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特殊儿童转衔教育个案研究报告

2013-11-27 09:34李秀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评量幼儿园儿童

李秀

(泉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福建泉州 362000)

一、研究背景

目前,重庆市爱心玩具图书馆等民间机构在以不同的形式为学前特殊儿童提供教育服务,这些特殊儿童一般都在普通幼儿园或准备进入幼儿园学习,机构的教育服务是在为着这些特殊儿童进入下一个教育环境做准备,即学前的转衔教育。但是目前在普通幼儿园的儿童从总体情况来看不是很好,家长反应孩子没有能够很好的融入课堂教学和班级体,教师也反应孩子问题太多。

从生涯发展的角度而言,“转衔”(transition)可能发生在人生各个阶段,面临角色、任务与生活形态的转换和衔接时。因此,转衔是每个人生涯发展过程的一部分(Szymanski,1994)。 而对于处于弱势的特殊儿童,其生涯发展往往因障碍本身的限制,以及不利的环境因素,而必须面对各阶段发展转衔上的困难,这包括了从早期干预到学前教育、从学前阶段到学龄各阶段的教育安置、以及从学校到成人生活的转衔。相对于中学以至成人阶段的转衔教育,幼儿学龄前至幼儿园教育或小学阶段的转衔服务是常被人忽视的时期,因此对学前特殊儿童转衔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应该是我们特殊教育的发展方向之一。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一特殊教育学校刚入学的3—6岁学生和在民间自闭症训练机构接受服务的刚进普通幼儿园的学生为转衔教育与服务的实施对象。其中,特教学校一名6岁儿童,进入的是学前班,民间自闭症训练机构两名四岁儿童,他们进入的是普通幼儿园,其中一名进的是公立的幼儿园,一名是私立幼儿园,还有一名是从家庭直接到学校的儿童,这名儿童是由笔者的学妹为其提供服务的。

三、研究目的

本次转衔教育个案研究试图让特殊儿童在特殊教育教师、服务人员、普通教育环境教师、特殊儿童家长等的共同努力下,能够顺利地度过人生的早期转衔,顺利进入下一个教育环境并且很快适应新环境,真正的融入新的环境;对家长而言,通过这次研究提升家长寻求社会资源的能力、与特殊教育专业人士沟通的能力;对特殊教育教师来说,具体深入的了解特殊儿童接受早期干预的状况,了解特殊儿童进入普通教育环境的具体情况,从而找到结合特殊新老环境过渡、转折的结合点,为学前特殊儿童转衔教育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对普通教育环境的教师来讲,通过特殊儿童家长和教师与之的不断沟通,相互交流,获得更多的关于特殊儿童的知识和特殊教育的技能,同时为进入普通教育环境的特殊儿童的早期干预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四、研究工具

家长访谈大纲:由研究者自行设计,作为访谈家长以了解儿童在家的生活状况、家长态度与希望,其内容包括一般性、沟通/语言、行为、社会/游戏技能、独立自主能力以及家长对孩子未来的希望等,访谈资料作为发展儿童转衔计划的依据之一。

家庭生态环境与活动观察表、社区生态环境调查表:这两个量表主要借用台湾双溪个别化教育课程的评量,作为访谈和观察之用,并作为发展转衔计划的依据之一。

教师访谈大纲:此大纲主要了解儿童刚进入学校表现情况,存在的问题,学校方面存在的困难和所需要的协助,以及儿童在学校所需要的服务等内容。

学校环境评量表:以儿童在学校一天的活动为线索,评量其在各个活动中的表现情况,观察班级对其表现的处理方法,提出建议做法,让儿童能更好的参与班级活动。

Portage课程评量、Vineland适应能力评量:这两个评量主要从独立自主、团体参与、社会互动、沟通交流等方面更加详细的了解儿童目前的能力状况。同时参照2004年台湾国立台北师院林秀锦老师和台湾师大的王天苗老师的《幼儿入学准备能力之研究》,作为发展转衔计划目标的主要依据。

学期特殊儿童个别化转衔计划:根据上述的各种评量发展而来。其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资料、相关服务内容、个别化转衔目标等。其目的在分析其转衔目标与内容,并评量学生进步情况。

个别化转衔计划家长意见调查表:根据发展出来的转衔计划的内容设计而成,其目的在于征求家长对其孩子的转衔目标及内容的修改意见。

个别化转衔计划成效家长、教师意见调查表:这两个表根据儿童的个别化转衔计划方案执行一段时间后实际执行内容编制而成,请家长、教师评量各目标的达成情况,并提出意见和未来希望。

五、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方式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儿童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儿童的现有能力;通过环境分析法,分析儿童的家庭与学校环境,找到两个环境的联系与区别,学校环境对儿童有什么新的要求,需要儿童有哪些能力准备,从而找到教育的起点与主要内容,发展转衔计划内容与目标等;通过个案研究法,选择0—6岁特殊儿童作为对象,对其进行为期5个月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开始前的前测,到教育介入,再到5个月后的后测,来对比对象在纵向上的变化,从而证明转衔教育的实效性。

六、研究方案实施

(一)转衔方案实施进程

进行沟通协调。对象主要为特教专业大学生、研究生、机构老师,就儿童转衔所需做的评量、访谈、观察、调查等事宜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大家都了解所要做的工作。

进行家庭访谈和生态评量。用前面介绍过的研究工具,如家庭访谈表,家庭生态环境调查。

观察评量新环境、对幼儿园教师进行访谈

与家长沟通并鼓励家长参与有关活动。协助家长了解转衔方案的内涵与做法,家长的角色和作用,争取家长的积极支持。

发展转衔计划。根据各种评量、调查、访谈的结果资料,和家长、新环境教师一起制定儿童的转衔计划,确定儿童的转衔目标与内容。

结合各种现有资源,进行转衔教育介入。根据儿童的转衔目标在儿童的新环境、家庭利用各种教学策略进行相应的教育介入。

(二)转衔方案成效评估

(1)进行转衔教育成效之家长意见调查

(2)进行转衔教育成效之教师意见调查

(3)研究者根据转衔目标进行后测

图1 转衔教育方案实施的流程图

七、研究结果分析

(一)后测的结果分析

图2 蒋某两次测评结果对比图

图3 吴某两次测评结果对比图

图4 徐某两次测评结果对比图

图5 彭某两次测评结果对比图

四个个案前后两次测评的变化情况对比如下:

图6 案前后两次测评结果对比图

个案在前后测中所得结果进行t检验的情况如下:

表1 个案前后测t检验情况

从以上的图表我们可以看出,个案在各个领域都有或多或少的进步,徐某和蒋某在各领域的目标达成情况是比较好的,彭某相对次之,而吴某的进步最小,而且有的领域在呈下降趋势,从前面我们对家庭与学校参与幼儿转衔教育的情况分析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大部分原因,当然还应考虑到儿童本身的能力情况,蒋某和徐某是障碍程度稍轻,而彭某和吴某则属于重度障碍,因此效果上差别很大。

(二)对家长和教师的意见调查

家长和教师成效意见调查结果分析:

表2 家长和教师关于成效意见调查结果对比情况

从对家长和学校教师的关于成效意见的调查的结果来看,家长和教师没有显著的差异,都反映出了对转衔教育成效的基本肯定。

对家长方面的转衔教育成效意见调查结果显示和教师的评价以及后测的结果基本一致,在未来希望其孩子及其家庭能够得到哪些协助这一方面,所有家长都反应能找到接纳孩子的学校,能知道孩子入学前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准备,哪些地方能够提供这样的服务,教育行政部门是否可以从行政方面来规范学前特殊儿童的转衔等等。

八、建议

(一)法律与制度的保障

参与本次转衔教育研究的个案毕竟只是许多特殊儿童中的个别,而还有更多的特殊孩子没有机会接受早期教育的转衔服务,没有机会进入普通教育环境进行学习和生活。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存在着太多的困难,如特殊儿童的早期教育服务和普通教育的沟通和衔接,普通教育方面缺乏对特殊儿童的认识和了解,家长方面面临孩子要入学却因为孩子的方方面面的问题还手足无措,特殊儿童的早期教育机构总是在为儿童的下一个阶段做准备但却显得“一头热”。因此,法律与制度的保障,对特殊儿童、特殊儿童家庭、特殊儿童早期服务机构、特殊教育教师、普通教育教师共同努力为特殊儿童的转衔教育服务来说是非常之必需和重要的。

(二)鼓励家长参与,并发展家长支持方案

本研究中的四位家长对其孩子的转衔方案的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但家长们都反应“一头热”,有的很愿意参与,有时却不知道如何参与,从何参与,有的因为孩子已经5岁6岁了,一直没有得到过关注因此也灰心丧气,在研究的结果中我们也发现了家长的参与程度也直接影响着成效。成功的转衔教育一方面包括了诊断儿童的技能以符合幼儿园或小学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鼓励家长参与各项训练或转衔计划。前者是为了帮助特殊儿童了解未来的生活环境,顺利走入社区、学校甚至是竞争性的环境,后者则要求家长调整作息时间,积极参与各项计划和会议,与学校和其他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此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如儿童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以及其中的转衔计划是法定的,参与人员也是法定的,其中就包括家长的参与。

(三)强调专业团队的合作

学前特殊儿童的转衔教育强调以家庭、儿童为核心,注重家长、家庭的参与,注重多方因素的合作。儿童的转衔是全方位的,因此所需的服务也是多方面的,所以我们强调多学科、多团队的合作,这至少包括了特殊教育教师、家长、特殊儿童、医生、普通教育教师、社会工作者等。

(四)重视特殊儿童生涯发展转衔之规划

本研究所遇最大的挑战就是有很多特殊儿童直到要上幼儿园了还没有接受过早期特殊教育,因此对他们就没有个别化教育计划,所以对这样的特殊儿童的转衔工作主要靠家庭和特殊教育介入人员,而且介入的内容往往就不只是为儿童的转衔而设计,而是根据儿童整个身心发展的角度出发了,转衔工作的开展非常困难。虽然我们的转衔方案的发展透过生态分析来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不能充分以儿童为主。因此特教人士和家长共同的心声就是希望从法律上规定特殊儿童的早期教育,特殊儿童各个人生阶段的转衔工作,即重视特殊人士的生涯发展规划,而且是以学生为出发点。

[1]朱宗顺.学前特殊教育:创建和谐社会不应忽视的领域[J].中国特殊教育,2005(5).

[2]徐享良等.特殊教育通论[M].台湾:心理出版社,2002.

[3]林宝贵.特殊教育理论与务实[M].台湾:心理出版社,2001.

[4]田友谊.智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J].山东特教,2002(2).

[5]许天威等.新特殊教育通论[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社,1991.

[6]Transition to Kindergarten,Winter 2002 Vol 2,2#NCEDL.

[7]Planning for Successful Transitions Across Grade Levels,Contributed by Cathy Pratt,Ph.D www.iidc.indiana.edu.

[8]Teaming for Transition,www.iidc.indiana.edu.

[9]National Early Childhood Transition Center,Opening Doors to Success:Briefing Paper,www.ihdi.uky.edu/nectc/.

[10]Teachers’Reported Transition Practice for Children Transitioning into Kindergarten and First Grade[J],Exceptional Children,Fall 2000,67.

猜你喜欢
评量幼儿园儿童
计算机通识课德育渗透的评量方法与手段研究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下《动物微生物及免疫》课程评量方法的开发与设计
爱“上”幼儿园
我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职业辅导评量及启示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