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光驰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机械工程分院,哈尔滨 150088)
项目式教学法是指围绕一个实践性和接近生活实际的工作活动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尽可能高程度地自行完成确定目标、设计和实施工作过程以及评价工作效果等环节[1]。项目式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项目式教学法实施的效果和作用,其编写质量直接影响教学的组织效果及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项目式教材是一种典型的融教、学、做于一体的“工学结合”式教材,其多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使学生在完整的工作过程中掌握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适应行业发展要求。要使高职项目式教材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就应体现其应有的职业化特点。
高职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其目标和规格应具有鲜明的岗位适应性。这就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项目式教材,在内容设计上突出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在课程训练项目中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2]。项目式教材所选取的工作任务应来源于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是经过优选和精练的工程项目,应能适合职业岗位相关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具有鲜明的职业性。
在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模式中,应以职业活动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组织实施一体化的实训项目。项目式教材应依据职业教育目标、认知规律要求及能力形成特点,按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设定工作任务和教学项目的实施次序,在任务实践中自觉形成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目标。
项目式教学应以形成职业能力为目标,按职业岗位要求和实际工作流程来组织和实施工作任务,课程的内容与次序应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因此,项目式教材的实施过程应遵循实际工程项目的工作规律,按任务引入、信息提供、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的步骤设置教材结构,按职业活动的工作程序来确定项目教学的操作步骤,利于学生适应和完成项目任务。
项目式教材的特点直接影响教材编写的风格及特点,并决定教材的编写目标及编写大纲。以上内容要求在教材编写申请的过程中来完成,教材申请是教材形成的指导性文件和编写纲领,决定教材的合理定位、编写思想、编写内容及教材结构等内容,所以应十分重视。拟编写人员应根据各出版社的《教材征集编者的通知》及《教材推荐选题》确定拟编写的教材名称,并填写和提交《教材编写申请表》。
项目式教材的编写应围绕工作任务展开,并将理论知识有效融入实践操作,在编写申请时一般应在教材构思、结构设计、内容组织几方面加以说明。例如:笔者在《机械加工实训教程》教材申请时,强调以下编写目标:编写构思;结构设计;内容组织。
教材的编写大纲一般要求列出三级目录,项目式教材的目录命名应直观和具体。例如:《机械加工实训教程》项目式教材由若干实训模块组成,即车削加工实训、铣削加工实训等模块;各模块又下设项目,如车削加工模块包括车削外圆与端面、切槽与切断等项目;各项目又由项目引入、项目分析、相关知识、项目实施、知识链接、拓展操作等环节有机构成,符合实际的工作流程,层次直观有序,内容设置合理,既保证了工作任务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又兼顾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教材编写申请在获批后,将由主编整理和完成样章的编写工作,并提出整体编写要求,发送给各参编人员,以指导其他各章节的编写。例如《机械加工实训教程》项目式教材依据编写大纲要求,各构成项目的要求如下:
项目式教材的编写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任务的选取,项目任务应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要能适应具体操作经验的提高和职业技能考核要求,以行动带动相关知识积累,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另外,项目引入要直观,在零件机械加工的项目引入时,以图纸形式并可配合三维实体图或实物图。
任务分析应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过程,分析项目任务的实施方法及步骤,并提示学生准备所需的实训设备、材料及工具等。
相关知识应紧紧围绕项目任务并提供必要的专业内容及技能要求,用以指导和保证项目实施的顺利进行。
项目实施是指针对项目任务形成实施方案和操作步聚后,在完成必要的准备后实施的实训操作。项目的实施方法及操作过程应典型和具体,并提出操作注意事项,以利于学生掌握典型的实践规律和形成直观认识。
项目式教学的知识涵盖面较窄,在操作过程中虽能掌握和强化技能,但在操作过程中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却明显不足。为解决熟练技能和知识广度之间的矛盾,项目式教材应提供与本项目任务相关或平行的知识内容。
该部分内容应来源于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试题和难度较高的项目任务,是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拓展性训练,应突出任务的创新性实践特点。
传统的项目式教材由于缺乏实用性和内容及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很难达到职业教学的目标要求。通过对现有项目式教材及使用情况的调研分析,对项目式教材的编写模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以认知理论和构建主义为理论基础,强调认知规律及知识迁移;以实践工作任务的系统性和真实性作为教材构造理念,突出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教学改革实践成果;在结构设计方面,遵循真实任务载体的实施过程,以培养学生综合性实践能力为目标,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框架。
工作任务分析就是对某一职业(群)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来发现工作任务的具体内容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3]。然而,依据工作任务所选择的项目是原理性的、宏观性的和不具体的,所以要将抽象的工作任务回归和还原,确定连接抽象任务和实际任务的载体。教材的编写应依据专业的特点、教学计划及课时、学生的学习规律等进行项目设计,确定具有实践性、典型性、实施难度适中的项目。
教学成本是制约实训课程开展及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实现培养目标前提下合理降低课程运行成本是各院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对项目式教材的任务选取时,应尽量选择原材料成本低、对设备损耗小、材料和半成品可重复利用的项目,或选择具有使用价值的真实产品。例如在机械加工实训中,为降低材料成本,最终的产品多是经若干个任务环节完成,以保证材料的有效利用,并且很多最终产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例如手锤、千斤顶、机用虎钳等,可作为真正产品进行销售,以补充实训资金来源。
教材内容应遵循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一方面,对于基础理论和方法的表述应通俗易懂、直观生动,应多以图、表来传递知识信息;另一方面,应力求实现项目式教材的立体化建设,即改变传统的以文字为媒体、纸为载体的单一化教材模式,形成包括主教材、网络课程、教学课件和电子教案、辅助教材在内的立体教材体系,其中辅助教材可包括案例及案例分析、习题试题库及答案、教案等。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C].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53-256.
[2]金彦平.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化教材的编写与使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0):215-216.
[3]高职项目式教材编写模式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30):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