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略写“怎样爬”

2013-11-28 01:18张刘福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李牧天都峰衬托

张刘福

[整体感知]

作者在《爬天都峰》这篇课文中用了大量笔墨去写天都峰的特点,说明了人们应该善于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理清层次]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开头简单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这件事;接着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讲了三层意思;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讲了作者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

[刨根问底]

本文的题目是《爬天都峰》,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只有第6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是写怎样爬山的,而且写得比较简单,这是为什么呢?

[各抒己见]

冯婷:这叫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李牧:怎样爬天都峰,应该详写。可是,这篇文章第6自然段用了一句话描写“我”爬天都峰时的情景;对老爷爷爬天都峰的情景,作者一笔带过,这哪是主次分明呢?

张舒涵:我与李牧有同感,但是只要弄清楚这篇文章主要是写谁爬天都峰的,这个问题就一目了然了。

张舒涵的一句话,让所有的同学茅塞顿开。

孙浩然:“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我”是爬天都峰的主角,因为文中对“爸爸”爬天都峰的情景只字未提。

刘霖诺:虽然“我”是爬天都峰的主角,但也没有重点写“我”是怎样爬山的啊!

还没等孙浩然开口,徐子雍抢先回答了。

徐子雍:虽然没有把“我”爬天都峰的情景作为重点描写,但是作者写了天都峰的高、陡、险,这样写是为了衬托“我”的勇敢,你懂吗?

徐子雍的一番话,让大家眼前一亮。

姚悦:“除了通过写天都峰的高、陡、险,来衬托‘我的勇敢外,哪里还能够反衬出‘我的勇敢呢?”

马语涵:第4自然段中“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这一老一小,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也是为了衬托“我”的勇敢。

李牧和张舒涵相互对视了一下,异口同声地说:“哦,虽然没有重点写‘我爬天都峰的情景,却写了看似与之无关的其他方面,这种写法就是‘衬托啊!”

姜老师:同学们可真是火眼金睛,既发现了问题,又巧妙地解决了问题,这才叫读书,真正学会了咬文嚼字,你们真棒!

[小资料袋]

天都峰位于黄山东南,西对莲花峰,东连钵盂峰,与光明顶、莲花峰并称黄山三大主峰,为36大峰之一,海拔1810米。天都峰的峰顶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室外有石,像醉汉斜卧,人们称之为“仙人把洞门”。

猜你喜欢
李牧天都峰衬托
互相学习 互相鼓励 共同进步
——赏析《爬天都峰》
“群仙所都”——天都峰
早春
有些事不可以试探
衬托与烘托在诗词中的运用
李代桃僵(上)
拧瓶盖的男生
爬天都峰
写作的艺术表现手法:衬托
老妪都解未必解——浅谈《观刈麦》中的几组对比、衬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