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平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动静脉穿刺、采集标本、配制药液等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护理人员频繁接触各种锐器,是针刺伤的主要群体[1,2]。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相对较多,抢救率高,静脉液体输入量大,护理人员工作负担重,极易发生锐器损伤[3]。而现已证实,至少有20种病原体可通过锐器损伤传播。一次污染锐器损伤引起艾滋病及丙型肝炎的可能性分别为0.3%~0.5%、4%~10%,有些疾病一次锐器损伤就可以传播[4]。品管圈是指同一单位或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自动自发组织起来,相互合作,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解决并持续改进工作上存在的问题。2013年2月—8月,我科应用品管圈降低锐器损伤率的活动,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品管圈的组成 品管圈由本科6名护士组成。经过全体圈员的共同合作,确立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为“减少锐器损伤,降低职业风险”。活动日期为2013年2月—2013年8月。
1.2 发现问题 2012年7月—2013年1月消化内科共有正式护士16人,实习护士40人。其中18人发生各种不同程度的锐器损伤,共计23人次,发生率为41.07%。
1.3 原因分析 根据全体圈员的共同分析,从护士因素、病人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4个方面绘制鱼骨图并针对锐器损伤情况及损伤环节进行总结分析。见图1及表1。
图1 23人次护士锐器伤因素
表1 23人次锐器损伤特点
1.4 制定和实施整改方案
1.4.1 提高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和能力
1.4.1.1 加强护士对消化内科工作职业风险的认识,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和能力 通过集体授课的形式,结合当前国内外临床医务人员由于锐器损伤而感染各种传染性疾病的统计数字及消化内科工作的特殊性,让护士意识到锐器损伤感染疾病不仅危害自己,而且有可能祸及同事和家人,感受到其严重性和采取防护措施的必要性,消除之前存在的侥幸心理。尤其加强实习护士的培训。组织学习锐器损伤职业防护知识。强调不直接用手传递锐器;使用过的针头及锐器立即就地放入锐器盒中;针头若需回套针帽时,应单手操作;不赤手处理破碎的玻璃;预料到要接触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时要戴手套。一旦手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立即用肥皂在流动水下清洗,必要时进行手消毒。要求护士认真洗手,熟练掌握六步洗手法。
1.4.1.2 加强护士基本功的训练,提高个人业务水平 由技术操作能力强的圈员,传授各种穿刺的经验和技巧,做到静脉穿刺“一针见血”,护理操作严谨规范,以减少自身感染的机会[5]。
1.4.1.3 减轻护士压力 通过圈长与护士长的沟通,合理安排护士的作息时间。并通过护理部增加2名护士,以减轻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避免疲劳工作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或者体力不支而导致的意外损伤。注重对护理人员情绪和心理变化的观察,及时沟通和疏导。并培养护士自身修养和抗压能力,做到心态平和、不急躁,以减少操作失误带来的损伤。
1.4.2 针对病人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消化内科临床上常有消化道大出血、急性重症胰腺炎等危重病人的抢救。这时病人及家属极易恐慌、焦躁不安,严重影响护理人员的操作。应及时沟通,给予专业性的指导,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减少护理操作失误。肝性脑病也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病人意识不清,极易躁动,给护理操作带来很大困难,也大大增加护理人员锐器损伤的几率,要求护士学会正确使用约束带,并取得家属的帮助,减少损伤的发生。对于静脉穿刺困难的病人,及时联系医院中心静脉置管小组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以降低护理操作难度。
1.4.3 完善防护用品的配置 在每个治疗车上配置垃圾桶和锐器盒,方便护士及时处理锐器和严格垃圾分类。尽量减少加床,避免床间距窄小导致护理操作不便。玻璃伤的高比例是我国护理人员锐器损伤的一大特点,这是由于我国传统的配制药物方式决定的。针对这种情况,要求配药时要用砂轮锯痕后纱布包裹掰断安瓿。对于有些药物如氯化钾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等安瓿不易打开或打开时易碎的情况,将信息反馈护理部,请护理部与有关部门沟通。要求护理人员注重自身防护,必须接种乙肝疫苗,同时学会锐器损伤后的处理。一旦被怀疑污染的锐器损伤,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挤出部分血液后,用流动水彻底冲洗伤口(边冲边洗),擦干后用10%碘伏或75%乙醇擦拭伤口。
表1 品管圈活动前后相关数据比较 %
品管圈活动使全科护士有了更多的参与解决问题的意识,大家同心协力,相互督促,相互帮助,有效地降低了临床锐器损伤的发生率。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融洽了同事间的关系,增强了团队精神,提高了护理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统筹管理和利用团队力量的能力。品管圈是解决护理问题,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好的方法。
[1]徐明花.消化内科护理人员潜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预防保护对策[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8,31(4):42.
[2]王秀芳.品管圈活动对住院病人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4C):1089-1090.
[3]王俊生.临床麻醉手册[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3.
[4]李映兰.高管科室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98-200.
[5]赵羽.品管圈在急诊科送病人到病房的时间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8C):2272-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