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雅青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杭州 310053)
“90后”,是继“80后”出现的又一新生代群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达到4.2亿,学生网民约1.4亿,大学生是学生网民的主体[1],而“90后”是我国目前大学新生的绝对主体,因此对这一群体的网络使用行为偏好及应对方式的研究显得刻不容缓。
所谓网络行为偏好,是指网络使用者在网络空间中受特定动机的驱使,以某种网络功能为中介表现出的对特定网络内容反复、习惯的使用而产生的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倾向[2]。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面对来自自然或社会的各种稳定或不稳定的应激源时,为了减轻对其负面影响而做出认知和行为的努力过程,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应对方式分为积极的应对方式(如问题解决、求助等)和消极的应对方式(如忍耐、退避、幻想等)两类[3]。信息素质的8W教学模型由Annette Lamb创建,是一个基于因特网学习的模型,包括八个阶段,即 Watching(探究)、Wondering(提问)、Webbing(搜索)、Wiggling(评价)、Weaving(综合)、Wrapping(创造)、Waving(交流)和 Wishing(评估)[4]。
按照随机分层抽样原则,选取本校2011级学生设立实验组与对照组。共发放调查问卷420份,回收问卷386份,回收率92%。被试学生均为“90后”大学生,平均网龄42.65个月,男生128人,女生258人。实验组202人,对照组184人。
本研究采用“医学生网络使用偏好调查问卷”、“医学生应对方式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将8W教学模型有效整合到《医学信息检索》课程中进行教学干预。“医学生网络使用偏好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休闲娱乐、网络游戏、信息获取、网站技术、商务经营五个维度,由34个题目组成,采用Likert 5点量表记分。应对方式问卷参照暨南大学肖计划教授编制的“应付方式问卷”设计而成,共62个题目,主要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六个分表。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分析方法包括T检验和皮尔逊相关分析。
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网络行为偏好T检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后对照组网络行为偏好T检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90后”男女医学生网络行为偏好统计结果显示:男女医学生网络游戏偏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533,P<0.01),男生比女生更热衷于网络游戏。网站技术偏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45,P<0.05),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学习和使用各种网站技术。休闲娱乐、信息获取和商务经营等偏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90后”医学生网络行为偏好与应对方式皮尔逊相关统计结果显示:解决问题与信息获取偏好,解决问题与网站技术偏好均具有正相关性(R=0.201,P<0.01;R=0.279,P<0.01)。自责与休闲娱乐偏好,自责与网络游戏偏好均具有正相关性(R=0.131,P < 0.05;R=0.163,P <0.05)。幻想与休闲娱乐偏好,幻想与网络游戏偏好均具有正相关性(R=0.217,P <0.01;R=0.218,P <0.01)。退避与网络游戏偏好,合理化与网络游戏偏好均具有正相关性(R=0.135,P <0.05;R=0.168,P <0.05)。
干预前后实验组网络行为偏好T检验统计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学生较干预前在信息获取偏好和网站技术偏好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65,P <0.01;T=6.681,P <0.01),在休闲娱乐、网络游戏和商务经营等偏好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网络行为偏好T检验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信息获取偏好和网站技术偏好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38,P <0.01;T=6.931,P <0.01),在休闲娱乐、网络游戏和商务经营等偏好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干预前后实验组网络行为偏好T检验
干预后“90后”男女医学生网络行为偏好T检验统计结果显示:男女医学生网络游戏偏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93,P <0.01),但在网站技术、休闲娱乐、信息获取和商务经营等偏好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90后”医学生网络行为偏好与应对方式皮尔逊相关统计结果显示:解决问题与信息获取偏好具有正相关性(R=0.317,P <0.01),且相关度较干预前有所提高(干预前R值为0.201,干预后R值为0.317)。解决问题与网站技术偏好具有正相关性(R=0.297,P<0.01),且相关度较干预前有所提高(干预前 R值为0.279,干预后 R值为0.297)。解决问题与商务经营偏好具有正相关性(R=0.127,P<0.05)。自责与网络游戏偏好具有正相关性(R=0.117,P<0.05),但相关度较干预前有所减少(干预前 R值为0.163,干预后R值为0.117)。求助与信息获取偏好具有正相关性(R=0.163,P<0.05)。幻想与休闲娱乐偏好具有正相关性(R=0.157,P <0.05),且相关度较干预前有所减少(干预前R值为0.217,干预后R值为0.157)。幻想与网络游戏偏好具有正相关性(R=0.164,P<0.05),且相关度较干预前有所减少(干预前R值为0.218,干预后R值为0.164)。详见表2。
表2 干预后“90后”医学生网络行为偏好与应对方式皮尔逊相关
“90后”医学生网络行为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采取积极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求助)的学生对信息获取偏好、网站技术偏好和商务经营偏好有促进作用,对网络游戏偏好具有抑制作用。采取消极应对方式(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的学生对休闲娱乐偏好、网络游戏偏好有促进作用,对信息获取偏好、网站技术偏好和商务经营偏好有抑制作用。8W模型结合《医学信息检索》教育干预能提高学生积极应对方式的比例,降低消极应对方式的比例,对信息获取偏好、网站技术偏好和网站经营偏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休闲娱乐偏好和网络游戏偏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干预前,男女生在网络游戏偏好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网络游戏能给男生们带来足够的冒险和刺激,并能满足他们的征服感。此外,男女生在网站技术偏好上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是由于男生的抽象思维优于女生,能更容易地理解并处理一些电脑技术问题。将8w教学模型融入到相关课程进行教学干预后,男女生在网络游戏偏好上的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网站技术偏好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经过教学干预,所学的医学信息检索知识能促进男女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网站技术。
实验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的信息获取偏好和网站技术偏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这两种偏好上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教学干预能使学生具有更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并能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各种网站技术。
干预前后统计结果对比显示:解决问题与信息获取偏好以及网站技术偏好具有正相关性,与商务经营偏好由无相关性变成具有正相关性;自责与休闲娱乐偏好不再具有相关性;幻想与休闲娱乐偏好、幻想与网络游戏偏好相关程度降低;退避、合理化与网络游戏偏好不再具有相关性;求助与信息获取偏好由无相关性变为具有正相关性。
可能的原因分析如下:解决问题对信息获取偏好、网站技术偏好和商务经营偏好具有促进作用,具备独立解决问题意识的学生会通过各种途径学习信息检索、网站技术和商务经营等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对网络游戏偏好有抑制作用,善于解决问题的学生会减少网络游戏的参与次数,从而预防网络成瘾。具有休闲娱乐偏好和网络游戏偏好的学生往往有自责的倾向,但经教学干预后休闲娱乐偏好程度降低,相应的自责行为也减少,不再具有正相关性。信息获取偏好、网站技术偏好以及商务经营偏好较强的学生自责程度较低。幻想对休闲娱乐偏好和网络游戏偏好具有促进作用,说明喜欢幻想、逃避、合理化的学生往往会通过娱乐或游戏的方式来逃避现实。而通过教学干预,学生掌握了信息检索、常用网络信息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网络与计算机操作技能,从而使学生更愿意积极面对现实困难并妥善解决而不是一味地通过娱乐或游戏去幻想和退避,因此降低了幻想与休闲娱乐偏好以及网络游戏偏好的相关性,降低了退避、合理化与网络游戏偏好的相关性。求助这一应对方式对信息获取偏好具有促进作用,表明经常有求助习惯的学生会积极通过网络来获取他们所需要的信息。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uploadfiles/pdf/2010/7/15/100708.pdf.2013.
[2]彭连刚,刘咏梅.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网络行为偏好与专业能力研究[J].网络教育,2008(2):47-52.
[3]罗 锂.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与应对方式关系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9(9):107-109.
[4]Lamb Annete.Wondering,Wiggling,and Weaving:A New Model for Project-and Community-Based Learning on the Web.Learning and Leading with Technology[J].1997;24(7):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