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初探

2013-11-26 08:55冯金梗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19期
关键词:导图记忆图像

冯金梗

(三门峡市卫生学校,河南 三门峡 472100)

将思维导图引入医学教学可使教师更具有教学创新性,学生学习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1 思维导图概述

1.1 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发散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又称作脑图、心智图,由英国心理学家、教育专家东尼·巴赞(Tony Busan)[1]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所创。思维导图最初只是一种记笔记的方法,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一个打开大脑潜能的强有力的图解工具。它能同时运用大脑皮层的所有智能,包括词汇、图像、数字、逻辑、韵律、颜色和空间感知等,提高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效率。具有4个基本特征:(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像上;(2)主题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像向四周放射;(3)分支有一个关键图像或者由印在相关线条上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4)各分支形成一个相互连接的节点结构[2]。

1.2 思维导图的基本制作步骤

思维导图的制作工具:一张纸和几只彩笔。步骤是:(1)把思维主题画在纸的中央。主题可以用关键字或图像来表示。(2)次主题,是在上一层主题下的延伸。(3)在次主题下,罗列细节要点。当任何一个要点出现时,都可用关键字或图像来表达,并把它和最相关的次主题用线连接起来。(4)色彩及标记,每个次主题尽可能用一种颜色来表示,并列的次主题最好用同种颜色表示。

2 思维导图运用于医学教学中的实际意义

思维导图的关键字、图像、颜色和连接方式等多种信号同时作用于大脑,可以极大地提高机体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其多样化构成和流程更符合人的思维方式,对于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都有巨大帮助。因此,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医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1 优化教学设计,展现个人灵感与创意

在教学常规中,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是完成课堂教学的必备步骤,备教案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有些学校给出了不分学科、不分课型统一规范的教案模板,导致各科医学教学采用单一的备课方式,教学设计死板,教学方法单调。而用思维导图可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并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教师在把握课程标准、研读教材、查阅资料时可借助它梳理教学思路。在一张白纸上用图示的方法展现个人的灵感与创意,会促使教师形成整体观念,进一步加强其对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还可以做到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拘泥于教材。这样就形成了一篇新颖、有个人特色、具有学科或章节特点的教学设计,并且设计过程不复杂,教学内容井井有条,能使教师明确教学重、难点和采用的教学方法。

2.2 优化板书设计,吸引学生注意力

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展示。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板书时能巧妙地使用思维导图,用突出的主题、形象的图示、恰当的粉笔颜色和连接线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使用关键字或词激发大脑创新思维,加深记忆,就会使枯燥的理论讲解有声有色,这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

2.3 增强教学互动,促进师生交流与沟通

在运用思维导图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作引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主要作正面的引导,并回答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师生间自由的交流和沟通,使学生有了更大发挥自我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作各自的思维导图,制作完成后师生、生生间可进一步交流沟通。

2.4 创新记笔记的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传统记笔记的方式极易使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讲解,或者听和记不能兼顾,或者抓不住重点等;并且由于内容分布在不同章节和页面,很难快速查找到需要的重点内容。笔记中,几乎没有色彩、图像,容易使人感到疲劳,也无法反映出空间感、维度、联想等,不能有效地刺激大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思维导图笔记包括关键字词、线条、色彩、图像、符号、联想。学生记笔记时不再只是设法记下教师的每句话,而是积极地对关键字词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关键词之间容易产生联想,从而促进学生的记忆力,增强其理解力。思维导图笔记既是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体系,又是一个开放式资料架构,不仅可以一览全貌的系统形象,还便于资料的补充和整理。另外,思维导图笔记更加符合人体大脑的运作模式,可使学生的思路越来越清醒,越来越愿意接受新事物。学生会时不时有些新发现,提高了其探究新事物的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终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

2.5 按图索骥,协助记忆

在学生的学习中,记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他们习惯于简单的机械记忆,这种记忆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遗忘。人类记忆不是一个有待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的记忆系统构成的复杂装置[3]。一般而言,左脑偏重逻辑思维,右脑偏重形象思维,形象记忆更容易被人接受。借助思维导图,可以把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高度组织的图,从而便于记忆。由于它应用了各种记忆法则,学生不仅可以立即记住所做的笔记内容,而且会发现,这种方法能让自己去理解、去分析和批判性地思考自己正在记的事项[4],即使有遗忘,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回忆也能非常容易地将遗忘的部分重现出来。所以,思维导图不仅能帮助学生记忆,而且还能锻炼学生大脑的综合能力,不仅带给学生轻松学习的方法、浓厚的兴趣和自信,而且带给了他们创造性思维。如图1是帮助学生复述眼球结构用的思维导图,通过图的导引,学生可以按图索骥进行复述。

图1 眼球结构

图2 影响正常分娩的因素

2.6 自制导图,提升复习、总结的效果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曰“温故而知新”。这一教育思想成为千万学子求取真知的锦囊妙计,而这句流传两千多年的智者之言也向教育者揭示了复习的重要地位。遗忘曲线也告诉我们,及时的复习对于学生的记忆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传统教学中,在组织学生复习时,教师归纳总结多,学生自主整理少;学生被动接受,教师强行灌输,教师机械地重复学过的知识点,致使学生昏昏欲睡,或课堂复习内容多,使学生失去兴趣。而思维导图具有丰富的图像,紧凑的内容,一张纸便可容纳诸多内容,大大节约了复习时间。通过整理、分类、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最终浓缩为一张图,让学生在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妇产科护理学影响正常分娩因素小结中的示范导图(见图2),有以下特点:(1)明确中心内容,安放主题。将“影响正常分娩的因素有哪些?”这个问题浓缩成一个词“影响因素”,写在黑板的中央。(2)想好要点,画出分支。从黑板中央的关键词开始向四周引出下一级关键词,并用线条连接。如你认为影响正常分娩的因素有4个(产力、产道、胎儿、精神心理因素),那么就在连接线上分别写下产力、产道、胎儿、精神心理因素。在寻找要点这一环节中,头脑风暴法起到重要作用。(3)选择理据,标明枝杈。在这一环节,面临着一个取舍问题,也就是说要写多少篇幅的文字。如果篇幅大,就要把这些要点按上一步骤的做法,再细分出若干个分支来。如果篇幅小,就可以开始选择要点关键词。具体操作是,从每个关键词向外引出一个或多个下一级别的关键词。如以骨产道为例,其下一级别的关键词可以列出骨产道的组成,分界,平面径线,骨盆轴……(4)修改草图,枝繁叶茂。一幅完美的思维导图看上去应当是一棵大树的俯视图,中间是树干,第二层是树枝,第三层是树杈,最外层是树叶。在完成了基本的内容之后,应对枝杈进行适度修剪,去除无用枝杈,重组不合理的分层,添加新内容等。

为了检测学生对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其能自如运用思维导图,可让学生拿出一张白纸,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理解画出思维导图。画完后,把它与教师、其他学生做的思维导图进行比较,看看自己掌握的程度,然后对相应的内容进行强化学习。实践表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制作思维导图,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对知识的记忆。个性化导图的完成也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提升揭示问题规律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获得新颖见解的目标。

2.7 提炼信息,快速获取知识

思维导图用关键词、图形和连线等,可以把一节课、一个单元的知识,甚至一本书、一门课程的内容梳理并压缩成由关键信息及其联系所组成的一张图,删除了冗长杂乱的信息,保留了关键内容,这不仅便于加速资料的累积,减轻记忆的负担,而且能将数据依据彼此间的关联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及应用更加系统化,从而提高大脑运作效率,使学生能够快速获取所需知识,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5]。

思维导图将思维过程和知识结构用图的形式展示,可以更好地把握思维过程和知识的整体架构,以便将新知识整合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是一种有效的、积极的新型教学方式,在医学教学中推广和应用思维导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邱相彬,曾红丽.思维导图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1(8):124-126.

[2]东尼·博赞,巴利·博赞.思维导图[M].叶刚,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3]裴新宁.概念图及其在理科教学中的应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47-51.

[4]博赞,超级记忆[M].叶刚,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5]周晨慧.思维导图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7(3):460-461.

猜你喜欢
导图记忆图像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有趣的图像诗
第6章 一次函数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遥感图像几何纠正中GCP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