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成都田园城市的现实选择

2013-11-30 02:03杜生民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田园城市功能区成都

杜生民

(成都工业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成都 610031)

低碳经济:成都田园城市的现实选择

杜生民*

(成都工业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成都 610031)

低碳经济已经从概念变成全社会的行动,国内外很多城市已把低碳经济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过程中,成都应抓住发展低碳经济的契机,以此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低碳经济;产业结构;技术创新

近年来,围绕能源资源、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博弈日趋激烈,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重大国际问题,低碳发展正成为各国发展经济的战略重点和新一轮国际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并且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低碳经济是在现代化、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全新探索,大多数城市也只是处于摸索阶段。成都在朝现代农业化和新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提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定位,应该说是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和实验区建设的实践,理性思考的逻辑结果,与城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取向和路径完全一致,也是十八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题中之意。

一、低碳经济:世界田园城市的现实选择

田园城市是19世纪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针对现代“大城市病”提出的新型城市建设方案,是为既能健康生活又能促进产业发展而设计的城市形态,它的实质是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使城市、农村以及“城市-农村”三种生活形态有机结合、协调发展。[1]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实际上是一个规模有限的小城镇,甚至只是一个社区,而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则是超大型、现代化、世界级的,而且能体现成都特色的新型城市群,是继承了霍华德之后人类对城市发展所进行的一切思考的结晶: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这三个特征实际上也是200多年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人类共同追求的一种目标。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定位,与成都自然环境条件和历史文化传承高度契合。[2]成都城乡统筹实践使田园化的城乡共荣局面日渐清晰,基本具备构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资源优势和现实条件。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定位,必须遵循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理念。相对于一些缺少旅游资源的北方城市而言,成都的历史积淀丰厚,人文优势明显,这是田园城市的一笔巨大财富。新农村建设对城市现代化的滋养,已经成为具体的经济效益和回报,从城乡经济的互补性来分析,成都现代田园城市的设计理念是可以实现的。

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为成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可能。调整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创造低碳的社会环境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3]成都就其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看,已经趋向了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和产业取向。无烟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而商贸和物流业、金融业、科技产业、旅游业等成为重点发展的第三产业。作为内陆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田园城市,不但可以提升城市功能,实现跨越发展,而且可以借助于经济全球化、城市集群化、技术现代化、生态低碳化,实现城市功能以及产业升级,[4]在全域成都,继而在成都经济区域内形成城市与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这将直接影响成都在全球城市价值体系中的位置。

二、构筑低碳的产业链和产业结构

田园城市的产业支撑和结构变迁将以新经济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来推动产业演进,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简称“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5]

按照产业发展规律,碳排放的强度与产业结构的演化之间存在一条倒U形曲线。进入工业化中期后,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和高耗能产业比重有所下降是减缓碳排放强度的主要原因。低碳经济条件下的新兴产业革命本身就意味着对现有产业制度进行创新,[6]改变产业价值链的分布,即向掌握低碳经济核心技术的环节和链条倾斜。因此,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的基本判断,未来我国单位GDP能耗将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

发展低碳的产业链与产业结构,加快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转型升级的步伐。成都多年来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扭转了三次产业结构失衡状况,产业发展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从国内较发达地区三次产业的比重关系来看,成都还需加快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引导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的嫁接,促进产业结构能级提升,形成低碳化的产业结构。[7]

具体而言,以知识经济为核心推进内涵发展创新,以集群经济为核心推进产业结构创新,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推进节能减排创新。不但要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等重点产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还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7]成都的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形成了很好的聚集效应与辐射效应,以成都为核心,辐射周边的德阳、绵阳、遂宁、乐山、眉山、雅安、资阳等地市,搭建“1+7”规划合作平台,在区域合作基础上形成产业功能合理分工、城镇体系和基础设施合理布局、生态环境充分协调的一体化格局,而高新技术“绿色产业”所形成的低碳生产力,无疑将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8]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有可能突破三次产业顺次发展、传统产业梯度转移的发展模式。遵循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发展要求,按照战略性重点产业功能的布局,辐射西部乃至带动全国。以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强大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为基础的市域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形成,[9]并且具备充分体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低碳经济模式的特点。成都市共划定了13个市管辖产业功能区①,[10]这样的产业功能区划,将让成都的传统农业、工业更多地向高端现代服务业转型。

三、完善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机制

图1 低碳经济的社会机制

低碳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发挥市场手段,建立与低碳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生活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相关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11]如图1所示,开发低碳能源系统是建设低碳经济的基本保证;清洁能源生产是建设低碳经济的关键环节;资源循环利用是建设低碳经济的有效方法;社会和谐发展是建设低碳经济的根本方向。[12]

制定碳排放可量化标准和碳排放强度评价体系,构建较为全面的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社会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完善的低碳体系,即:低碳法规体系、低碳产业体系、低碳城市建设体系、低碳交通与物流体系、低碳生活与文化体系、碳汇吸收与利用体系;重点发展低碳农业、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消费等领域,[13]注重低碳理念在全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以经济转型带动社会转型,而低碳社会的建设也将为经济的低碳转型提供保障。逐步实现成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达到并超过国内领先水平。

探索促进城市低碳发展的金融模式,尽快成为西部地区碳排放交易试验区。成都应以积极姿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构建,加强碳排放统计的基础性工作,在全国碳排放总量中力争分得适度配额,以便获取未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主动。[12]碳排放权和低碳技术的研发运用,催生了低碳金融的出现和发展,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14]细化碳排放核算和模拟方法,分析和测算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确定和区分不同地区间在碳排放上的责任,解决区域温室气体减排策略的问题,这是地方层面低碳社会试点工作的前提条件,更是今后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源统计、普查、核算工作的必要基础。[15]

构建低碳能源系统,发展清洁能源生产机制,整合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制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技术进步对温室气体减排的贡献度长期维持在38%以上,2050年将达到50%左右。[16]在经历“5·12”汶川地震和“4·20”芦山地震后,现阶段还不具备立刻停止使用碳基能源、原材料的条件,因此,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能源技术,推广清洁能源生产,整合低碳与循环经济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把碳捕获、碳封存、碳替代、碳减量等碳中和技术环节充分融入循环经济,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从增量上减缓对碳基能源、原材料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促进人类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发达国家探索出了更为有效的低碳发展模式,如德国柏林、英国伯明翰等工业城市的发展,而我国包括上海、北京等最早实践低碳经济的城市还处于尝试阶段,相对比较零散,同质化现象明显,而且主要集中于低碳园区示范、低碳产业选择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式的探索,重点关注低碳发展的某一方面,如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改善交通体系、开发低碳建筑等,尚没有形成全社会系统的低碳经济发展框架。[17]如何将低碳转型路径或发展模式与城市类型和特征相接轨,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在保障城市基本功能和经济稳定发展的大前提下,成都要建成中西部地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实现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目标,应根据城市的资源特征和产业优势选择适宜的发展模式,借鉴国内外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与规划设计的先进理念,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均衡发展的低碳发展道路。

注释:

① 包括天府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区、金融总部商务区、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北部新城现代商贸综合功能区、西部新城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198”生态及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龙门山、龙泉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新能源产业功能区、新材料产业功能区、石化产业功能区、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国际铁路物流枢纽功能区。

[1] 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M].金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 陈家泽.成都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产业与制度支撑[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0(1):25-28.

[3] 付允,马永欢,刘怡君.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14-19.

[4] 杜生民.发展低碳经济 提升成都城市价值[N].成都日报,2010-12-16(8).

[5] 庄贵阳.中国:以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挑战[J].环境经济,2007(21):69-71.

[6] 王国梁.低碳经济:中国用行动告诉哥本哈根[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7] 周迪迪.成都完成新产业功能区布局规划 建现代田园城市[EB/OL].(2010-01-31)[2013-03-10].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cj-gncj/news/2010/01-31/2101040.shtml.

[8] 周国梅,唐志鹏,李丽平.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低碳转型[J].环境经济.2009(10):31-36.

[9] 成都市政府.成都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Z].2009-11-26.

[10] 成都市政府.成都市建设低碳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Z].2010-1-14.

[11]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9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2] 杜生民.基于低碳经济的成都发展道路思考[J].软科学,2011(10):84-86.

[13] 顾朝林.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14] 李东卫.我国“碳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J].新会计,2010(4):58-63.

[15] 冷德熙.我国将建设低碳经济科技示范区[EB/OL].(2009-11-03)[2013-03-01].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0308942.html.

[16] 刘卫东,陆大道,张雷,等.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框架与科学基础[M].北京:商务出版社,2010.

[17] 潘海啸,吴锦瑜,卢源,等.中国“低碳城市”的空间规划策略[J].城市规划学刊, 2008(6):57-64.

LowCarbonEconomy:theChoiceofCountrysideCityRealityinChengdu

DUShengm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Department,Chengdu Electromechanical College,Chengdu 610031,China)

Low carbon economic concepts are rapidly transforming from high-end concept into the whole society’s action. Many domestic and foreign cities take low carbon economy as the choice of urban development strategy.In the process of modern world countryside city,Chengdu should catch the low-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and promotes the urban core competitive power.

low-carbon economy;industrial structure;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2013-04-03

成都市科技局2010年软科学研究资助项目“成都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路径选择和制度设计研究”(10RKYB049ZF)

杜生民(1970- ),女(汉族),山东莱州人,教授,研究方向:社会学、经济学,电子邮箱:dshm108@126.com。

F293

A

2095-5383(2013)03-0022-03

猜你喜欢
田园城市功能区成都
全球图景中的田园城市运动研究(1899-1945)(上):田园城市的研究体系及田园城市运动在英国之肇端与发展
烧结混合机各功能区的研究与优化
穿过成都去看你
杨威:田园城市有多远
数看成都
“田园城市”与我国新区建设
衡水市不同功能区土壤营养元素的比较
成都
李迅:构建现代田园城市的指标体系
宁夏水功能区管理工作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