙’在校园发展的因素”,对澄江小学的29 位老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得知:体育经费、领导观念、师资队伍是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板凳龙”在校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分别占总因素的34.5%、24.1%、20.7%。

4 课程建设模式:一种设想

近年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建设”的热潮一波接一波,我国西南地区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建设”的实践走在了时代前列,各中小学在一个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建设”的实践中总结出了宝贵经验,笔者试图在北泉“板凳龙”进校园成功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探讨适合西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建设”的实践模式(图1)。该模式包括7 个环节:第一是评估环节,此环节重在真实客观;第二是运转系统环节,此环节是保障整个模式正常运转的关键环节;第三是阶段检测与效果评价环节,此环节是对这个模式进行检测和评价的环节,是发现问题的关键环节;第四、五、六环节分别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验总结,第七是模式构建与调整环节。在整个模式中,前三个环节属于基础环节,第四个环节即发现问题环节是重点,而第五环节即解决问题环节到最后一个环节即模式构建是难点。因此,本研究以重庆澄江小学“板凳龙”项目体育课程建设为例,从影响“板凳龙”体育课程在校园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出发,认为要实现西南地区民传体育在中小学校园的可持续发展与繁荣,首先必须解决以下问题:体育经费问题、师资队伍问题、领导观念问题、科研发展问题等。

图1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建设实践模式构建

4.1 体育经费

任何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维续,学校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也是如此。研究表明,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板凳龙”课程建设的最主要因素是体育经费。“板凳龙”是一项艺术体育项目,对器材和服饰的要求较高,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对于民族传统体育在校园发展的经费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教育部门、政府和社会其他机构等的支持来解决;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自筹经费或发挥自身价值效益与企业或公司合作,以此来解决一部分经费问题。

4.2 领导观念

校领导——作为一个学校发展的引导者和决策者,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未来发展,决定着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高度。校领导应该以发展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己任,在学生体育发展方面更是如此,作为校领导要认真体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学生和民族的重要意义,深入认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所特有的功能与价值,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多点对学生的考虑,彻底抛弃功利主义思想[8]。此外,校领导应积极采取各种激励机制,如把学校板凳龙课程教学与教师绩效和升值等挂钩,以此增强体育教师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热情。适当上调民传类体育课程时数,以确保学生对民传类体育运动有很好的掌握,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园体育“特色”。

4.3 师资队伍

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实施者,教师是重中之重[10]。为了实现民族传统体育在校园发展的可持续性,当下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加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师资建设。首先,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知识和民族传统体育技能,主动将传统体育文化知识融入到教学策略、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材料中[11],在民传类体育项目教学中,对技术难度教大的部分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技术难度大的内容进行适当删、简和调整,以适应学生学习需要。其次,定期聘请民族传统体育优秀传人到学校对教师进行最原生态化的培训[11],定期邀请民族传统体育相关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10],此外,学校要为中小学体育教师提供更多继续深造的机会,拓展和更新期知识结构,以此达到提高体育教师的学习能力、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时期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需要。最后,相关部门要多给中小学体育教师创造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相关课题研究的机会,以切实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4.4 项目特点

民族传统体育在校园开展的火热度和持久度很大程度上是由项目本身特点决定的,学校在引入一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时,首先要考虑被引入的项目必须有极强的健身性和娱乐性,特别是在中小学,如果一个项目没有娱乐性,学生一定不会感兴趣,那这个项目就很难实施,如果一个项目没有健身性,那学生学习体育课的最本质目的——对身体的练习就不能达到。其次,要考虑该项目是否具有教育价值,即能否给予学生启发,如民族传统体育“板凳龙”是一个团体项目,学生在表演时需要相互之间的默契配合,这就启发学生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其三,一个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必须具备广泛的适应性,即不受时间、季节和场地等的限制,能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需要[12]。最后,一个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备极强的观赏性,学校通过组队参加表演或比赛,一方面,能实现对学校的宣传,另一方面,与企业或公司合作,达到互利双赢,解决一部分项目发展的资金问题。

4.5 科研发展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教学创新、发展与改革的关键。科研发展,人才是关键。近年来,随着民族传统体育纷纷进入中小学校园,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各中小学校除了对现有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以外,还应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适当引进和吸收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体育教师,不断提高中小学校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科研水平和教材建设水平。此外,国家在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科研项目研究上要适当给予宽厚政策,吸引大批高校优秀教师和专家对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建设进行研究。

[1]韦华丽.北泉“板凳龙”文化的发展现状与传承[D]//重庆:西南大学,2012:1-22.

[2]重庆时政.关于《中共重庆市委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的决议[EB/OL].http://cq.cqnews.net/sz/zwyw/200906/t20090619_3355069.htm

[3]王岗.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社会文化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7(7):875—876.

[4]王俊奇.江西民俗体育文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12):227—233.

[5]范占江,马新乐.维吾尔族传统体育进学校进课堂的研究与探索[J].教学改革与实践,2008(2):75—76.

[6]北泉板凳龙艺术学校创建行动方案[EB/OL].http://www.bbcjxx.com/xuexiaogaikuang/ShowArticle.asp?ArticleID=4535

[7]张天乐.《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9-29.

[8]高亮,麻晨俊,孙宇,等.舞龙舞狮在我国普通高校开展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2,4(7):113-114.

[9]http://cq.people.com.cn/news/2011114/201111415143.htm

[10]王俊奇.江西高校民俗体育资源开发状况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2,3(5):31.

[11]夏成龙.学校体育教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J].体育科学研究,2012,2(3):74-75.

[12]张选惠.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8.

猜你喜欢
澄江板凳体育项目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爱板凳腿儿的老韩
澄江市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成效·问题·对策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成语魔方
板凳狗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
小板凳
板凳狗
第二次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