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的高校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研究

2013-11-30 02:03詹丽华潘瑞冰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资源信息系统

詹丽华,潘瑞冰

(肇庆学院 图书馆,广东 肇庆 526061)

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的高校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研究

詹丽华*,潘瑞冰

(肇庆学院 图书馆,广东 肇庆 526061)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需求,需要探寻更有效的高校教育信息资源建设途径。从信息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高校教育信息资源的生态构成,认为从能量的交换与流转、生态平衡、外信息环境、信息垃圾的产生与处理、信息生态系统的进化等方面探讨高校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能够提高高校教育信息资源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信息生态系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

高等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广为高校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高要求。引入信息生态系统的概念,将高校教育信息资源看作一个既能从内部进行自我调节完善、又能不断从外界吸收营养,以持续改善和自我修复的信息生态体系,会对高校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的高校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拟实现以下目标:提升高校教育信息资源的质量;促进信息人的信息能力;促进高校教育信息系统在整个信息系统中的优化。

一、信息生态系统对高校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启示

信息生态系统指在一定信息环境中,以信息资源为客体,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换、流转构成的信息生态循环系统,具有人为性、整体性、层次性、地域性、开放性等特点[1]。将信息生态系统的概念引入高校教育信息资源建设,需要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高校教育信息资源。广义的高校教育信息资源除了教育信息这个主要成分之外,还包括信息设备设施、信息人、信息系统、信息网络等诸多要素,它们共同组成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信息资源系统。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等多项技术与特色学科建设与教学、远程教学等教学实践的融合与共进,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从投入看,重视环境建设,轻视教学应用;从运作模式看,信息资源共享不够;从技术上看,数字化、网络化程度低;从教学应用看,软件量少质低[2]。信息生态系统概念的引入对解决上述不足、加强高校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有以下启示:1)要注重对教育信息资源各构成要素的建设,以巩固整个高校教育信息生态系统的基础;2)要加强各构成要素间的协调与互动,如果各行其事地采取增加资金投入、加强软件资源建设、培养信息人员的信息素质等措施,会间接削弱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性与相互制约性,导致构成要素的孤立,而将各构成要素纳入结构完整、循环运作的信息生态体系,就能有效避免上述可能出现的现象;3)要合理引导资源的配置以促进能量合理转换,进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图1 高校教育信息资源的生态构成

二、高校教育信息资源的生态构成

根据高校教育信息资源构成要素不同的生态特征,将它们分成信息成分、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这3个部分各由一系列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的子要素组成,它们共同构成高校教育信息生态系统,如图1所示。

(一)信息成分——狭义的高校教育信息

信息成分中,纸质文献指高校图书馆、各院系资料室等所藏的纸质图书报刊等;多媒体教学软件指通过网络、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软件,例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近百所普通高校参加的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课题开发的百种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学资源数据库指适用于网络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和素材库,以及各网络图书馆建成的多个共享数据库,如生命科学文摘数据库、Springer Link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教学成果库包括高校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电子教材、教学课件、教学测评库、教学策略库等;科研成果库收录各高校师生的科研成果,如教师撰写的科研论文、各级各类科研立项材料与成果、历届学生的毕业论文等。

(二) 生物成分——信息人

依据在信息活动中的不同信息行为和作用,将信息人分成五种类型,即:信息生产者、信息组织者、信息传播者、信息消费者及信息分解者[3]。其中,信息生产者主要指零次教育信息和带有创新性的一次、二次教育信息的生产者,如教师、学生、科研人员等;信息组织者指通过一定方法使教育信息有序化,便于用户查询和使用的专业人员,如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院系资料室工作人员等;信息传播者指通过一定信息通道实现高校教育信息传播的各种媒体和技术领域人员,如教育机构人员、信息技术人员;信息消费者指有一定教育信息需求,并通过无偿或有偿方式消费高校教育信息的人,包括高校师生、研究人员、社会用户等;信息分解者指将过时、重复的教育信息及时删除,或通过一定自动处理机制,使上述教育信息不再出现在信息用户的搜索结果中的工作人员。

(三)非生物成分——信息环境

信息环境包括法律制度、信息技术和奖金。其中,法律制度包括教育主管部门针对高校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制定的相关政策性条款,以及各高校制定的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机制;信息技术指高校教育信息资源的处理技术和管理技术,以及各项相关的技术标准;设施设备指多媒体设备、网络架构等;资金指高校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资金、维护资金等。

三、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的高校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模式

结合信息生态系统的特征及高校教育信息资源的生态构成,构建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的高校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由图2可知,高校教育信息生态系统的信息成分、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三部分既自成体系又相互作用。作为信息生态系统和教育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该系统受到高等教育发展、信息技术发展、其他信息系统发展等一系列因子的影响;同时,系统在自我修复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和排除信息垃圾,以净化系统。上述过程往复循环,最终达到系统的进化。

(一)能量的交换与流转是高校教育信息资源完成自我建设的基础动力

生物世界之所以充满活力、生命源源不绝,主要源于各种能量的不断交换和流转。在高校教育信息生态系统内部,教育信息生产者、组织者等信息人运用信息技术、设施设备等生产、传输和利用各种教育信息,信息人的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产生的人力资源能量、教育信息资源具有的信息能量以及信息环境具有的物质能量,不停地交换与流转,保证了高校教育信息生态系统的持续运行。在这个过程中,信息人、信息环境、教育信息处于同等地位,三者缺一不可。因此,作以下建议:1)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多方收集高校教育信息,并加以筛选、整理、储存,以增加教育信息的数量、提高信息质量;2)加大对高校师生、信息工作人员、社会用户的信息素质和信息能力的培养,以提高信息人建设、检索和利用教育信息的水平;3)完善高校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管理机制,出台相关的建设政策、评价措施、统一技术标准等。

(二)生态平衡是高校教育信息资源自我建设的阶段性目标

信息生态平衡是指一定时期内系统中输入与输出的信息量保持相对平等并以合理的速度进行流动,各结构要素的比例、输入和输出数量等都处于稳定和通畅的状态,即信息—信息人—信息环境之间达到一种均衡状态[4]。高校教育信息生态系统自我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即是达到这样一种均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教育信息、信息人和信息环境协调互补、能量的交换与流转畅通高效,系统结构优化、系统功能良好。要达到该目的,要注意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信息成分结构比例的平衡,输入和输出信息资源数量的均衡,盲目偏重于任何一部分,都会削弱另外两部分的作用与功能,从而导致整个系统的失衡。

(三)与外部环境的协调能进一步推动高校教育信息资源建设

高校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不能仅靠系统内部各生态要素的自我建设及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与外部环境的协调也举足轻重。外部环境的变化可以带动或推动信息生态系统的优化。高等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更新、信息制度的创新、与高等教育息息相关的其他系统的变化,以及不断涌现的新的信息人等都在不断影响高校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效果及走向。从信息生态的角度来看,高校教育信息生态系统一直处在外部环境中,它不断地与外部环境进行着能量交换,既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对外部环境产生影响。这种作用与反作用促进该系统与外界的不断磨合,它不断地评估自身在大环境中的位置和作用,并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自我调整。因此,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将从外部环境中获取的新能量补充进系统,是使系统结构更优化、功能更显著的又一合理途径。

(四)信息垃圾的产生与处理

从广义的信息资源概念来看,高校教育信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垃圾不仅指过时的、利用率较低的、重复的、错误的教育信息,还包括失去时效性的资源建设机制、废旧的设备设施、过时的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等。对这些信息垃圾,当合理评估,有节制地淘汰信息垃圾有助于及时清理教育信息的生态环境,为新能量的补充与应用提供更充分的空间。

(五)高校教育信息生态系统的进化是建设的最终目的

信息生态系统进化是信息生态系统达到一定程度的优化,它首先通过系统的自我建设达到系统内的平衡,然后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不断吐故纳新,进而使系统达到更高程度的优化。进化强调的是一种从低层次平衡向高层次平衡发展的过程,进化后的信息生态系统重新达到和外部环境协调统一的平衡状态,同时这种平衡状态又成为系统下一次进化的起点[5]。高校教育信息生态系统的进化同样遵循这样一条发展道路。首先在系统内部,信息成分、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自我建设、能量流转使系统运作畅通,并逐渐提高系统性能,达到阶段性的生态平衡,在内部动力和外部推力的共同作用下,系统一方面不断吸收新的能量、另一方面及时排除信息垃圾,不断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进而实现系统进化。

四、结语

信息生态系统为高校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提供了另一种思维途径。基于信息生态系统建设高校教育信息资源,在构建一个结构完备的高校教育信息生态系统的同时,也将该系统纳入了更大范畴的信息生态体系,“教育信息—信息人—信息环境”系统既能在高校教育信息生态系统内部实现相互作用和自我建设,又能不断地从整个信息生态系统中汲取新的能量。这种建设模式既考虑到了系统内各构成要素的个体建设,又能促进构成要素间的能量转换,还能及时从外信息环境中获取新的能量,无疑利于高校教育信息资源的数量拓展和质量提升,更加适应教育信息化这个大环境。

[1] 韩子静.信息生态系统初探[J].图书情报工作,2008(S2):230-234.

[2] 冯玲玉.关于高校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发展策略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339-341.

[3] 马捷,靖继鹏,张向先.信息生态系统的信息组织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10):15-19.

[4] 陈可.论企业内部信息生态系统的均衡调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8):114-115.

[5] 娄策群,杨小溪,王薇波.信息生态系统进化初探[J].图书情报工作,2009(18):26-29.

ResearchontheConstructionofEducationInformationResourcesofUniversitiesBasedonInformationEcologySystem

ZHANLihua*,PANRuibing

(The Library ,Zhaoqing University, Zhaoqing 526061,China)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education lnformatization’s demands, we need to explore more effective ways to construct higher education information resources.Based on information ecology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cological struc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information resources,and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from energy exchange and circulation, ecological balanc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garbage’s generating and processing and information ecosystem evolution, which will improve education resources’quality and optimize its allocation。

Information ecological system;education information;resource construction

2013-04-15

肇庆学院科研基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信息化中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研究”(201139)

詹丽华(1976- ),女(汉族),湖北襄樊人,馆员,硕士,研究方向:网络信息组织与信息服务,电子邮箱:zihxh419@163.com。

潘瑞冰(1974- ),女(汉族),广东肇庆人,副研究馆员,硕士,研究方向:信息资源建设。

G203

A

2095-5383(2013)03-0075-03

猜你喜欢
资源信息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WJ-700无人机系统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资源回收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订阅信息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