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友梅小说的语言风格

2013-11-27 07:23
黑龙江史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熟语市井比喻

温 瑜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97)

80年代市井小说家邓友梅的创作经历与一般作家不同,“我从1950年发表小说,写了《在悬崖上》,不久便被错划为右了,这篇作品就成了那一时期的代表作。再拿起笔来写小说,已是二十二年之后了,拨乱反正时期。[1]”因而他的小说没有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语言风格特征。所以我们必须抛弃传统纵向分阶段总结作品语言风格的做法,拟从横向分类的基础上,探导他小说的语言风格。从题材上分,他的小说可以归结为二类:一是市井小说,如《话说陶然亭》、《寻访“画儿韩”》、《那五》、《烟壶》、《京城内外》等,其语言风格为:幽默、通俗;二是非市井小说,如《我们的军长》、《在悬崖上》《别了,濑户内海》等,其语言风格为:朴实、明快。

一、邓友梅市井小说的语言风格:幽默、通俗

继老舍之后用京味语言写北京风土故事而形成风格的,首推邓友梅,他的“京味儿”小说以特有的人物系列、北京民俗的描写和地方风味很浓的语言,形成一种幽默、通俗的语言风格,从而在文坛上独树一帜。邓友梅曾说过:“好的小说语言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个是时代性,一个是性格化,再一个是地区特点。没有地区性的语言常常是没有特色的[2]。”吴祖光认为,那一系列地道的北京旧社会、黑社会、市井小人,那一笔熟透了的老北京旗人的京白土语,竟使他这样的“老北京”都难于挑出毛病来,以写北京人为专长的老舍如死而有知,定会感到欣慰[3]。

(一)语音:采用北京土语语音

在语音上,邓友梅在小说中大量采用北京土语语音,如《烟壶》的儿化音词有178个,《那五》有127个,《导访“画儿韩”》有49个。北京土语语音的最大特点是带有明显的儿化尾音,所以有人把北京话的浓重口音称为“京片子”、“京腔”,例如《寻访画儿韩》中的过节儿、跑合儿、上手儿、满价儿、铁爪儿、汗珠儿、合儿等;《那五》中的太保儿、味儿、猫儿、大子儿、价儿、信儿、认错儿、小招儿、卷儿、话头儿等。

(二)语汇:活用趣词妙语、北京土语词汇

词语风格手段中经常用来生成幽默风格的是词语变异,以及具有幽默风趣色彩的熟语和具有特定个性色彩的词语。邓友梅很懂得引用熟语和活用熟语来营造一种幽默的色彩。例如:好汉不吃眼前亏。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杀人不过头点地,没有过不去的河。生米做熟饭。舌头板子压死人,白找气生。黄鼠狼可专咬病鸭子。(《烟壶》)马勺上的苍蝇混饭吃、家有万贯不如薄技在身、为朋友决不惜两肋插刀、搜了个一佛出世二佛朝天;(《那五》)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歪打正着、救急不救穷。(《寻访画儿韩》)

从词语方面看,土语一般可分为社会土语(行业专用语和江湖隐秘语即黑话)和地方土语两类。邓友梅都能在小说中娴熟运用,前者如《〈铁笼山〉一曲谢知音》所用的戏行语言:起霸;观星;撕边;髯口等。后者如:母亲称为奶奶,你叫您(狭隘称说);?敢情(熟语);猫儿匿(外来语,回族);紧巴、力巴(后缀词尾);行头(衣服,装束,打扮);打连连(拉关系,套近乎);玩幺蛾子(耍花招儿);背过气去(失去知觉,不省人事);臊(害臊);念秧儿(求别人,但又不直说,而是在闲聊时总提及某事,给人暗示);崴泥(坏事);离嘻(开玩笑);甭(不要)等。

(三)句法:采用北京土语句法

邓友梅的小说人物对话多用北京土语句法,其中最典型的是:语序倒置。后置似是补充性的,前面漏掉,后面补上,或后置更能引起对方注意。例如:

“多谢您了,回见您哪,多穿件衣服别着了凉您哪!”《双猫图》

哪儿去你哪?放心吧您哪!托福您哪。《那五》

(四)辞格:妙用比喻

运用仿拟、反语、双关、借代、拈连、夸张、比喻、析字、降用等辞格有助于构成幽默的风格,现对邓友梅的五篇小说统计如下:

篇名比喻 夸张 双关 排比 对比话说陶然亭9 0 3 4 0寻访“画儿韩” 17 2 0 3 2那五29 2 0 3 0烟壶40 2 0 0 1双猫图8 1 0 0 0婉曲仿词01310 00100

从上表可见,邓友梅最擅长用比喻来构建其市井小说的幽默与通俗的语言风格,其比喻的形式多样:

1.比喻与婉曲合用,如形容一个人死亡就有多种说法:“自己已蜡头不高”;“一口气上不来,西天‘接引’了”;“油碗要干”;“驾鹤西逝”;“归西了”。

2.用新奇有趣的比喻,如:一个人不小心吃亏:“玩了一辈子鹰,叫鹰鸲了眼”、“兄弟我跌了跟头了”;勒索就说“勒大脖子”;赝品画作称为“擦屁股纸”;害羞说“臊得像才从澡堂子出来”“学黄花鱼往边上溜”;遭到报复是“脱层皮”;设圈套是“摆罗圈阵”;高兴是“似三伏天喝了碗冰镇酸梅汤”;着急是“像发疟子”;不机灵的人是“棒槌”、“枣木疙瘩”、“死轴子”;不能干的人是“鹰嘴鸭子爪”;新手是“新生牛犊”;懂别人心思的人是“肚子里蛔虫”;称王称霸的人是“伏地太岁”;对一个人不满,见面时就说“你怎上这儿显灵来了”、“显魂”;破产是“家业就要稀里哗啦”;打小报告是“上眼药”;不光明的事是“猫溺”;花言巧语是“花马吊舌”;生活得不好是“混得跟糊家雀似的”;受打击是“泥胎受了雨淋”、“像挨了一棍子”、“像被电一击”;有麻烦是“有你的猴栗子吃”、“给他个苍蝇吃”;入错了行是“拉进了泥坑”……

3.比喻与熟语合用,如:“写小说这玩意是层纸窗户,一捅就破。”“我什么也不是,马勺上的苍蝇混饭吃!”“那时全北京城里,要找两个会日本话的中国人,实在比三伏天淘换两个冻酸梨当药引子更难办。”

二、邓友梅非市井小说的语言风格:朴实、明快

语言表达有丰富多样的风格表达手段,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要素中的风格手段,超出这三者之外的修辞、谋篇布局、标点、图形、线条、公式、表格等是非语言要素的风格手段。邓友梅的非市井小说擅长用这两种语言风格手段来构建其朴实、明快的语言风格,

(一)语言要素的风格手段

邓友梅的非市井小说词语意义明晰,多用直义,力求平实、自然、生动,不事雕饰,不尚词彩;句式比较简短,多用口语;直抒胸臆,直言其事,毫不隐晦,明明白白,使人感到直截了当,明朗舒畅,正如《文心雕龙·体性篇》所说:“显附者,辞直义畅,切理厌心者也。”显示出一种朴实、明快的风格。例如:

宣传队在小城的小教堂里演戏。这小教堂只有一个门,人坐满后出入很不方便。有些战士就拿舞台当通道。上去乱跑。14 岁的小赵接受任务在台上撵他们。她感到这工作很有权威,就挺直腰板,满脸正经。

倏地跳上一个人来。小赵横身一拦,厉声问:“哪儿去?”

这是个十七八岁的小战士,背着皮转带、驳壳枪。他指指台下说:“我们有事要回去……”

小赵往下边一看,后边还跟着两个人。就说:“不行,一个都不让过,别说三个了。”《我们的军长》

上文共163个字,却有4段和12句话,全用口语,全用陈述句,句子简短,基本不用形容词之类的附加语,句子之间也少用成套的关联词语联系,念起来琅琅上口,意思直白浅近,给人一种平易亲切、通俗自然、生动活泼的感觉,表现出朴实明快的语言风格。

(二)非语言要素的风格手段

邓友梅的非市井小说基本不用很多的辞格,尤其是比喻、夸张、拟人等形象描绘类的修辞方式(如下表所示),如上例就没用一句修辞格,写人、状物、绘景主要用白描手法如实进行描写,如例写小赵,“挺直腰板、满脸正经、横身一拦、厉声问”,描述几个细小的动作就把14岁的小赵要显示权威的幼稚做法如实地表现出来了,精细、自然、朴实,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在谋篇布局上,邓友梅的非市井小说的特点是:往往采用回顾式结构,开头多是开门见山或提示主题,表明态度;中间分章节;结尾干净利落,或总结全文,使人概念明确、信念坚定,或表示希望和号召,使读者明确方向;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使读者容易看懂全文的内容。例如《别了,濑户内海》,全文分为十三节,开头一节写陆虎士重回椿岗回忆起三十五年前的往事,中间十一节写华工在日本的艰苦生活以及陆虎士和千代子的恋情,最后一节回到现实,写陆虎士到广岛参观“原子弹爆炸纪念馆”,悼念千代子。《在悬崖上》、《我们的军长》等亦采用相同的结构。

非市井小说 总句数(句)修辞手法(句)类型篇目比喻 对比 比拟夸张双关仿词社会上凡人琐事在悬崖上 785 12 8 0 0 0 0战争我们的军长773 17 0 0 0 0 0域外生活的别了,濑户内海2229 28 0 0 0 0 0总计3787 57 8 0 0 0 0百分比0.0151 0.0021 0 0 0 0

总之,邓友梅市井小说幽默、通俗的语言风格和非市井小说朴实、明快的语言风格共同构成了其小说的语言风格特征。

[1]邓友梅.邓友梅.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1.

[2]黎荔.邓友梅小说语言的民俗学研究.民族论坛,2008(3):49.

[3]吴祖光.小评《那五》.文艺报,1982(11).

[4]徐世荣.北京土语辞典.北京出版社,1990:6-11.

猜你喜欢
熟语市井比喻
看图猜熟语
十个比喻 说透人生
比喻
安昌古镇:一轴老绍兴市井长卷
风俗人情 市井百态 古代风俗画漫谈
买椟dú还珠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熟语研究
韩汉“马”字熟语对比研究
在广藏市场,看首尔市井生活
穿过市井烟火气的民国女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