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彦华
文学翻译需要明确翻译的目的。“定位目标读者,选择翻译策略”①石春让、王江超:“西方哲学经典文本的翻译目标和策略”,《中国翻译》,2012年第2期第104页。是译者的根本要务。中译法译本的读者之所以要选读中国的作品,显然是为了解中国的文化。所以,在制定翻译策略时,在文化方面,应以异化为主。“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的不断扩展和深入为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异化翻译创造了客观条件②熊欣:“对外传播及汉译外现状研究”,《山东外语教学》,2010年第5期,第99页。。”对‘纯语言层面’的内容,当以归化为主。换言之,“用西方语言来翻译中国文化,让西方人毫无语言障碍地读懂中国的作品,这是中西方交流的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方式(熊欣:102)。”
言及中译法的文本的处理,自然少不了要篇章、段落与句子,以及连贯与衔接。要处理好这些问题,“必须进行语言之间的篇章衔接和连贯对比,并对比相似篇章组织手段在各自语言中的应用,因为翻译的语言学理论都是以语言之间的差异为主要依据而提出的③卢威威:“浅谈翻译中的衔接和连贯”,《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第101页。。”至于最小的语义单位字与词的处理,译者离不开语境。“语境是指使用语言时的实际环境。任何词语、语句或语段都须处在一定的语境中才有确定的意义,因此语境是意义的基本参照系。孤立词语的意义必然是游移不定的④袁晓宁:“在具体语境中对词义的把握与翻译”,《外语教学》,2004年第2期第79-80页。。”
郭沫若先生的散文短小清新,写实写意,通过对田园风光的描写,展示了作家对生活的热爱。文章加上标点,甚至不到250个字。寥寥数语,却展现浓浓的生活气息,晚霞盛晖,牛鸣哞哞、鸡啄啁啾,孩童嬉闹,农妇忙炊,好一派恬静人生。可以讲,郭先生用词简练、清新,意至笔随,彰示出这位学贯中西的学者驾驭文字的非凡功力。
如果不是笔者孤陃寡闻的话,《夕暮》目前尚未有正式刊印的法译本。而面对美文,笔者不禁心动,试译出了《夕暮》法译本。勿庸讳言,笔者曾就法译本同法国教师有过交流。翻译时字斟句酌,随后又将之放到教学实践中,数度锤炼。虽不敢妄言“佳作”,但有稍许自信。笔者正是怀着献拙之心,与读者交流翻译的过程及思路。下面是汉法对照的文本。
夕 暮
郭沫若
我携着三个孩子在屋后草场中嬉戏着的时候,夕阳正烧着海上的天壁,眉痕的新月已经出现在鲜红的云缝里了。
草场中牧放着的几条黄牛,不时曳着悠长的鸣声,好像在叫它们的主人快来牵它们回去。我们的两只母鸡和几只鸡雏,先先后后地从邻寺的墓地里跑回来了。
立在厨房门内的孩子们的母亲向门外的沙地上撒了一握米粒出来。
母鸡们咯咯咯地叫起来了,鸡雏们也啁啁地争食起来了。
——“今年的成绩真好呢,竟养大了十只。”
欢愉的音波,在金色的暮霭中游泳
Le crépuscule
Guo mo ruo
Mes trois enfants,accompagnés de moi-même,s’amusaient dans le pré derrière notre maison,tandis que des nuages légers au-dessus de la mer à l’horizon rougissaient aux rayons du soleil couchant. Et au travers des nuages brûlés se faisait entrevoir la nouvelle lune comme un sourcil de Belle.
Quelques bœufs qui broutaient l’herbe dans ce pré poussaient de temps en temps de longs meuglements1comme un appel2envoyé à leur maître, on aurait dit qu’3il était tard et qu’ils voulaient rentrer chez eux le plus tôt possible. Dans ce temps-làA, nos deux poules et leurs poussins réapparaissaient l’une après l’autre,venant du tombeau près du temple voisin.
A cette vueB, la mère des enfants vint à la porte de la cuisine sans en sortir, sema à l’extérieur d’un coup une poignée de grains sur la terre sablée.
Les poulets et les poussins se pressaient à becqueter ces grains tout en gloussant et en piaulant.
---- Nous avons bien fait cette année. Il est incroyable que nous ayons réussi à élever une dizaine de petits.
La voixCsatisfaiteIrésonnaitIIdans le crépuscule d’or.
注:1,词后上方标注有阿拉伯数字的内容表示词际衔接,字母表示句际衔接。
2,词后上方标注有罗马数字的为需要讲解的词汇。
郭沫若先生是一位翻译家。“他非常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强调译者主观感情投入①张万敏:“论郭沫若的翻译思想”,《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第78页。。”“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②查明建、田雨:“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中国翻译》,2003年第1期22页。”在翻译策略上,译者首先需要解决的便是谋篇布局,随后才考虑其它因素。
译作与原作最根本的不同,就是读者变了,文化背景变了。要解决文化异质,就存在归化异化的选择。异化法,指译入语文化接受目的语的文化,并在文本中给予展示。
当然,《夕暮》描写出的田园风光,较少带有文化特质。但在翻译时,文化内容也无法回避。如 “眉痕”二字实指“美女的眉毛”,类似的词还有“蛾眉”、“柳叶”等,更有“芙蓉如面柳如眉 ”诗意般的句子。在处理前,笔者曾同法国朋友有过探讨。据言,法国人描写美女通常会用当红明星来作喻底,如“belle comme Sophie Marceau”,也有用类似“belle comme le jour”来形容。译本弃用法语上述表达习惯有二个原因:一、战略决策就确定了处理文化信息当用归化方式;二、此处的喻底是美女的眉,而不是美女。所以,笔者选用了“Belle”。这样,符合了中国文化构建在翻译的策略上的选择。
进入到诗学的文字层面,需要对篇章的把握。《夕暮》由人物(包括动物)、地点、景色构成。人物中有“我”,有“孩子”,有“孩子的母亲”。文本中的主要动词有“嬉戏”、“撒米”、“讲话”。动物的鸣声“曳着……鸣声”、“咯咯”、“啁啁”烘托出“鸟鸣山更幽”的气氛。显然,翻译这些词类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地点非常明确,屋后的草场。文本中的田园风光并未实写,而靠人物、动物的表情与神态来衬托,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确让人佩服作者的手段。翻译策略确定后,接着便是解决具体的语言迁栖了。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充分发挥着其主观能动性。操纵着译语文本①栗长江、梁文霞:“翻译:操纵与妥协”,《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年第10期第253页。。”众所周知,翻译的过程是理解、融会与表达的过程。理解为翻译的基础,表达是译者对文本操纵的主要体现。具体地讲,译者的翻译过程首先是一种语言认知过程。而按照体验哲学的观点,语言、认知都具有体验性。因此,“当具有历史存在性的译者走进翻译时,他/她必然是带着躯体的,其躯体的体验必然对翻译过程与译文效果产生影响②万江松,冯文坤:“‘去蔽’却未‘澄明’的译者主体性 — 体验哲学视角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第270页。。”所以,译者对文本的介入是必须的,而理解与操纵的过程也带着明显的个性色彩。他的操纵性在三个方面得以具体体现。
“语篇指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达完整的自然语言。③胡壮麟:《英语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1页。”就语言层面而言,实是指文本的风格,篇章的结构,段落的安排,句型的搭配等。一个个相对完整的语义段落烘托着文本的主题,可以讲篇章是纲,段落为目。在汉译外的篇章翻译中,应以段落为操作单位,首先理解文本,从宏观上理解各个段落所传达的意义,尤其是要抓住各段的主题。在把握源语段落整体语义的基础上,译者还要注意段落内部的结构。“孤立的句子是不能构成段落的,只有通过各种衔接手段使各个句子之间在逻辑和语义上紧密联结起来,才能构成一个段落。①龙江华:“论段落作为汉英篇章翻译的分析单位”,《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年第2期第112-113页。”
“从解释学的角度,理解是一种意义创造和不断生成的过程。在理解过程中,理解主体和客体自发地进入对方的视野,通过开放的对话沟通,互相尊重,互相承认,不断进行视界交流,生成、发展、丰富,以达到不同视界的融合②邬庆儿,“关于解释学视角下的外语教学”,《现代外语教育》,2011年第11期第140页。。”权以译本的第一部分为例,长度不超过 50个字,三个分句,内容涉及到人物,地点,景色。就文本处理而言,译者就需在三个问题上做出选择:1、主语的认定;2、句型类别的选择;3、段落结构的把握。
看到“我携着三个孩子在屋后草场中嬉戏着的时候”这句话,到底选谁作为句子的主语,需要有篇章的高度和词汇搭配的要求。就篇章而言,文后有“孩子的母亲”作为间接响应,从而表明“我”在译本中不宜凸显,更多的是目睹田园景色的隐形见证者。再有,这句话中有二个动词,“携着”、“嬉戏”。众所周知,汉语擅长表意,多用动词,讲究流水式结构,前后相接,语义顺势而下。法语以表形为特点,一个句子通常仅有一个主谓结构。译者在这二个动词之间的选择肯定是“嬉戏”。在法语中,主谓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相互影响的。它不可能允许主语和谓语互不相干,也就是说不容许有悖语法、逻辑的搭配。主语与谓语体现形式虽然是个体,但它的影响却已经波及到句子的语义和结构。“在翻译的操作过程中,译者可以侧重主语,那么谓语亦应作相应的调整。反之,如果以谓语为主,主语也应做出重新认定③罗顺江:《汉法翻译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07页。”为此,根据主谓相互影响的原则,“嬉戏”的主语显然以“孩子”为佳。
主语确定后,自然会进入到句型类别的选择,段落结构的把握。客观上讲,原文结构应是一个时间状语从句,二个主句。然而,研究者认为,“译者对翻译活动这一目的性的觉醒和确认,会引起译者基于某一种自身的、本能的、审美的或是群体的、文化的、政治的目的,对源语文本进行颠覆性的操纵控制,这是译者主体性的一种强有力的表现形式。④金敬红,周茗宇:“从‘隐形’翻译看译者的主体性”,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第452页。”
译者认为勿需分主句从句,人物动态与景物的静态相映成辉。用并列手段更为合理。即“人物的嬉戏”与“夕暮的美景”相映相衬着,这也为段落的处理更有层次感。
“眉痕的新月已经出现在鲜红的云缝里了(Et au travers des nuages brûlés se faisait entrevoir la nouvelle lune comme un sourcil de Belle)”这句话便产生出递进的效果,更能烘托主题。
语篇学者认为,语篇作为一种交际活动,必须具有衔接性、连贯性、意向性、可接受性、语境性、信息性和互文性,其中,衔接和连贯最为重要,因为这是实现其他标准的基本手段。
具体到词汇场面,词汇衔接可以保持语义和结构的整体性。研究词汇的衔接有着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换言之,一个篇章要有意义,其词语指称的实体必须以某种方式相关联,以便在读者的内心再现中形成一个“有顺序、有层次的网络结构”①朱纯深 [文] , 崔英 [译] :“从词义连贯、隐喻连贯与意象聚焦看诗歌意境之‘出’—以李商隐诗《夜雨寄北》及其英译为例”, 《中国翻译》,2010年第1期第61页。。
具体地讲,连贯与衔接分为二个部分。句际间的衔接与词汇间的衔接。就词汇衔接而言,语篇中各词汇项之间存在着各种逻辑语义联系,这些词汇常以重复、搭配和同现等形式出现,构成一个衔接的逻辑语义整体。“在语篇语义系统内,各衔接词项相互重叠、相互交叉,形成了一条条衔接链,衔接链之间又密切关联,从而促进了整个语篇的连贯②杨 林:“词汇衔接与文学语篇翻译的连贯”,《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第 4 期第 91页。。”词汇衔接分为两大类:复现和同现。 其中复现又细分为重复、同义词或近义词、上义词和泛指词四种。连贯与衔接在第二段中表现尤甚。比如译者在处理“(牛)不时曳着悠长的鸣声,好像在叫它们的主人快来牵它们回去”这句话时,连续用了三个复现词/句来调整结构,“meuglement¹(下位词)”、“appel2(上位词)”、“on aurait dit qu3(同义词/句)”,以实现前后连贯,语义呼应。
显然,“要达到译语语篇与源语语篇意义相符,功能相似,我们必须根据译语的规范,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对译语语篇结构作必要的调整③龙江华:“论段落作为汉英篇章翻译的分析单位”,《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年第2期第113页。。”译者通过 1、2、3的层层递进,既满足了语言的结构需要,也解决了语义的环环相扣,构建起连贯的语义整体。至于上、下位词的解读,笔者在随后的章节中还会提到。
除了上述的词汇衔接外,句际间的衔接乃是解决段落文本的需要。句群与句群之间的有机联系必须有相应的衔接,而各个句子之间的语义相连,得靠相应的连接词来弥补语际间的留白。如:“Dans ce temps-là”来承上启下,实现牛与鸡动作之间的转换。“À cette vue…”衔接了鸡回家时,“孩子的母亲”喂鸡的场面。语义顺畅自然。至于“La voix satisfaite”更是用一个词组复现了上面一句话。可以讲,语际间的衔接词,有如一条丝带,穿起了一颗颗珍珠。
法语属于形合语言,句与句之间的语义衔接必须是显性的。汉译法时必须遵照法语读者的阅读和思维习惯,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必须显性地表达出来,即将字里行间的隐性词明确地写出来。由于可见,“在语篇语义系统内,各衔接词项相互重叠、相互交叉,形成了一条条衔接链,衔接链之间又密切关联,从而促进了整个语篇的连贯(杨林:91)。” 所不同的是,汉语具有隐性的特点,法语具有显性的优势。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把握这一点。
“语境实指在交际过程中,言语表达时所依赖的确定语义的语言方面和非语言方面的各种主客观因素(罗顺江:207)。”语境作为客观的抽象存在,影响着所有层面的语言交际。任何语言符号都承载着二层内容:语言与非语言的内容。“语言符号只有在独特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作用下,才能系统地表达出交际者的话语信息④马彦华:《法汉翻译新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76页。。”
2.3.1 语境与词义
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词语在未进入语境之前,只是传递话语信息的备用材料,其内部语义是潜在的,义素之间呈均衡状态,一旦进入语境以后,语境并不是选择词语内部所有的语义成分,而是舍弃一部分,凸显一部分,甚至发生语义偏移,产生临时意义①聂莉娜:“词义的语境变体”,《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第110页。。”词义语境偏移的生成, 并不是凭空的, 而是有一定客观的语言、文化背景和主观的认知条件的。
词语义位内部有规约义素和隐含义素,规约义一般指概念义,隐含义是指说话人对所指对象的评价和情感。比如“天壁”一词的规约义为“高耸入天的崖壁”,其含蓄的意义为“遥远、高耸天际”。然而该词在进入具体语境时,含蓄义在语境当中被激活并凸显,“天壁”最直观地被视作地点状语,显然是指水天相接的遥远天际。再加上后句中的“云缝”二字的呼应,“天壁”的规约语义不仅被淡化,而且产生出临时的语义“天边的云彩”。
词义由上位降至为下位,泛指的语义在语境当中缩小了所指范围,变成了特指。反之,下位词亦可在适当的语境中转化为上位词。表面上讲,词义的范围扩大了,但是虚化了的词义更显出语言的弹性。
同样的道理,形容词 “欢愉的(音波)”含有“幸福”、“快活”、“得意”、“满足”等语义,然而接合前句“今年的成绩真好呢,竟养大了十只”的语义,“satisfaite”(满意的)显然是不二选择。
2.3 .2 语境与隐喻
“隐喻,主要是因为所用语言字面意义与语境发生冲突时所选择的与语境相符的另外一种理解。隐喻是一种以词语为焦点,语境为框架的语用现象②刘世理,“指称、意义和语境——隐喻意义的语用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第5期第9页。。”换言之,“隐喻通过相似性将两个属于不同范围的事物联系起来,通过跨范畴的语义特征迁移,实现对语义本体的重新分类,重新概念化,从而产生出新的词义变体(聂莉娜:110)。”
本文中“游泳”一词,就不能简单地处理为“nager”,因为这是作者的隐喻手法。“隐喻涉及到的两个主词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别,因而将它们用系词联接起来实际上构成了一种逻辑错误,或称“范畴错位”(刘世理:9)。”“音波”与“游泳”就属类似范畴错位,目的是要引起读者的关注。作者想借“游泳”来喻指声音的飘荡,传播。对于隐喻的翻译不能指望在原文形式和内容上都能恰如其分,而应该注意隐喻的内涵,把握作者的原旨意,创造性地追求翻译的等值。换言之,有时转换喻体不能很好地传递语义,追求映射对等便成必然。有鉴于“la voix”具有衔接的功能,不易改译它词。根据主谓相互影响的原则,谓语便因主语的需要,而改译为“résonner”。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完成一个译本,大到策略的制定,小到词义的选择,都需要译者的精心投入,才能更好地完成中华典籍的外译。具体地讲,翻译策略的制定,看似务虚,但其重要性,足以影响到整个文本的接受与民族意愿的传递。谋篇先谋人,译者必须胸有更高的平台,那就是有建设中华大文库的胸怀,才有可能完成战略选篇,才有可能很好地谋篇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