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课程评价体系构建

2013-11-27 05:16
职教通讯 2013年34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智力理论

任 青 华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引起了全世界教育家的关注。“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的“一元智能”理论提出挑战,促使人们以新的视角重新思考当前教育中的课程评价问题。“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的课程评价正是顺应了新世纪对教育评价的要求。[1]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观点

加德纳在其所著的《多元智能》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有关人类智力的理论,即智力多元论。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在特定文化背景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作产品的非常重要的能力”,并据此提出关于智力的性质及其结构。他认为,智力的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即智力不是以整合方式存在着的一种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着的一组智力。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框架中,人的智力至少包括九种: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我反省智力;交流—人际交往智力;观察—自然观察者智力;存在智力。它们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进行组合,使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1]可见,与传统智力理论相比,多元智能理论不仅揭示了一个更为宽泛的智能体系,而且,提出了新颖实用的智能概念,尽管每一个个体都是上述九种智力的组合,但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个体身上的表现形式、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在正常条件下,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本身的努力,每一个个体都有可能加强自己的任何一种智力。

二、职业教育课程评价引入多元智能理论的必要性

我国传统的课程评价在许多方面与多元智能理论背道而驰。(1)传统的高职课程评价主要集中在对语言智力和逻辑—数学智力的测量上,而忽视人类的其他智力,如音乐、空间、身体—运动、人际关系、自我反省、自然和存在智力。(2)传统的评价观忽视依据上下文情境进行学习评价,例如,测验中的问题远离真实的情境,要求在没有任何帮助或工具的条件下去完成。而大多数真实世界的情境中的问题往往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工具、合作和身体行为,并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完成。(3)加德纳指出,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力和创造力可以用多种方式得到表达,而传统的以选择填空等形式为主的考试则束缚了这种表达。实际上,大多数评价只是在对学生在学校表现进行预测时才有用,它们在预测学生在未来工作或职业中的成功时则相当无用。

由于多元智能理论对智力概念的拓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用纸笔完成的测验和评价只是收集学生学习信息的方式之一,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因此,学校里不存在所谓绝对的“差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出色的。而多元智能评价的目的是帮助被评价者,为他们提供有关智能强项和弱项的信息,并就继续前进的方向提出建议。评价效度的体现应在接近被评价者“实际工作情况”条件下进行。评价手段应“智能公正”,不应通过语言和逻辑智能而直接观察运作中的智能。

三、构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的思路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和西方教育评价观念,确定课程评价的原则,即多维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全面性原则,由此,在建构符合我国职业教育要求的课程评价体系时,应强调评价目标的“发展性”、评价内容的“多维性”、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技术的“多样化”。

(一)在课程评价的目标上体现“发展性”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课程价值取向应为构建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依据。发展性课程评价中的“发展性”,除了指改进特征的功能性内涵外,更重要的是指通过评价促进人的发展。(1)在对某一门课程评价时,不能搞“一锤定音”,要保证评价的连贯性和经常性,目光长远,不能只是关注学生在完成这门课的成绩,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或实践中的迁移能力。[2](2)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应在承认学生之间存在智力和才能的差异的基础上,进行鉴定和分析,从而判断出评价对象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发掘适合评价对象的教育方法,促进他们的发展和表现,帮助学生发展成就感和自信心。即在高等职业学校课程评价工作中,我们应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终极目标。主要是通过课程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促使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同时,也促使学生情感、意志、个性和价值观的养成,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从而有利于高职课程的改进。

(二)在课程评价的内容上展现“多维性”

反观我国高职院校现行的评价制度,依然是偏重对学科知识特别是书本上的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而忽视在课程学习上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创新精神的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的评定。这就偏离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初衷,不利于培养现代化需要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级技术人才,因此,课程评价的内容要体现学生为本理念,不仅评价课程活动的结果,也评价课程活动的过程;不仅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等认知方面的发展,还要评价情感、意志、个性、人格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以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为例,这是旅游专业(涉外方向)必备的职业技能课程,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可制定出有关的职业能力的课程评价内容标准(见表1)。

(三)在课程评价的主体上实现“多元化”

我国高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评价总体上是自上而下的评价,行政色彩比较浓厚,而参与课程评价活动的人即评价主体,只是基于“教师—学生”二元结构的课程评价体系,远远不能体现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中理应凸显的职业性、开放性特点,而且,不能保证有效地让高职学生被用人单位所接纳,同时,也不能让教学内容与时代同步。因而,将用人单位纳入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评价体系中尤显重要,由普通高等教育的单一维度的“专业性”评价向高职教育中的“职业性”、“专业性”两个维度的评价转变。即“教师—学生—企业”三元评价结构,能有效地解决高等职业教育中职业性需求与专业性要求的平衡问题。代表职场需要的用人单位(企业)与代表学界的教师共同在课程上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可就用人单位的需求与教师进行交流,让学界和产业界更好地沟通。与此同时,学生也能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用人单位作为评价方,为更好地了解和适应用人单位和职业的不同需求打下很好的基础,实现学生考核校企共评。如对高职院校实习实训课的评价,就可以邀请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专家等与专业教师一起参与。理论教学考核在学校进行,实践教学(课程实训、顶岗实习等)考核在订单企业由企业指导教师进行评价,以实现真实职业环境中多元化评价主体的有效结合。

(四)在课程评价的方法技术上贯彻“多样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比较重视量化的课程评价方法,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但是,单一的评价方法不利于全面、深入地揭示课程的内涵和价值,评价过程也会显得封闭,缺乏灵活性与动态性。课程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就是要把各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如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等等。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和特长,又可以互相弥补缺陷和不足,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1.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传统的评价方式惯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单化、表面化为量化范式下的标准化测验,常以几个僵硬的数字泯灭教育的复杂性、学生发展的丰富性和生动活泼的个性,从而丢失了课程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现代的高职教育课程评价应改变过去单一的定量评价方法,适当引入学习过程档案、评价日程表、反思日记、成果展示等定性评价方法,使二者得到有效整合,在不同的方面发挥各自的作用,从而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发展情况。如在体育课程中,定量评价比较适合于评定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但很难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意志品质、自信心和自尊心、合作精神等。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建立考核评价体系,确定评价方法时,应对教师主观定性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都有所考虑,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要逐步改变以往“重运动技术,轻身心健康”的现象,把以往只注重发展身体素质转向身心全面发展的方向,有效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3]也就是说,应该制定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以衡量学生整体健康水平为主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

2.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作为一种心理潜能,总是与一定的文化背景相联系的。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必须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在过程中进行。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无论是性格、心理特征,还是认知水平都各不相同。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学生的差异不仅指考试成绩的差异,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的不同特点,这就使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不同,发展的目标也具有一定的个体性。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应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即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知识和技能,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交流与分享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等进行全方面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智能发展提出具体、合理的改进建议,把发展变化的过程变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这样才能准确、公正地评价一个学生,既能保证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表2所示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关注结果也关注过程,无论从评价的价值取向还是从评价的评价项内容、评价方法上看,都能更全面地发挥出评价的各种功能,体现出关注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

随着教育价值的回归以及对“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本位、能力为核心”的高职人才培养理念的认识深入,要求高职课程评价必须是一种能够体现多元价值、尊重个性差异的关注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新的评价模式。[5]因此,积极探索与构建高职课程评价体系,不仅对于深化高职教学改革,提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和教学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将有效地改变单一指标下的人才评价偏颇的问题,有助于教育主体在与学校、社会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健康发展,更有利于建立完善的人格和心智,成为对个人、家庭、单位、社会、国家都有利的高级人才。

表2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4]

[1]龚成太,王怀虎.多元智能理论下构建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6):93-94.

[2]邹羚.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综合实训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1(1):55.

[3]方凌雁,庞红卫.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及其启示[J].江苏教育研究,2002(2):37.

[4]周芹,曾祥麒,陈英.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 2010(35):5.

[5]杨丽.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评价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2(3):48.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智力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中学英语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体育教学中多元智能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多元智能理论在定向越野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