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凤
(浙江省宁波大榭开发区医院,浙江 宁波 315812)
笔者近年对急性腹泻患儿在蒙脱石散治疗基础上加用运脾化湿方,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62例为2010年6月至2012年4月本院门诊急性腹泻患儿,均符合《儿科学》[1]诊断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4个月至7岁,平均(3.14±0.62)岁;病程 1~14 d,平均(3.31±0.85) d;按照文献[2]辨证属脾虚11例,湿热8例,伤食7例,风寒6例。对照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个月至6岁,平均(2.90±0.52)岁;病程 1~11 d,平均(3.53±0.51) d。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补液、助消化、抗病毒、消炎、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维持酸碱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并于饭前给予蒙脱石散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内服运脾化湿方:山楂炭10 g,茯苓10 g,厚朴8 g,苍术8 g,陈皮5 g,甘草4 g。脾虚加炒薏苡仁10 g,炒白扁豆10 g,木香 6 g,党参 6 g;湿热加葛根 15 g,鸡蛋花 10 g,凤尾草10 g,火炭母10 g,黄芩8 g;伤食加布渣叶10 g,神曲 10 g,车前子 10 g,连翘 10 g,法半夏 8 g;风寒加大腹皮 8 g,紫苏 8 g,藿香 6 g,姜半夏 6g。每日 1剂,水煎取汁煎煮至150 mL,不足1岁者每次服30 mL,1岁以上者每次服50 mL;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3 d后评价疗效。
1.3 疗效标准 根据文献[2]制订。显效:治疗48 h内患儿发热、呕吐、腹胀、脱水等症状消失,大便次数每日3次以内、性状恢复正常。有效:治疗72 h内患儿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次数每日3次以内,大便性状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治疗72h后患儿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 χ2检验、t检验和 Ridit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总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后对照组有6例仍为稀水样便,2例为奶瓣便,治疗组有3例为稀水糊状便,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主要症状提体征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见表2。结果示治疗组患儿体温、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中医学认为,小儿急性腹泻发病机制主要为脾胃失于健运,水湿内生。《难经》记载“湿多成五泻”,脾虚湿盛是腹泻的主要内因。因此,小儿急性腹泻治疗的关键为醒脾助运、理气化湿。
蒙脱石散是小儿急性腹泻治疗的主要药物,其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少等优点,然而其只能治标,即暂时缓解腹泻,而未达病理之根本,未能完全清除病因。运脾化湿方组方中,苍术辛烈湿燥,具有开郁宽中、醒脾助运之功效,是泄泻治疗的要药。药理研究表明,苍术具有促进胃黏膜修复,调整胃肠运动,护肝及抑菌的功能。厚朴苦温辛燥,具有消胀除满、行气化湿之功效,主要发挥抗炎、抗病毒及镇痛的作用。苍术与厚朴合用不仅能理气消胀、燥湿和胃,还能强脾舒肝。佐以茯苓健脾利湿,陈皮可行气开胃化湿,可有效抑制胃肠平滑肌痉挛收缩。山楂炭味偏酸,发挥消食涩肠止泻之功效,快速消除腹胀、恶心等表现。脾虚者加入炒薏苡仁、炒白扁豆可清热利湿,木香可行气止痛,党参可健脾和胃;湿热证加葛根解热祛湿,鸡蛋花、凤尾草行气止痛;伤食者加布渣叶醒脾消食,神曲、车前子清热利湿;风寒证加藿香、姜半夏、大腹皮、紫苏可疏风散寒,诸药配伍,可促进临床症状及体征消除。
观察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运脾化湿方,发热、大便次数及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单纯使用常规疗法的对照组,说明治疗组方法可有效缓解小儿急性腹泻,使大便次数及形状恢复正常,值得临床使用。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