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80例疗效分析

2013-11-29 16:30狄海红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肌壁盆腔肌瘤

狄海红

河南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妇二科 安阳455000

子宫肌瘤是由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1]。多见于30~50岁妇女,发病率20%~25%[2]。患病过程中少数患者可出现腹胀、腹痛、不规则阴道出血、经量增多、贫血等症状。部分子宫增大者出现压迫症状,浆膜下肌瘤带蒂者还可发生蒂扭转[3]。传统治疗方法是开腹剥除,本文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以及经腹子宫肌瘤剥除术相比较,旨在评价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0-10—2012-12,我科将收治的160例子宫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年龄28~63岁,平均(37.88±6.21)岁;其中12例合并附件囊肿。肌瘤数目≤3个,0.5~8.0 cm大小。子宫小于10周孕大,均为子宫体肌瘤,无盆腔手术史。对照组:年龄27~64岁,平均(38.38±5.89)岁;13例合并附件囊肿。肌瘤数目≤3个,0.5~8.0 cm大小。子宫<10周孕大,均为子宫体肌瘤,无盆腔手术史。2组的年龄、合并症、肌瘤数目、肌瘤大小、子宫大小、肌瘤部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1.2 接纳指征B超发现子宫肌壁间肌瘤或浆膜下肌瘤,单发或多发。排除子宫内膜病变及严重心肝肾疾病等。

1.3 手术方法 月经干净后3~7 d手术。对照组:腰硬联合麻醉,按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操作方法进行。称重法计算术中出血量。观察组:全身麻醉。取头低臀高膀胱截石位,阴道置举宫器。用10 mm Trocar穿刺置入腹腔镜,常规探查盆腔,明确肌瘤。置腹腔镜和操作器械检查腹腔是否存在粘连。第二穿刺孔为右下腹麦氏点处。第三穿刺孔为反麦氏点处上10 mm。需要时于耻骨联合上左旁30~40 mm实施第四穿刺点,分别置入操作钳。用长穿刺针向子宫肌壁注入催产素20 U促使子宫肌肉组织收缩。用电凝电切子宫浆肌层至肌瘤表面,再用大抓钳将瘤核夹持向外旋转和牵拉,并在蒂部进行电凝电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录入与分析,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对照组要短,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观察组,2组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对比

2.2 肌瘤剥除率 术前B超检测肌瘤数目中对照组全部剥除(100%),观察组只剥除了76例肌瘤(95%),漏剥者均为0.5~1.5 cm的肌壁间肌瘤,剥除率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速,某种程度上优于开腹手术[4]。但术中无法触摸,因此较小的肌瘤可能遗漏。传统开腹手术剥离创面大,术中出血多,术后发生盆腹腔粘连的概率大。但术中可以触摸子宫发现肌壁间较小肌瘤,因此剥离率高。应根据肌瘤的具体情况和患者的身体状况加以选择。对于肌瘤体积过小或者过大、合并严重盆腔粘连者应谨慎选择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5]。此外,术前应利用B超准确定位,明确肌瘤大小、位置、数目,降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肌瘤遗漏率。

[1]陈红,冯莉,周云保.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50例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2012,38(19):2 276-2 277.

[2]李励军,林力华,池慧娟,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78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09,13(1):64-65.

[3]范从红,干晓琴,张凌.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84例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1,3(6):45-46.

[4]姜丽,祝亚平.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优势及争议[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0,19(3):221-226.

[5]刘陶,苏醒,刘晴.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剔除术82例手术探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8,8(3):208-211.

猜你喜欢
肌壁盆腔肌瘤
子宫肌壁间妊娠诊治分析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三维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肌壁间妊娠1例
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区的 MR 成像对梨状肌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流出道室间隔肌壁内起源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特点与射频消融
子宫肌壁间妊娠误诊滋养细胞肿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