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江山,孟新玲,刘远新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脑病一科,乌鲁木齐 830000)
脑动脉硬化症是一种中老年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1,2]。因此,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案已成为临床的焦点问题。近年来,我院对脑动脉硬化症采用自拟通脉汤结合西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确诊的78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其中男45例,女33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1.2±4.6)岁;病程4~108个月,平均病程(14.8±9.97)个月。排除标准:患有其他脑部疾病者;由于其他疾病而引发的头痛;经检查伴有严重心、肾、肝功能异常者;伴有其他急性或难控制疾病者;过敏体质或对药物过敏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2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75mg/次,每天1次;辛伐他汀40mg/次,每日1次,晚上临睡前服用;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通脉汤治疗,每日1剂。处方:丹参30g,葛根30g,黄芪50g,枸杞30g,三七 20g,赤芍 15g,何首乌 20g,陈皮 15g。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加减,对于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茯神、夜交藤;对于二便不利者可加菟丝子、白术;对于肝阳上亢、头晕头痛者可加杭菊、钩藤;对于体倦乏力者可加人参、白术;对于健忘者可加益智仁、远志;对于胸闷呕恶者可加竹茹、半夏。2组患者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血脂水平变化。
1.3.1 临床疗效 显效:患者的眩晕头痛、失眠健忘、耳鸣耳聋、倦怠乏力等临床症状得以消失;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明显缓解;无效:临床症状未有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患者的血脂水平检测 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甘油三脂(TG)。
采用SPSS 17.0软件,组别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别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表1显示,观察组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分别为9例、19例、11例,总有效率71.7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1,P=0.018)。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果比较表(n,%)
表2显示,2组各项血脂水平均明显得以改善(P<0.05),且观察组血脂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比较(mmol/L)
2组患者均未出现任何毒副反应。
脑动脉硬化是急性脑血循环特别是脑缺血发作的一种主要发病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进行性的加重及扩散。西医目前临床上对于脑动脉缺乏特效药物。中医认为,脑动脉硬化症属“头痛”、“眩晕”、“中风”、“癫痫”等范畴,以内伤为主,虚、痰、瘀、风、火等皆可致病。中医辨证其病位于脑脉,以肝肾不足、心脾气虚、脑失所养为主,以脑络痹阻、痰浊血瘀为标。
现代医学认为,脑动脉硬化症是一种脑动脉退化性增生性病变,会导致脑血管壁增厚、弹性降低、变硬、管腔狭窄,其主要的危险因素是代谢异常及血脂增高。通脉汤的基础方由丹参、葛根、黄芪、枸杞、三七、赤芍、何首乌、陈皮、半夏组成。丹参具有调气、化瘀、养血的功效,三七可活血止痛,赤芍能够散瘀止痛,三药合用共奏活血调气、化瘀止痛、通脉定志之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扩张血管。葛根具有升清阳、解肌表的功效,能够扩张血管、解除血管痉挛;黄芪可补气健脾,调通血脉;枸杞、何首乌起益精血、补肝肾之功;陈皮、半夏可燥湿祛痰。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中的丹参酮具有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度、扩张血管、增强抗血栓功能,还可以促进脂质吸收;葛根总黄酮、葛根素能够够很好地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陈皮、半夏能软化血管,促进脂质的代谢[3~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9%(P<0.05)。观察组的血脂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TC、TG水平的降低对于减慢患者脑动脉硬化症的病情进程具有积极的作用。
总之,通脉汤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
[1]罗列波,李武丰.祛瘀化痰通脉汤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4):18-19.
[2]郝爱荣.降脂通脉汤治疗高脂血症86例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0,26(3):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