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婷婷 曾贝宁 方娇娇
【摘 要】在语言的背后潜藏着巨大的隐喻系统,因而对语言中隐喻现象的考察和充分描述有利于揭示人类认知世界的过程及本质。通过分析发现,密度域作为空间隐喻的一种,已在汉语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隐喻系统,即从密度域到金钱、时间、感情、感官域的映射,并在语言中体现出来。
【关键词】密度域 隐喻 认知
理查兹1936年提出隐喻互动论,指出语言就是现实,隐喻的主要作用是扩展现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莱考夫和约翰逊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第一次对隐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并将隐喻纳入了认知语言学的范畴。他们认为,隐喻是基于身体经验的思维方式,是人们认知、语言、思维以及行为的基础。我们用以思考和行动的日常概念,本质上是隐喻性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考察汉语中密度域的隐喻系统。
一 密度域认知基础及概念隐喻系统分析
在汉语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关于密度域的表达。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人类的思维、心智、判断推理、抽象、范畴化等的能力都植根于身体经验(Lakoff,1999)。也就是说人类的语言背后隐藏着巨大的认知机制。下文就密度域与金钱、时间、感情、感官等几个目标域相互之间的隐喻映射进行分析,试图解释该隐喻系统背后的认知机制。
1.密度域映射到经济域
日常生活吃、穿、住、行、衣全都离不开金钱,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对其文化社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道理人人皆知。金钱的数量多了,内心就会放松,惬意。数量少了,生活拮据,内心焦虑。体现在密度域上则是:钱多为松,钱少为紧。例如:
第一,自日寇犯沪以来,近则受战事之影响,远则各处灾乱相乘,金融奇紧。(《上海民族毛纺织工业》节录)
第二,所以通知放款日息的高低,即可表示当地金融的宽紧。(赵兰坪,《经济学》)
2.密度域映射到时间域
在隐喻中,时间空间相通。Samuel Alexander认为:“空间在本质上是时间性的而时间则是空间性的。”Gluckberg等也指出:“人类思维的一个普遍特征,是系统地使用空间概念和词汇来喻指时间概念。”汉语中此类表达不胜枚举,如:
第一,如果时间太紧,来不及换衣服,她干脆穿着游泳衣、搭块披巾骑回来,惊得街上少见多怪的人们目瞪口呆!(《闯进迷宫的勇士》)
第二,趁交割军粮时难得的几天宽余。(张祖荣,《射向逆风的箭》)
3.密度域映射到感情、思维域
关系不太融洽、生疏人们自然就会保持较远的距离。此时表示空间距离的 “远 ”投射到表示人际关系的 “远 ”于是便产生了 “远 ”喻 感情的亲疏。心跳加速加紧,感情上就显得压抑,心跳平缓正常,则有海阔天空之感。例如:心底无私天地宽。亲贤人,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4.密度域映射到感官域
由于密度域本身与物理学息息相关,而物理本身不可能离开人们日常生活的体验。其中眼、耳、鼻、喉、更是首当其冲。在人们不同的感官经验中,无一不与密度相关,产生了颜色的深浅,味道的浓淡,话语的多少的区别。比如:
第一,视觉 颜色深浅。冷天所以着深色衣服,恐怕还是心理原因居多。(辛石,《热天穿啥衣服好》)实践少,社会活动少,眼界不宽,无法加深艺术修养。(赵海洲,《赠君一座翡翠峰》)
第二,嗅觉/味觉。香气、滋味、浓淡鉴别,准确性、再现性的比较。(《中国青年报》)
第三,听觉。这时,外院枪声正紧,他知道院内不能藏身,就向五间厅东边后山墙跑去。(李云峰,《西安事变史实》)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隐喻,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普遍的思维方式。隐喻也是想象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隐喻的研究促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语言背后的认知机制。本文只是对密度域隐喻系统的初步探究,汉语仍存在大量的隐喻系统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Keshavmurti . Space and Time[M].New Delhi: Sterling Publishers,1991
[2]Glucksberg S. et al. Metaphor Understanding and Accessing Conceptual Schema: Reply to Gibbs[J].Psychological Review ,1992
[3]Lakoff,G.&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4]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