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差异对当代大学生择业取向的影响及对策*

2013-12-02 04:56安春燕郑海军黄婉婷
菏泽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

安春燕,郑海军,黄婉婷

(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福建三明 365004)

性别差异对当代大学生择业取向的影响及对策*

安春燕,郑海军,黄婉婷

(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福建三明 365004)

近年来,男、女大学生就业比率失衡现象愈演愈烈,性别差异成为影响大学生择业取向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某校毕业生择业取向的问卷调查,从择业心态、择业认知、择业压力、择业选择等方面分析男、女大学生择业取向的不同,探究其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引导男、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取向,从而把握择业主动权,提高就业成功率。

性别差异;大学生;择业取向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男、女大学生就业率失衡问题愈发严重,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据市场调查统计数据分析,在同等条件下,男生就业率高于女生8.01%。据麦可思的官方数据分析,从2011年11月23日到2012年2月21日,在被调查的2012届大学本科毕业生中,男、女毕业生签约率分别为51.07%、38.00%,女毕业生签约率普遍低于男毕业生。这种情况下,探析男、女大学生就业率失衡缘由刻不容缓。为此,本文从男、女大学生的性别差异入手,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择业取向的问卷调查,以实际数据为基础分析性别差异对大学生择业取向的影响,探析男、女大学生择业取向不同的原因,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取向提出对策,以期为解决大学生就业比率失衡问题发挥积极作用。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调查采用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相结合,使用自行编制的“大学生择业取向问卷调查表”,问卷的主要内容有:被调查对象的性别、专业、父母职业、择业心态、择业理想地区、期望薪酬、择业影响因素等。调查选取的对象为三明学院2012届毕业生,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以便用样本去估计整体,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男、女毕业生各抽取1000名作为调查样本,最终有效问卷分别为884、923份,经过查错,剔除废卷,最终有效问卷分别为792(占收回问卷的89.59%)和865份(占收回问卷的93.71%)。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1.择业心态

面对当前的择业形势,男、女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66.74%的男大学生对择业持乐观态度,胸有成竹、跃跃欲试,而女大学生择业持此态度的只有42.24%,比男大学生低24.5%;对择业比较茫然的女大学生有24.71%,而男大学生为17.4%,比女大学生少7.31%;12.74%的女大学生持随波逐流的择业态度,而男大学生为9.11%,比女大学生低3.63%;对择业感到内心焦虑的女大学生有20.31%,而男大学生仅为6.75%,比女大学生低13.56%。整体数据表明,男生的择业心态相对好于女大学生。如图一所示:

图一:男、女大学生择业心态对比图

2.择业认知

择业认知体系包括择业与专业联系度认知以及对薪酬待遇的认知。调查结果表明,32.07%的男大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择业无必然联系,而女大学生持此态度的仅占22.60%;对择业与专业的对口度要求不高的男大学生占47.73%,而女大学生仅有29.17%;要求工作与所学专业必须对口的男、女大学生分别占20.20%、48.23%。可见,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专业对口的职业。如图二所示:

图二:男、女大学生择业与专业联系度对比图

薪酬认知主要基于现今社会的月平均工资薪酬2000元水平线,14.57%的女大学生可以接受2000元以下的工资,39.31%的女大学生可以接受2000—3000元的工资,36.41%的女大学生期望工资待遇为3000—4000元,仅有9.71%的女大学生期待工资在4000元以上。相比之下,男大学生对薪资的期望值较高,25.00%的男大学生期望工资超过4000元,56.95%的男大学生期待工资待遇为3000—4000元,只有14.14%的男大学生可以接受2000—3000元的工资待遇,仅3.91%的男大学生可以接受2000元以下的工资。可见,男大学生对薪酬待遇的要求高于女大学生。如图三所示:

图三:男、女大学生月薪期望值对比图

3.择业压力

对于同一岗位的竞争,44.70%的男大学生认为自身占据绝对优势(竞争优势比例≥85%),认为自身绝对比男生有优势的女大学生仅占22.77%;认为自身比对方略占优势(84%≥竞争优势比例≥70%)的男女大学生比例为33.84%、20.00%;认为双方竞争力相对平衡(69%≥竞争优势比例≥55%)的男、女大学生比例分别为14.14%、31.44%;认为比对方更不适合岗位(竞争优势比例lt;55%)的女大学生占21.74%,而男大学生则比其低17.20%。如图四所示:

图四:男、女大学生岗位优势认可度对比图

图中数据表明,男大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具有充分的自信心和优越感,而女大学生对岗位竞争的预测则较为保守。

4.择业选择

大学生的择业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男、女大学生的择业独立性和能力。调查结果显示,33.41%的女大学生能做到自己决定,而将外界因素影响(家庭、导师、同学朋友)作为决策关键的女大学生高达66.59%;男大学生做到自主决策的占53.54%,依赖外界因素的占46.46%。由此可见,男大学生对择业的自我决策力高于女大学生,对外界的依赖程度低于女大学生,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图五所示:

图五:男、女大学生择业决策受外部影响程度对比图

在保证择业自主性的基础上,55.43%的男大学生会选择去发达城市寻找择业机会,而女大学生选择去发达城市就业的只有20.00%;选择留在大学所在地或回乡发展的女大学生高达64.28%,男大学生仅有30.68%;选择去中西部发展的男、女大学生比率分别为7.32%、6.70%,差别不大。如图六所示:

图六:男、女大学生择业理想地区对比图

调查结果表明,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愿意回到家乡或留在大学所在地发展,而男大学生则多选择往一线城市发展,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男、女大学生择业取向不同的原因

1.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传统文化吸纳不一

在现代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从最早的家庭教育开始到如今的公众教育,人们对男女的角色期待和责任指标一直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男、女大学生的择业取向。“历史文化所遗留下来的择业观一直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这让女大学生在择业的现实中处于劣势地位。”[1]男大学生重视经济效益值的大小,而女大学生则呈现出较低的经济效益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庸之道有“不偏不倚”、“适中”、“合宜”的涵义。男、女大学生由于性格差异,易形成错位的“中庸”思想,女大学生多求稳怕乱,希望就业环境熟识度高,而男大学生多好挑战和冒险,更愿意选择有挑战性且能最大限度实现抱负的岗位。

2.择业经济导向失衡,就业市场价值制约

根据价值规律原理,价值决定价格,价格体现价值。在社会就业经济成本中,男生的经济成本普遍低于女生,女生的生理弱势使用人单位必须付出更多的管理成本和组织成本,这直接影响到企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因此,在男、女大学生竞争实力不相上下时,用人单位更倾向于选择男大学生,这使整个用人机制导向出现失衡现象。在人才市场制约条件下,女大学生为平衡与男大学生的择业差距,将专业成绩作为提升自我的重要标准,这使女大学生的择业观出现重理论、弱实战的倾向,而用人单位则是按照成本最小、获益最大的原则选择毕业生,以至于女大学生对自身的价值期待值和发展期望值不断降低,对择业产生了悲观心态。

3.传统教育弊端凸显,学生择业思维封闭

学校教育是塑造大学生整体修养的最重要方式,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培养人才方式上不留余力地与市场接轨,其改革在现今社会中依旧存在不足。在校大学生接受的基础理论教育多于社会实践教育,而在教育过程中没有注意到男、女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不同,男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女大学生则更注重形象思维,这使二者观察、理解、判断社会事物的方式和能力都不相同。然而,男、女大学生所接受的择业指导理论基本相同,未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的择业观指导,其难以适应男、女大学生各自的思维特性。

4.性格差异影响,角色定位不清

男、女大学生本身所具有的性格差异,表现在多个方面。男大学生的性格有雄心、有拼劲,可竞争是其典型品质;女大学生则表现出稳妥性、较为不争,感性化为其主要特性。二者的性格差异使得男大学生在择业时更为自信、勇于进取,但易犯激进的错误;而女大学生的性格使之在当今的择业环境下,尤其是在就业经济导向失衡的情况下,表现得更为稳妥、谨慎,但容易固步自封。

男、女大学生在自我看待上,存在主观差异性。据调查,大部分男大学生根据自身的优势所在和社会的择业形势,对自身满意值普遍高于女大学生,公众对社会发展期间出现的女大学生工作者的认识存在模糊区域,较少形成对女大学生新角色的社会期待,同时女大学生对于自身在社会工作中的期待和定位不清,导致女大学生在择业或是就业过程总难以产生满足感或期待值,对于自身估计值低于社会平均就业期待线。

四、引导男、女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取向的对策

(一)强化社会舆论作用,正视人才需求导向

媒体作为社会文化最直接的宣传平台,是多数人整体知觉和共同意志的外化。“大众媒体对大学生就业报道要站在全局高度,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要理性评价大学生就业中的种种现象和问题,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舆论,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信息支撑与精神动力。”[2]应加强发挥社会舆论作用,加强媒体传播和公众人士的指导,发挥其对文化的指导力度。社会大众媒体进行周期性的宣传和就业现状的解析,有利于大学生认清自身的性别差异性和平等性,避免择业取向的片面性。

在社会舆论的指导,正确发挥社会人才需求导向的同时,各高校应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学校的人才培养应与社会经济市场发展对接,立足于社会发展,深入考虑本校男、女毕业生的择业方向,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根据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保证特色专业人才的择业率。“在加强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积极做好引导工作的同时,必须发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宏观调控和政策扶持的力度。”[3]在择业关键阶段,应避免男、女大学生择业出现“万人过独木桥”的情况,提升男、女大学生的择业平衡性。

(二)完善人才市场配置,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政府、企业、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三大重要支柱,三方需加强合作,将人才培养目标立足于人才市场的基本走向上。三方应做好人才对接,保证人才市场的配置体系的可行性,使男、女大学生的择业需求保持在整个人才市场的浮动线上下徘徊,才能有效地保证男、女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的现实基础。“高校应与用人单位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尤其要与那些实力雄厚、知名度高的用人单位建立持久而良好的关系,稳固已有的市场。”[4]此外,根据社会人才市场的供求情况和人才配置要求,各高校还应加强了解择业市场需求的信息,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逐步重视“学校——企业——政府”的人才培养体系,针对实际的人才要求,做出教学调整。利用信息资源和社会人际网络,进一步密切校企合作,充分开发男、女大学生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完善“学校——企业——政府”的人才培养体系,减少非必要的专业设定,合并交叉专业的学习,实行专门性、针对性的专业实践计划,坚持整合资源,调动校内外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社会支持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良好局面。

(三)完善择业指导体系,增强导师推荐力度

高校应立足于人才市场的时代性和变动性,调整好择业指导,进而完善择业指导体系。男、女大学生的择业目标、择业方式应在大学的择业观指导规划中形成相对独立的分支,使其保持各自的特征和突破点。学校在保证男大学生与女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提升男大学生的择业素质和女大学生择业信心的培训。聘请企业或单位工作人员,入校为男、女大学生开择业理念交流会和指导课,开展定期的模拟招聘会,特别应注重对女大学生择业取向的正确引导。学校需培养男、女大学生树立 “社会人才市场并不等同于学校的考试测验”的观念。“大学生就业指导应注重连续性与完整性,就业指导应该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从学生进校开始到学生毕业就业,都要体现出全过程、全方位的就业指导。”[5]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初期——大学生活开始阶段,以小组的形式安排导师进入学生群体中,展开人员能力的培养和考察,对男、女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水平做一份详细的记录和数据分析处理,为用人单位了解学生的能力特长提供参考值。

(四)正视性别差异,做好角色定位

男、女大学生应正视自身性格特点,确定最佳的择业方向。男大学生具有较明确的角色定位,但依旧难以避免性格特性给择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男大学生应弱化求胜心理,避免择业过程中的角色失调行为的发生;女大学生应进行良好的专业技能学习,同时弥补自身实践的薄弱性需要,提高社会实践比重,在择业中突出自身优势。

五、结论

男、女大学生的性格差异,使其呈现出不同的择业取向。男生的择业心态相对好于女大学生,择业定位也较为明朗,对薪资待遇的要求高于女生,更愿意选择具有挑战性且能最大限度实现抱负的岗位;而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专业对口的职业,多求稳怕乱,希望就业环境熟识度高、职业稳定。针对男、女大学生的性别差异,应完善政府部门及用人单位的就业导向职能,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择业环境和专业的就业指导。同时,男、女大学生应正视自身性格特点,做好角色定位,发挥各自优势,从而把握择业主动权,提高就业成功率。

[1]崔影慧,王翠红.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8):60-64.

[2]牛家丛,何培玲.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实证分析与对策[J]. 教育探索,2013(4):125-128.

[3]章周道.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J].三明学院学报,2013(6) :92-96.

[4]刘杰.新时期大学生择业观的探析[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0:35.

[5]刘宏伟.谈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教育的相互融合[J]. 教育教学论坛,2011(1):13-17.

(责任编辑:谭淑娟)

TheInfluenceandCountermeasuresoftheGenderDifferencesontheCareerOrientationforCollegeStudents

AN Chun-yan, ZHENG Hai-jun, HUANG Wan-ting

(School of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Sanming University, Sanming Fujian, 365004,China)

In recent years, male an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ratio imbalance is becoming more intense; the gender differences become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orientation. Through the survey on the graduates of Sanming University in 2012, analyzed the difference of the career orientation for male an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from career mentality, career awareness, career pressures, career choice and other aspects. Besides, we explored the reasons and proposed the solutions with a hope to guide college students set up a positive outlook on choosing career, thus they can seize the initiative of employment and improve their success rate of employment.

gender difference;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orientation

1673-2103(2013)06-0126-04

2013-10-10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01211311007);三明学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ZL1229/CS)。

安春燕(1982-),女,山东泰安人,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言文化学。

G641

A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国际大学生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