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2013-11-30 02:03范琐哲徐金玲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哈佛大学通识课程

范琐哲,徐金玲

(1.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2.山东省济宁市第十五中学,山东 济宁 272003)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范琐哲1*,徐金玲2

(1.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2.山东省济宁市第十五中学,山东 济宁 272003)

通过对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诠释、理念、内容、方式、目标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研究,促进我国高校在通识教育的目标、课程的内容和结构、教师素质和评价途径等方面进行借鉴,提高通识教育的效率,寻找更加适合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发展的方式,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通识教育;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目标;教育评价

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ation”的译名,也有学者译为“一般教育”、“普通教育”或“通才教育”等名称。通常是指“非职业性和非专业性的教育”,[1]以此与专业课程区分开来。目前学术界并没有对这一概念进行明确的、公认的、规范的描述。由于哈佛地位特殊,分析研究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有借鉴意义。

一、通识教育的诠释

自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 College)的帕卡德(A.S.parkard)教授第一次将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以来,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对它进行研究和讨论。20世纪初,通识教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1943年,哈佛大学进行课程改革,出台了《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报告书。认为通识教育“通常用于表示对学生今后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最重要的整个教育的一部分”。“通识教育旨在培养以下能力: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的能力,做出相关判断的能力,甄别各种价值的能力”。[2]此次课程改革规定,所有学生除了学习专业课程,还得必须学习通识教育课程,规定的是: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自然科学和数学。可见哈佛大学所提倡的通识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专业教育则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我国的通识教育在近代萌发,仍然保留了中国传统的以德为先的伦理道德思想。蔡元培先生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教育部时颁布了《大学令》,规定“硕学闳才”的教育方向,说明了大学培养全能型的人才。梅贻琦第一次完整提出了通识教育的观点:在大学中应首先进行“知类通达”的“通识”教育。“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而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3]20世纪90年代中期探索文化素质教育,高等教育领域“拓宽专业,淡化专业,加强基础,注重融合”的呼声越来越高,通识教育课程受到我国大学的广泛关注。[4]1995年,我国开始在部分高校进行了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如北京大学“文理双学位制’;清华大学成立了“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并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南京大学成立了人文艺术中心;浙江大学文科专业坚持从理科高中毕业生中招收,鼓励理科的大学毕业生报考文科专业的研究生;华中理工大学推行“文化素质教育模式”。1998年,通识教育进入全面推广阶段,文化素质教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研究的热点。

二、通识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通识教育背后的支撑,折射出通识教育的发展方向,是通识教育发展的归宿。哈佛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充满创意的大学,其教育理念指导着这所百年名校的教育教学,以及未来的发展。哈佛大学最根本的教育理念是:“一个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不在于它所掌握的知识与经验的多寡,而在于其思维的正误。”[5]哈佛大学的教育原则:1)独立思想,鼓励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思考,通过自我反省,促进自身的发展;2)严格的学术规范,用科学的实证来研究,决不允许抄袭、剽窃和改头换面的移植;3)注重人的发展,以人为本,重视人文科学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最终目的在于人本身的发展。深层次的教育理念让哈佛大学在通识教育领域有着长足的发展。最终让哈佛打造成世界闻名的商学院,培养了40位诺贝尔奖得主,8位美国总统,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

我国通识教育的理念主要是:1)通识教育需要教给学生某些价值、态度、技能、知识,让学生领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物质和精神文化。2)通识教育理念的多层次性,首先是如何培养学生成为“人”;其次,教授符合通识教育目的的内容;最后,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模式。3)通识教育深层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完善人的主体性,发挥人的积极主动性和自觉性。4)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大学生提供非专业知识的教育。5)通识教育的核心是培养社会人才的心智和理性,是对学生人格的教育。

三、通识教育目标

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哈佛大学的教育目标也开始世俗化。艾略特(Charles W.Eliot)任校长时,明确提出以“品格和虔诚”为中心,培养出现实生活的旁观者和批评家而不是实干家。劳威尔(Abbott.L.Lowell)任校长时更加注重人自身的发展,提出自由教育的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科南特(James Bryant Conant)校长对此也完全信任和采纳。在以后的各个时期哈佛大学也以培养人为理念发展教育。博克(Derek Bok)任校长时,文理学院院长罗索夫斯基(Henry Rosovsky)提出教育目标的五点要求:1)必须能清楚明白的书写;2)应该认知和理解宇宙、社会和我们自身的方法,具有一种判断鉴别的能力;3)对其他文化不应该狭隘无知;4)应能在某种程度上懂得并思考过伦理和道德问题,而在进行道德选择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5)应在某些知识领域里拥有较高的成就。”[6]从哈佛大学发展的历史看,它旨在培养有教养的人,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避免过分专业化和片面发展。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目标不完善,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但从实际情况看,现有的目标较多地强调以政治素质为首的全面素质的培养,而忽略了最基本的公民素质的培养。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由公共必修课30学分和素质教育通选课16学分组成,而公共必修课主要有“两课”和“军事”,都是教育行政部门为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规定的课程。此外,侧重于从提高工作适应性的角度来拓宽专业面,忽视了对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培养;重视对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对培养学生合理的能力结构考虑不多,对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等的培养普遍比较忽视。

四、通识教育课程设置

从内容上看,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包括“财富、权利、美德”三方面的课程,课程涉及面广,涵盖量大。从时间安排上,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分为:本系课程、系外课程和作为通识教育基础的课程。本系课程是作为自身所学专业必学知识的课程,即专业课程,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通识教育所必要的课程内容之一。系外的课程则是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在哈佛大学是有强制性的规定。除了专业的学习之外,选修的课程也是学生完成自身学业所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基础的要求则规定学生必须学习一门有效写作方面的课程,学习一门语言。

马凤岐指出:“我国当前通识教育的内容应该集中在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有效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道德和价值观等方面。”[7]实际的运用中,我国并未真正有过科学思维的有效训练,在道德和价值观方面,也没有进行全面的熏陶,更多的是马列主义思想。大力宣扬的人文素质教育也没有得到社会的完全认可。

五、通识教育评价方式

哈佛大学最鲜明的教育评价方式,是学生对课程和任课教师的评价。这是一项对教学评价的全面规定,清晰明确。比如:课堂的氛围、教师的上课方式和特点、与学生的互动情况以及旁听教师等。规定学生必须评教,否则将不会获得相应的学分。学生的反馈信息也会传达给教师,让教师认识自己教育教学的成功和不足。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并不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而更多的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实际体验。

我国高校教育评价学习了西方高校的学生网上评教的模式,学生评教同样可获得得相应的学分。但是学生评教并不完善,也没有严格的规定。对教师的评价而言,不仅仅可以通过全校的整体评教,同时会有学校相关组织让班上同学填写关于教师上课的具体情况,如:课堂氛围、实践操作、教师上课的教态等等。有时还会有学院相关领导与学生当面交流关于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对学生而言,大学不是一味地看学业成绩。但在教师与学生沟通较少的情况下,教师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杠杆,同时也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科技创造水平以及其他能力水平的表现进行评价。我国的教育评价也在日趋完善,学生和教师的评价都有新的突破。

六、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启示

(一)明确通识课程目标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社会需要全方位发展的人,要求知识、能力、素质俱佳的复合型人才,向通识教育提出了培养目标。通识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或者是一个合格的公民。通过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情趣等方面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成为一个能适应社会、推动社会、热爱社会的人;使学生感知生命与生活的珍贵,感知幸福与自由的珍贵,感知个性与尊严的珍贵,感知责任与义务的珍贵,感悟到人性与人生的真谛;使学生在离开校园后,能以坚强的信念和充沛的精力投身到自己所从事的社会活动之中,实现自身价值。

(二)整合通识教育课程的内容和结构

(三)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上好通识教育课程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要有坚实的专业基础,还应掌握相应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时根据学科特点,采取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研究性学习、主题研讨等多种教学方式。不同的课程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借鉴哈佛经验将课程编为低级组、中级组、高级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互动、教学相长。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开放、民主、自由的教育情境,师生合作完成教学。应鼓励青年教师开设通识课程,让他们学习西方先进的通识教育课程的经验。学校应鼓励教师发挥自己的专长,丰富通识教育的内容。

(四)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西方三位教育鼻祖,给哈佛大学留下了宝贵的教学方式。苏格拉底(Socrates)的启发式学习——产婆术,在哈佛大学应用为案例教学,尤其是哈佛大学闻名的商学院。“20世纪初,哈佛大学商学院最先开始采用案例教学法,最初是利用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以帮助学生像管理人员那样思考问题,做出决策。之后,案例教学法在西方教育界迅速崭露头角,被广泛应用于法学、医学、商业、企业管理等教学领域,逐渐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新型教育模式。”[8]

我国的传统教学方式一直备受争议,随着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也开始借鉴西方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国家教育体制和历史底蕴的影响,我国的教育方式很难有实质性的变化。我国主张以现代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课堂讨论式的教学,将课堂的主动性还给学生。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仍然以教师的讲授为主,难以完全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在大学的课堂上,很难看到有学生在自主学习,还是教师一言堂,甚至连学生之间的讨论也非常罕见。这也是中西方高校教育方式存在的差距之一。

七、结语

通识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 有关通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已引起国内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与哈佛大学相比,国内高校的通识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应结合我国国情,在借鉴哈佛大学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推动我国通识教育的研究与实施,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

[1] 杨莹.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比较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0.

[2] 陈力民.哈佛大学新世纪的通识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2):123-126.

[3] 张亚群,刘毳.梅贻琦与清华大学通识教育实践[J]大学教育科学,2011(4):73-78.

[4] 梅红,宋晓平.中国通识教育实践回顾:目标分析与改革策略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4):1-6.

[5] Harvard Commmittee.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D].Boston:Harvard University,1945:51-176.

[6] 享利.罗索夫斯基.美国校园文化[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7] 马凤岐.通识教育的目标、内容与途径[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2(1):1-5.

[8] 江伟煌.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对我国大学教育的启示[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2):141-145.

HarvardGeneralEducationResearchAndEnlightenmenttoOurCountry’sHigherEducation

FANSuozhe1*,XUJinling2

(1.Education College,Xihua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 637009,China;2.The 35 Middle of Jining,Jining 272003,China)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terpret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general education idea, content, ways, target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Harvard University. It is helpful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general education objectives, curriculum content and structure, teachers' quality, the evaluation way etc in our country,and beneficial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general education, looking for more ways to fit the development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moting the better development for students.

general education; education idea; education content;; education manner;education aim;education evaluation

2013-02-28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国外高校的办学经验及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CJF10016)

范琐哲(1972- ),女(汉族),四川仁寿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外国教育史,电子邮箱:749826144@qq.com。

徐金玲(1971- ),女(汉族),山东济宁人,中教一级,硕士,研究方向:外国教育史。

G640

A

2095-5383(2013)03-0094-03

猜你喜欢
哈佛大学通识课程
哈佛大学46%是富二代,但决定上限的不是出身
“国缘之夜”文化交流论坛在哈佛大学俱乐部举行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