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世纪中美关系总体缓和的可能性*

2013-12-10 03:39赵永东
菏泽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中美关系中美两国

赵永东

(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一、中美经济紧密依赖互补

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中美两大经济体不但经贸往来规模巨大,而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和互补性。2001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小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从2002年1月1日起,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待遇,从而扫除了长期制约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障碍。十年来,中美两国经贸关系有了长足发展,成为稳定中美关系的重要内容。

(一)中美双边经贸规模庞大

2003年,中美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1000 亿美元,达到1263.3 亿美元;而到2012年11月,中美双边贸易额已接近5000 亿美元的历史高点。仅用十年时间,中美两国便互为对方第二大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统计,2012年1-11月,中美贸易额达到4386 亿美元,同比上升8.2%,美国超越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而据美国海关统计,2012年1-10月,中美货物贸易额为4409 亿美元,同比上升6.5%,中国是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和首要进口来源地,并连续10年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在双向投资方面,2012年1-11月,中国新批准设立美资企业1180 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4 亿美元;截至2012年11月底,美对华实际投资达到700 亿美元,美国是中国外资最大来源地之一。同时,中国对美投资继续呈增长趋势,截至2012年11月底,中国企业在美累计非金融类投资86 亿美元,投资范围广泛,涉及诸多领域。[1]

(二)中美进出口商品结构互补

中美两国经济不但高度依赖,而且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经济的成功,更明显地表现在经济总量的取得,而非质的大幅优化。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仍然以服装、纺织品、家具、塑料制品、箱包和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虽然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方面增长较快,但是中国并不具有这些产品的自主品牌,仅在承接国外组装外包业务,归根结底仍然为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结构(见表一)。相比美国则在科学技术、航空航天、医疗器材、精密仪器等领域占据世界贸易的主导市场(见表二)。中美两大经济体的紧密联系使中美高-低搭配的商品出口结构各施所长,中国的廉价商品降低了美国家庭的消费支出,美国的高端产业带动中国经济的转型,两者各为互补,使中美两国在经贸发展方面存在广阔合作空间,而不是恶性竞争。

表一 2012年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数量、金额及增速[2]

表二 美国主要出口商品构成(章)(节)[3]

虽然中美两国在人民币汇率、贸易顺差、新能源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存在分歧,但这些分歧既无法撼动世界第一、第二大经济体之间近5000 亿美元规模的经贸往来,也无法改变中美两国经济高度依赖、各为互补的事实,而且这些分歧倾向于经济的、商业市场的、利润的局部利益分配问题,而非政治的、军事的全局对抗性冲突,可以通过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商贸联委会等双边谈判平台以及WTO、G20 等多边场合进行协调,毕竟日益紧密联系的世界经济整体无法承受中美两国之间的激烈经济摩擦。

因此,中美经济的相互依赖性、互补性以及与世界经济整体的紧密联系,在内外根源上抑制了中美冲突的诱发因素,经济关系成为中美关系缓和的“压舱石”。

二、中美政治关系趋于稳定

中美两国在基本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存在明显差异,这种政治上的差异曾是导致中美战略互疑的重要原因。进入21世纪之后,一方面意识形态之争随着冷战时期的结束而逐渐淡出国际关系视野,现实的国家利益成为决定一国对外关系的根本因素;另一方面,2001年“9·11 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为中美关系的改善提供了契机。“9·11 恐怖袭击事件”使美国政府认识到,美国的真正敌人并不是中国,而是恐怖势力。小布什政府为取得中国在反恐战争中的支持,开始改变上任之初的对华强硬政策,对中美关系的定位也由“战略竞争对手”调整为“战略伙伴”关系,中美两国之间的交流不断加深,对彼此所选择的政治制度和政治道路的理解和尊重也日益增加。在现实利益和世界多元化发展的影响下,中美之间的政治互信不断加深,中美政治关系开始进入成熟稳定发展时期。

(一)高层互访机制日渐成熟

进入新世纪之后,中美两国高层交流机制日渐成熟,双方能够通过互访、通话、通信和在多边场合会晤等方式就彼此关切的重大问题及时地进行沟通和磋商。仅在国家元首层面,小布什8年任期内,胡锦涛主席与小布什总统双边会晤多达19 次,两国元首通话多达30 余次。小布什任内4 次访华,并在2008年8月8日携全家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并在京逗留4 天,显示了他对中美关系的高度重视。奥巴马执政后的第一任期,中美两国元首通过双边或多边场合会晤达10 余次,仅在任职的第一年,胡锦涛与奥巴马便有4 次会晤,4 次通话,9 次通信,就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中美关系等达成重要共识。[4]

(二)双边磋商机制更加完善

到小布什政府时期,中美两国便已建立60 多个磋商机制,通过对话,中美双方加深了彼此的了解,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促进了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奥巴马执政后,中美双方将原来的战略对话和战略经济对话整合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就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战略性、长期性、全局性问题进行双边交流。2009年7月27日至28日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华盛顿举行,迄今中美之间已进行四轮对话。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成为中美双方缩小分歧、加深互信、促进合作的重要渠道。此外,中美双方还建立了亚太事务磋商机制,以增进互信、拓展合作、推动中美在亚太地区的良性互动,促进亚太地区的稳定与繁荣。

(三)全球性问题推动中美合作

全球化时代,一方面使世界各国在人员、技术、资本、劳务方面的流通更为便利,另一方面也使得一国之内的危机快速扩散,成为波及世界集体安全的全球性问题。全球性问题关乎人类的集体安全,中美两国自然无法置身事外而又无力独自解决。中美两国在气候问题、恐怖主义、核扩散问题、粮食安全、跨国犯罪、能源资源问题、经济危机等全球问题上的广泛共同利益成为中美合作的基础。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2009年2月访华时接受中国电视节目采访时所言:“没有中美两国的合作,要走出当前的经济危机是不现实的;没有中美两国的合作,要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同样是不现实的。”全球性问题,成为推动中美两国合作的重要动力。

三、中美文化交流日益繁荣

2010年12月《中国日报》和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联合进行的“中国人眼中的美国”调查研究显示,绝大多数中国公众认为加强中美之间的民间交流是重要的(非常重要:78.8%,比较重要:12.3%)。其中,去过美国的公众感受更为深刻,有84.9%的人认为民间交流非常重要。“青年教育交流”(55.2%)是中国公众认为最应该加强的领域。其次是“经贸合作交流”、“青年教育交流”、“经贸合作交流”、“医疗卫生交流”。(见表三)

表三 中国人眼中的美国调查报告·中美民间交流着力点[5]

文化交流是促进彼此国民相互了解,稳定中美双边关系的重要内容。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中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为两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自1971年“乒乓外交”推动中美关系解冻以来,中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日益繁荣,中美文化交流成为与战略互信、经贸合作共同构成新时期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据统计,2012年赴美旅游的大陆游客人数达149.96 万人,位列美国第一大客源国;中国赴美留学生的人数增至19.4 万人,位列美国国际学生生源国第一。而据中国国家旅游局2012年1-12月入境旅游的美国游客人数达211.81 万人[6];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访华时提出“十万人留学中国计划”,该计划2010年正式启动,目标是4年内派10 万名美国学生赴中国留学。另外,自2004年底马里兰大学作为美国第一家高校与中国南开大学合作建立孔子学院以来,至今美国已有81 所孔子学院和300 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其中127 个为孔子学院下设的课堂),为中美两国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纽约和旧金山的唐人街更是成为中美两国历史人文交流的杰作,成为美国人民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一面镜子。

与政治、经济领域中的摩擦情形相似,中美两国由于文化历史传统的迥然不同,双方在基本价值观方面的差异成为中美文化领域中的主要分歧。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是长期历史文明发展过程中逐渐沉淀积累的结果,深深地扎根在这个国家的历史传统之中。各国由于文化历史传统的不同,造就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而正是这种文化的多样性或者说多样性,构成了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的基础。

中美两国在所谓民主、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上的分歧,明显地带有政治色彩,是附着在政治差异上的附属品,沦为外交工具,这不应该成为日益繁荣的中美文化交流的主流。文化的特质就如涓涓流水,如春雨入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两国国民对待彼此的感情倾向,而不像政治的、军事的方式那样强烈地塑造着两国之间的关系。因此,文化领域的摩擦烈度是最低的。事实上也证明,在中美关系出现波澜之时,民间的、官方的文化交流渠道往往成为推动中美关系缓和的重要管道。

四、中美安全领域和平因素增加

(一)中美在台湾问题共识加深

台湾问题事关中国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是中美关系的试金石,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成为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台湾问题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但由于美国等西方外部势力的插手,使得台湾问题又夹杂着复杂的国际因素。中美两国围绕台湾问题不断交锋,并在长期的政治对话交流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影响下,中美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了重要共识。这些共识通过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形式确立为中美两国交往中的基本原则,成为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政治基础。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举行了会谈。2月28日中美两国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美国在公报中表示“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岸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重申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前景,它确认从台湾撤走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1978年在中美建交谈判中,美国政府接受中国方面提出的“断交、废约、撤军”建交三原则,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同时公布《中美建交公报》,公报声明:“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联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决定于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为解决美国售台武器问题,中美两国政府通过谈判,于1982年8月17日达成协议,发表了有关中美关系的第三个联合公报,简称“八·一七公报”。美国政府在公报中声明:“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几年供应的水平,它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且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

2009年11月15日-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中美双方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这是继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及1997年国家主席江泽民访美时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之后中美之间的又一份重要政治文件,对新世纪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美方在声明中表示“奉行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美方欢迎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期待两岸加强经济、政治及其他领域的对话与互动,建立更加积极、稳定的关系。”双方重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根本原则是指导中美关系的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核心。双方均不支持任何势力破坏这一原则的任何行动。双方一致认为,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对确保中美关系稳定发展极端重要。”因此,尽管美国方面时常在台湾问题上做出不利于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举动,比如对台军售,允许台湾地区政治人物过境美国等,但是对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所确立的原则,美国历届政府都予以重申确认,始终没有突破“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的政治立场,守住了中美关系发展的基本政治底线,基本做到了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

(二)中美在亚太地区良性互动

在美国方面,东亚主导权问题关系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及盟友的安全,是美国的核心利益。“中国主导亚洲是美国不能接受的局面,维护美国在东亚的核心领导地位是美国对华战略的明确底线。”[7]奥巴马执政后,以“美国历史上首位太平洋总统”自居,高调推出“重返亚太战略”,美国在全球新一轮战略收缩的同时,将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美国的亚太战略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亚太战略的核心是对华战略,其目的是确保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主导权。对此,中国方面表示“中国尊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正当利益,欢迎美国作为一个亚太国家为本地区和平、稳定、繁荣作出努力”,并以实际行动表明中国始终奉行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之路,无意挑战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权。另外,从现实情况分析,中国的军事实力,比如人员作战素质、作战思想、军事同盟等,在短期内均无法与美军匹敌。此外,中国能源、资源运输的国际航道密集存在于美国及其盟友控制之下,中国主动向美国发起挑战而获胜的概率不会高于二战中的日本。而且,经济的相互依赖、政治领导人的沟通机制、军事透明度的提高以及两国国内的反战情绪都可以有效地抑制军方的战争冲动。因此,无论从意愿还是能力来说,中美均无法承受直接的军事冲突,也将竭力避免因为第三方的冲突而导致的两国直接兵戎相见。

(三)世界格局变化有利于中美两国的和平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日益成为世界政治经济体系重塑的关键力量,世界格局变化有利于中美两国的和平发展。作为工业时代的最后一个霸权国家和信息化时代的第一个霸权国家,在可以设想的国际体系中,美国必定处于核心地位。不管我们承认与否,美国的衰落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时期;即使衰落,也不会是一蹶不振的方式,而是保持世界多极格局中的重要一极的相对衰落。目前中国,与多极格局中的其他力量极相比,无论是发展的质量还是总量,都是比较薄弱的一极。“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GDP为4.32 万亿美元,美国为14.2 万亿美元,中国GDP 仅为美国的30.4%”[8]。因此,“中国的国力还非常有限,中国政府也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其根本职责是发展经济,迅速提高中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9]中国的注意力将会更多地聚焦在国内的一系列矛盾的解决,这个过程将是长期的、艰难的甚至充满变数。那种奢望中国称霸世界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民族主义幻想,至少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因此,未来的世界格局应该是一个以美国居中协调、多极力量共同管理全球事务为特征的动态和平世界。“大国在考量自身的国家利益时,对他国的重大利益要给予某种程度的尊重和理解,在处理对外关系中体现为一种权衡和自制。”[10]美国的相对衰落和多极国家的相对上升,使未来大国关系更加彬彬有礼,趋于协调。

结束语

一种总体缓和的中美关系,并非是追求无摩擦式的状态,这在任何两国关系中都是无法奢求的,关键在于分析这些分歧、不协调之处的性质是怎样的,趋势是怎样的,有无可能通过双边的、多边的协调机制而化解,这才是我们在面对中美两国复杂关系时所应持有的正确分析思路。那种将中美关系简单归结为全面紧张或者刻意忽略分歧而片面宣扬形势大好的草率结论都是不负责任的。中美建交30 多年来,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军事安全等领域积极全面发展,虽然中美之间仍然存在一些分歧,但不能否认两国关系正处于历史最佳时期。中美关系的缓和,而不是对抗、挑战,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也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2年中国商务工作年终述评之三:中美双边贸易额将近5000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EB/OL].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ae/ai/201212/20121208498231.shtml,2012-12-2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综合司.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EB/OL].http://zhs.mofcom.gov.cn/article/Nocategory/201304/20130400107790.shtml,2013-04-2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综合司.国别贸易报告 美国(2013年第2 期)[EB/OL].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record/qikan110209.aspid=5195,2013-5-13.

[4]赵学功.当代美国外交(修订版)[D].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361-399.

[5]中国日报网.2010年中国人眼中的美国系列调查[EB/OL].http://www.chinadaily.com.cn/hqjs/2011-01/17/content_11866720.htm,2011-01-17.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12年1-12月入境旅游外国人人数(按目的分)[EB/OL].http://www.cnta.gov.cn/html/2013-1/2013-1-17-17-13-54943.html,2013-01-17.

[7]王帆.美国对华战略底线与中美冲突的限度[J].外交评论,2011,(6).

[8]阎学通.对中美关系不稳定性的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12).

[9]刘玉安,吴玲.对当前中美冲突的现实主义解读[J].国际观察,2010,(6).

[10]杨鲁慧.美国战略中心东移与中美关系[J].理论探讨,2012,(5).

猜你喜欢
中美关系中美两国
飞马图彩色丝巾:中朝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的中美关系走向
成功突围的中美建交
中美两国学生高考和求职之路的比较研究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从积极推动到保守谨慎——美国国务院在中美关系缓和中的角色(1969—1972)
略论朝鲜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