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琴
摘 要: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社会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 只有对党的群众路线有一个新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贯彻和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关键词:群众路线;新时期;挑战;思路
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和智慧的源泉,也是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高度重视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历程中最为宝贵的一条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世情、国情、党情都出现了新的变化,给党的群众路线带来了新的挑战。新形势下坚持群众路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也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的核心所在。
群众路线的具体内容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中,“从群众中来”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出发点;“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基本工作方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在艰苦的革命年代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而创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群众路线集中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遵循的根本路线。
一、新时期做好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1.群众路线是党的阶级属性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曾经说过,无产阶级只有解放了全人类,最后才能解放自己。《共产党宣言》里提到:“无产阶级革命就是要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产生剥削的根源,解放全人类。”这是党的阶级性的理论根源。这就要求党在实践中必须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十分重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群众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2.群众路线是党克敌制胜的法宝
在革命时期,正是依靠着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血肉关系,才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才建立了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党继续坚持并且进一步升华了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正是发挥了群众路线这一政治优势,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我们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党的力量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生命线。
3.群众路线是应对新挑战的迫切需要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我们党不仅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巨大挑战和风险,面临着长期的执政、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而且自身内部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党员干部队伍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脱离群众、官僚主义、贪污腐败等,而脱离群众是最动摇根基的危险。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们首先要坚持群众路线这一立足点,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
二、新时期群众路线面临的挑战
1.社会阶层结构变化导致社会利益格局复杂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是大家熟悉的三大阶级。而现在,市场经济导致了社会利益多元化、格局复杂化,人民群众划分为不同的利益群体,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包括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内部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人阶级中脑力劳动者的比例不断增大,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增多,个体户,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等新的阶层出现。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利益格局的复杂化,也增加了群众路线贯彻的复杂度。
2.国外思潮的影响导致社会思想多元化
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越来越广泛,人民群众接受外界事物的能力越来越强,思想更加开放独立,对权威的依赖性大大减弱。通讯工具和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出现提供了表达诉求的新渠道,使人民群众有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然而这也难免成为有些别有用心之人煽动群众的渠道。与此同时,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和国外不良思潮的涌入都使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面临严峻的考验。
3.社会阶层固化导致社会不公平
阶层固化是指社会成员在不同阶层之间的地位构成趋于稳定,底层人员向上流动受阻,而且社会不平等结构出现代际转移或传承,即所谓“富二代”、“穷二代”、“官二代”的出现。阶层固化使人们感到改变命运的渠道越来越窄,由社会底层向上阶层的流动越来越难。此外,社会资源占有的不公平,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对社会公平正义冲击很大。目前在教育不公平和就业不公平上表现突出,教育资源占有不公平和教育费用昂贵导致普通老百姓的孩子很难通过教育向上阶层流动,以前认为读书能改变命运的传统观念受到冲击。现在很多农村孩子放弃高考,他们觉得花高昂的学费去读大学,毕业后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还不如现在就出去打工赚钱。就业某种程度上沦为了一种“拼爹游戏”,父辈的社会地位、占有社会资源的多少已经成为了子女就业的决定性因素。如果这种社会风气延续下去,人们会对社会的公平正义产生怀疑,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
4.党的作风建设直接影响群众工作的效果
领导干部作风如何,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怎么看待党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党群关系。近些年来群体性事件的数量居高不下,深层次原因与党风廉政问题有关。某些官员把自己凌驾于群众之上,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不愿意走群众路线。还有一些官员本着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态度,对群众冷漠,做群众工作的方式简单粗暴,导致人民群众难以接受。近些年被曝光的一些领导干部贪污腐败现象严重,更是人民深恶痛绝的。这怎么能让人相信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更为严重的后果是群众会对党的先进性产生怀疑,会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动摇。
三、新时期做好群众路线的思路
1.坚持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新时期我们要始终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使命,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贯彻。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事业就发展顺利。如果我们脱离了群众,丢掉了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法宝,就会失去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影响党的作风、破坏干群关系,我们必须坚决地反对。要在党内普遍深入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再教育,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贯彻群众路线。
2.注重民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民生问题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群众的利益要求,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抓紧解决群众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多办实事,与人民群众同甘苦,把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根本目标。我们一定要始终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3.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利益协调的公平性
政府应当同时注重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积极提升公共服务的平等性。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如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社会保障等。在提升服务能力的同时要注重公平,尽可能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异,保证给每个人都提供一个公平的起跑线,使他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改变命运。在分配制度上更要注重公平。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在提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我们要高度重视防止贫富差距过大和分配不公的问题。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注重效率的前提下,注意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要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政府在考虑如何把蛋糕做大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如何将蛋糕分公平。
4.与时俱进,创新和完善群众路线的方法
全球化、信息化在改变世界的思想和行为的同时,也要求党和政府不断创新联系群众的形式,以更加积极、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做好群众工作。我们要利用现代媒体覆盖面广、快捷高效等优势,拓宽和人民群众的沟通渠道,以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方式灵活多样地开展工作,确保党以多种姿态和手段联系群众。要进一步畅通群众参与决策的渠道,通过调研、座谈等各种形式,形成集中民意的长效机制。要畅通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逐步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化、透明化,通过公开设置意见箱、热线电话和利用电子邮箱等网络手段,方便群众反映情况、发表意见。这样党的各项工作就能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客观实际,从而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
总之,群众路线贯彻得好与不好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作为党的各项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 是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的。只有牢固树立群众路线的观点,时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巩固党的群众基础,才能克服前进中的种种难题,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毛泽东.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3] 张雪梅. 群众路线面临的时代挑战与对策解析[J].求实,2013(1).
[4] 孙力. 群众路线三大开拓的时代新篇[J]. 社会科学,2012(7).
[5]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