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与社会和谐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方式

2013-11-30 03:03尹景燕
关键词:空巢老龄化居家

尹景燕,杨 涛

(河北联合大学 管理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为118 831 709 人,占人口总数的8.87%。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 亿的国家,老年人口数量每年也在加速递增。国际社会中将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及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称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不仅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速度也是惊人的快。在我国一亿多的老年人中,“空巢老人”有4 150 万人,据估计到“十二五”末将超过5 100 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4;而18年后每20 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位“空巢老人”。

根据我国建国来的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和对未来人口结构发展趋势的预测,我国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将在未来几十年间持续上涨,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曾在2011年表示,我国2030年前后将进入人口老龄化高峰。而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早先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更详细的指出,到2020年,中国将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2050年,为“加速老龄化阶段”,如图1。

图1 数据来源:历次国家人口统计年鉴

一、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引发的问题及“空巢老人”的出现

中国老龄化时期的到来及老龄化人口数目的逐渐增长引发了许多的社会问题。如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健康护理、医疗保健、精神关怀等需求的日益凸显,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的不断增长,导致社会养老金的缺口也逐步扩大。所有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其实可以归结为一类,即养老问题。

在我国尊老爱幼、百善孝当先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如何让老人安度晚年、舒适的养老成了我国进入老龄化后一个亟待解决的事情。然而在国家和地方、社会与个人都在努力寻求解决方案的同时,却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空巢老人”的出现,且空巢数量正在增加,空巢年龄越来越年轻,空巢时间越来越长。我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报道:湖南常德一名81 岁的老人从自家二楼阳台跳下,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老人对此行为的解释却令人痛惜“老人说跳楼是因为一个人过得很辛苦,没意思”。据悉老人的老伴去世多年,有两个儿子却都常年在外,唯一照顾他的孙子却也在不久前外出打工,这样老人只能独守空房,缺少必要的照顾与关爱,时间一长,老人心情抑郁,最后选择跳楼的方式老宣泄心中的痛苦[4]。

为何在人们努力改善老年人的养老环境的情况下,“空巢老人”现象却越发严重呢?我们总结了如下几个原因:一、同一个城市不同的居所,儿女因自身工作与生活原因而没有时间回父母家进行照料;二、不在同一个城市,老人身边无子女照料;三、儿女不孝,老人不愿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四、因意外而丧失子女成“真空老人”;五、一方丧偶后再次结婚儿女坚决反对并不再探望。然而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逐年增加的流动人口是造成“空巢老人”出现的最主要原因。2012年8月初,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中指出2011年流动人口接近2.3 亿,占全国人口总量的17%。我们常说“父母在不远游”,但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和人们对寻求更多更好的机会的需求,人员的流动越来越频繁,为了自身的发展和更好的生活人们经常要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扮演着北漂或蚁族中的一员,而有些人甚至选择离家更远的地方,出国深造、工作等。在这样的趋势下,人在异乡成为一种常态,“空巢老人”便成为这种潮流下的一种次生现象。

二、社会养老、自我养老还是社区居家养老

如今我们可以把养老归模式结为三大类,即社会养老、自我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

社会养老主要指人们选择在养老院或相应的养老机构安度晚年。2011年我国共拥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40 868 个,拥有床位353.2 万张。然而由于我国庞大的老年人口比例,平均每一千名老人仅拥有17 张床位,真可谓是一床难求,这种现象尤其凸现在公立的养老机构中。尽管越来越多的民办养老机构开始分担政府的养老压力,但目前我国民办养老机构仅占总数的两成左右,且很多条件较好的养老机构费用较高,使人们在遭遇公立养老机构的“住不进”问题后,又要面临“住不起”的困境。除此之外,对于大部分条件中等的民办养老机构由于缺乏专业养老资源,使得其服务水平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并最终影响入住率。尽管人们的思想观念在与时俱进,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种社会养老模式,但我国的养老问题主要集中在基本和贫困家庭中,社会养老无意增加了人们的养老成本,因此社会养老不是最佳的养老方式。

自我养老这一概念也许在我国还比较陌生,因为这主要是筵席西方的一种养老方式。在西方国家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各自独立的,子女在18 岁后就开始独立,同样的父母在年老后基本不会依赖子女,而是选择自我养老。所谓自我养老就是通过缴纳养老保险、以房养老和自我存款等方式负担养老费用,自我照顾或聘人照料来安度晚年,而不是主要通过依赖他人。由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趋向独立生活,而老年人也不愿给子女增加负担,在国内养老问题上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自我养老固然是一种不错的备选方案,但任何一种方法的选择都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西方国家同我国的文化传统不同,他们从小就被灌输着独立自主的思想,在我们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时,西方国家的孩子后就开始独立生活,到了老年他们不喜欢打扰儿女的生活,同时也不喜欢被儿女打扰,只要身体健康条件允许,大部分西方国家的老年人都喜欢自我养老,并以此为荣。除此之外,西方国家自我养老方式的成功进行离不开其国家内部健全完善的社会福利体制,这是老年人自我养老的坚实后盾。在我国,尽管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表达了愿意独自生活的想法,但这大部分是受年轻人越来越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影响,其本意还是希望能够膝下子孙满堂、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

对于我国如此的养老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调动老年人生活中的各种力量来解决养老问题,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成了我们需要探索和推广的道路。国家民政部曾于1999年启动了“全国社区建设试验区”工程,200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自此全国范围内的城市社区建设便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社区是城市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要素,而社区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让人们安居乐业,老年人生活在一个社区中,他们大部分生活都与社区分不开,这样养老问题就与社区建设联系起来。由于我国有叶落归根的传统,许多老年人都非常的“恋家”,年老的时候喜欢待在曾经熟悉的地方,因此社区居家养老成了最可行最人道的养老方式。

三、居家养老与社区建设和谐发展

(一)老年人不是“包袱”而是“资源”

老年人处在生理和心理衰退的阶段,在传统人们的观点中,老年人的形象与“包袱”画等号,有些人甚至把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比作是“狼来了”。然而很多人都忽略了一点,虽然老年人思维与行动较年轻人都缓慢很多,但老年人阅历丰富,拥有丰富的生活和社会经验,且具有宝贵的工作技能。除此之外,老年人被看作是耗费人力、财力与物力的群体,是社会的一个纯消费者,但善于发现机遇的人却能够认识到这个群体的扩大不仅不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会推动经济的发展。

老龄化的到来被人们以“危机”来对待,被当做很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来处理,由此产生的担心与恐慌也与日俱增。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今年年初公布了一组数字:2011年末全国60 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8 499 万人,占总人口的13.7%,比上年末增加0.47 个百分点;65 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2 288 万人,占总人口的9.1%,增加0.25 个百分点。由这组数字折射出来的问题是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劳动力短缺成了我国“用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与此同时出现的较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使得老年人养老成了影响国家发展的一个因素,因为养老不仅要耗费大量的物力和财力,还需要一定的人力,这样就把本来已经很紧张的人力资源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但是,老龄化到底是“危”还是“机”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判断力,因为当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时,老龄化其实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股不可缺少的力量。要想解决老龄化带来的问题,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国家就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推动一批与老年人相关的新兴产业的出现,这其中就包括新型和谐社区的建设。在合理成功的运作下,这些产业不仅解决了老人的养老问题,同时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为社会创造了价值,完善了我国的养老机制。由此可以看出,老龄化的到来不一定就像人们想象的那么恐怖,只要我们措施采取的得当,“包袱”也可变“资源”。

(二)居家养老与社区建设的和谐发展

居家养老模式最先在我国的大连出现,并且被人们形象的誉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这种养老模式很快也得到了国家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当时在大连,这种社区性质的居家养老模式主要是利用老人现有住房和社区内大龄下岗女职工这些现有资源,把老人需要的一些日常照顾和服务送到老人家里。如今居家养老服务被定义为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专业服务。随着这项服务专业化的不断加强衍生出了一些列专业化的老龄产业,而这些产业的成功建立都是依赖社区这一载体,社区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这些产业的发展和居家养老的质量。

万科作为目前我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曾针对我国的老年住宅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截止到去年,万科已经开始在北京、上海、杭州开始试点,为老年人造房子。这种专业的老年住宅尽管也是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一种,但就目前而言,这种做法无疑是增加了人们的养老成本,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现在我国大部分人的养老费用主要通过养老金或儿女支付,面对中低收入者占主要人群的现状,即使有人愿意接受这种专业老年住宅的养老方式也只能是极少的一部分拥有足够资金的人,因此这种模式只能最为一种探索和尝试;为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问题,从现有已成型的社区建设入手才是目前最需要做的工作。而这也成为我国住宅开发商应该关注的重点之一,即如何打造既适合居住又适合养老的综合型社区。

随着我国“空巢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多,老年人成了社区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一个群体。由于年龄的增长,老人身体各种机能的衰退,行动和思维的速度都降低,不论在身体还是心理上都很可能出现各种安全事故,最近几年,我们不时会听到有关老人病死家中几日后才被发现,或如上文讲的以极端方式来表达心中的孤寂和抑郁,除此之外还有老年人因用家用电器不善造成的起火事故和屡见不鲜的老年人遭受诈骗。老年人生活的好不好直接影响着社区建设的好坏,进而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为积极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国家民政部颁布的《建设和谐社区实施纲要》草案第十九条就明确规定:积极开展面向老年人的社区为老服务。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特别要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发展为老医疗保健服务,方便老年人就医保健;开展以思想交流、精神慰藉为主的社区老年精神生活服务;积极创造“老有所为”的良好条件,鼓励和扶持老年人团体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同时,民政部还携手全国老龄委积极开展和谐社区示范创建和评选活动,在国务院印发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也指出要充分发挥社区的功能,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养老模式。

四、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中被忽略的问题

通过对民政部的相关统计数据的了解,到2010年我国的社区服务中心已近万家,各种配套设施与服务也日益完善,在国家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由于我国的养老事业起步晚、根基浅,加之社区居家养老是介于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中间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专职人员配备不足、服务场地欠缺、资金紧张、服务项目不完善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居家养老事业的发展,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太被人们关注的问题也制约着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一)老年人也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

随着老龄化的到来,未来中国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达到退休年龄而离开工作岗位,曾经忙碌的生活一下子变得平静,这种不适应会造成老年人心理产生极大的落差,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心身健康。很多老年人由于调节不好而患上离退休综合症。据有关数据显示,有将近1/4 的离退休人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离退休综合症,这些人群在精神和心理上会出现一些比往常犹豫和消极状况。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人们退休后生活突然失去了重心,变得没有规律,感觉自身价值不在得到认可造成的。在传统的养老模式中,我们关注最多的是如何将老人的生活起居照顾好,给他们一个良好的养老环境。我们只注重如何“给予”,而忽略了“索取”。尽管有些人在退休后可能会被返聘继续工作,但对于已经选择了社区居家养老的人来说,他们可能已经不具备正常外出的工作能力,但很多老年人还是具有一技之长或学习和动手能力,通过对老年人自身状况的了解,社区可以组织一些适合老年人的创业活动,这样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是他们的自身价值得到体现,同时还可以创造一定的利润,并用这些钱来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系统。

(二)众多的人文关怀比不上“儿女”的关心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的队伍中,通过各种形式对“空巢老人”进行帮助和照顾,老人无论在身体还是心理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安慰。但我们是否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大量的新闻报道中,镜头中经常出现的是四五十岁的人在照顾六七十岁甚至年纪更大的人,或是学校组织学生对社区老人进行慰问,很少能看到与老年人儿女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参加社区的服务活动。不可否认三十岁上下的人正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了社会的进步他们奔走在全国甚至世界的各个角落,也正因为如此“空巢老人”开始出现,尽管由于距离这些年轻人不能给自己的父母足够的关怀,但在自己工作的城市也存在着许多像自己父母一样的老人需要人们的关心和照顾,我们应该鼓励这样的年轻人在自己的工作之余,抽出一点休息时间去探望一下这座城市的“父母”们,因为对老人来说与这样的年轻人相处更能弥补他们对儿女的思念。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这种形式来关心生活在我们周围的老人可以说是一种值得推行的方式,但这一观念并未被大众所了解,仍需政府与社会的大力支持。

(三)地产商的社会养老责任被忽略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地产商除了在考虑如何获取更多利润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居民住宅的合理规划,于是短短几年间楼房越盖越高,社区越建越大,在人们对社区功能要求越来越多的现实环境下,地产商除了建造居民住宅,还在社区内建造相应的配套设施,如社区医疗服务社、超市、幼儿园等。与中国八九十年代的居住环境相比,如今的社区环境已经非常人性化,但结合我国目前的国情和长远发展来看,现有的很多社区建设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尤其是在养老方面。无论是房屋结构还是居住环境,很大一部分社区的建设主要迎合年轻人的口味,忽略了老年人的需求。在今后的社区建设中,地产商要关注自身的社会养老责任,毕竟一个社区中居住着不同的人群,而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更需要给与更多的关注,要结合老年人自身的特点打造符合时代要求的综合型和谐社区。

五、结语

其实我国老龄化产生的不仅是“空巢老人”现象,在农村还有“留守老人”问题也亟待解决,这些都考验着国家和社会对养老问题的应对策略。面对我国巨大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以及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现状,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并不能够解决我国现有的所有养老问题,因此多元化的养老方式成为我国养老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

今天的老年人就是明天我们的写照,每个人都有年老体弱时,关注养老产业就是关注我们自己。GDP 固然是我们提高业绩的衡量指标,金钱固然是养老必不可少的,但千万不要让金钱埋没了我们的良心,不要让钞票烧毁了我们的孝道。面对城市建设与养老资源紧缺的现状,希望政府可以合理分配资源,通过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把养老问题“转危为安”,在让老人安度晚年的同时,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胡永琴.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养老机制研究[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06):31.

[3]杜晓,赵晨熙.破解“空巢老人”困境遇三大“拦路虎”[N].法制日报.2011-02-10(004).

[4]阎青春.解析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J].社会福利,2011(12):22.

[5]李向阳.以社区为依托创建新型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探析[J].中国外资.2011(23):38.

[6]韩家新.有关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1(03):22.

[7]尹世昌.退休解决好五个问题[N].中国老年报.2012-03-30(002).

[8]成露.豪华养老,多少人消费得起[N].工人日报.2009-12-06(002).

[9]本报记者晓剑.专业化水平低我国养老机构发展的瓶颈[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01-10 (005).

[10]许晓楠.价高供不应求价低尚有空闲[N].大连日报,2007-12-21 (A04).

[11]本报记者王锦安.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N].中国审计报,2009-05-27 (001).

猜你喜欢
空巢老龄化居家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微生高的往事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