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有许多好玩儿的事情,特别令人怀念。
八岁那年,我得知蝉蜕可以卖钱,欣喜若狂。每天放学后,我一做完作业,就背着背篓去田里割草。割完草,我连忙拿一个空罐头瓶子,到外面去寻蝉蜕。院子里﹑小路边﹑小树林……到处都有蝉蜕。远远的,我就看到了挂在树枝上的蝉蜕。我兴冲冲地跑过去,像小猴子般灵活地爬上树,取下蝉蜕放进罐头瓶子里。赶上运气好,在一棵树上我就能找到三四个蝉蜕。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夏天的努力,我捡回来的蝉蜕居然装满了一个大袋子。我扛着一袋子蝉蜕步行四里路,来到王集百货商店。收购蝉蜕的人过秤、付款,我拿到了八角二分!“怎么这么多啊!”我高兴得不得了,都快找不到北了。我心里盘算着怎么花这些钱。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最后我买了一支一角一分的“2B”铅笔,又花了八分钱,买了一把小刀。回家的路上,我一遍又一遍地数钱,一遍又一遍地欣赏崭新的小刀和铅笔。一回到家,我就向母亲汇报我的“战果”。母亲特别高兴,一个劲儿地夸奖我。我心花怒放,自己留下两角钱,剩下的全部交给了母亲。
那时,我们的作业很少,放学也早。我常常和伙伴们一起去捉鱼、摸虾、套青蛙。一次,我和好朋友立新去套青蛙。我选了一根长长的芦苇,把叶子拽光了,用它那长长的顶芯做成了一个圈。这是一个技术活儿,做出来的圈,不大不小才合适。我们来到水沟边,仔细地寻找青蛙。青蛙的胆子很小,一有动静,它们就会一个猛子扎进水里,逃之夭夭。为了不让青蛙听到动静,我们蹑手蹑脚地往前走,一旦发现它们,就立刻停住脚步,把苇秆悄悄地伸过去。青蛙常常选一个靠近水的地方卧着,面朝水面,便于逃跑。我们在青蛙的背后,将圈套伸到青蛙的眼前晃来晃去,它却视而不见,鼓着一对大大的眼睛,一动不动,傻乎乎地等着我们套。即使被人套住嘴巴,它也不知道逃跑。于是,我们将芦苇秆向后拉,它这时才恍然大悟,发现有人给它下圈套,使劲一蹦,却正好中了我们的计。我们将芦苇秆向后轻轻一拽,正好套住它的身子,一提将芦苇秆,它就被悬在空中,成为我们的囊中之物。回到家里,我将捉来的青蛙用脸盆扣在院子里,又在上面压了几块砖。第二天,我掀开脸盆一看,青蛙早已无影无踪了。我百思不得其解,伙伴们说青蛙有特殊的本领,从土下面逃跑了。
玩儿,是童年生活中不可磨灭的记忆;学习,恰恰是童年生活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清楚地记得,那时我们的数学教材,每个单元后面都有思考题。思考题的左上角配有一幅插图:一个小男孩儿用手托着右腮,正在思考问题,旁边还有一个大大的问号。因为这样的思考题难度较大,大多数同学都望而生畏。而我却不畏难,一心想要攻克“堡垒”。为了解答这些难题,我常常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绞尽脑汁地想啊想,直到彻底解决为止。有时候,某道难题真的把我难住了,我熬到深夜也没有想出来。我实在困极了,不得不带着遗憾上床睡觉了。想不到的是,我做梦也在思考这道题。清早一起床,我居然有了灵感,一下子就做出来了。
当时,数学老师并不要求我们做这些难度很大的思考题。可是,我喜欢动脑筋,对这些题目很感兴趣,一个学期的课程还没结束,我就把所有的思考题做完了。书本里的数学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我的求知欲望,我就向课外知识进军。当时,尹玉峰恰好有一本《千题解》,我借了过来,不管是工程问题,还是行程问题﹑盈亏问题,我都仔细琢磨。有的题目连老师一时都解答不了,到了我这里却是小菜一碟——太容易了。
我的个子最小,一直坐在第一排。每当同学们遇了难题来讲台前向郝老师求助时,郝老师就对我说:“兆新,你看看这道题怎么做。”我接过题目仔细思考,很快便做出来了。此时,郝老师就会夸奖我。我心里很高兴,觉得自己很棒。有一次,我拿着一道难题去考我们村的何之明老师。他研究了半天,终于做出来了。但他用的是解方程的方法,我们五年级的教材上没有解方程的知识。我要求他不用解方程的方法做,他面有难色,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别的方法来。凭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我把厚厚的一本《千题解》中的题目都研究完了。
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我的数学成绩屡次得满分。在五年级上学期的期中测试中,我的数学成绩得了90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便向郝老师提出疑问:“这道题我做对了,您为什么扣我的分呢?”郝老师却无法向我解释清楚。为了不让老师难为情,我就不好意思继续追问了。我的同桌丁君峰数学成绩特棒,他听了我的解释,便追根究底,和郝老师辩论起来。最后,郝老师不得不承认这道题的答案错了。
童年的故事很多,说也说不完。
岁月悠悠,金色的童年已经离我而去,而我却一直怀念那些年经历的那些事,在一起玩儿的那些人……
[老师登台]
何兆新,小学高级教师、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小作家协会导师﹑当代少儿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秋千网频道主编。
从事语文教学创新实践活动近二十年,“绿色生态语文”发起人和倡导者,常有文字见诸报刊,指导学生发表习作近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