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奕琪 王盈盈 余晓华 金希波
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在我国慢性疾病种类中较为常见。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有助于延缓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再者,口服类降糖药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患者容易接受。西格列汀是新型的二肽基肽酶抑制剂,控制血糖效果较好。本文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50例,所选患者均符合WHO 2型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上述患者肝肾功能尚正常。同时排除合并有酮症酸中毒患者、合并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合并有严重感染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患者。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最小为41岁,最大为75岁,平均年龄为(56.3±6.7)岁;糖尿病平均病程为(6.1±3.8)年;对照组患者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最小为42岁,最大为74岁,平均年龄为(55.9±7.2)岁;糖尿病平均病程为(6.0±2.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服用二甲双胍治疗,0.5 g/次,3次/d。观察组患者给予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二甲双胍0.5 g/次,3次/d,西格列汀100 mg/d,1次/d。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均在餐前服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糖水平改变情况,主要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变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情况(患者血糖<3.9 mmol/L),出现饥饿感、心慌、乏力、出汗等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患者所得血糖相关指标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变情况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变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变情况比较(±s)
餐后2 h血糖(mmol/L)组别 病例数 空腹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5 8.9±1.5 6.8±1.3 14.8±3.8 8.9±2.1 9.5±1.4 8.6±1.2观察组 25 9.1±1.3 5.9±1.1 15.3±2.7 7.5±1.1 9.4±1.3 7.1±0.9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中发生腹痛2例、腹泻2例;对照组患者中发生腹痛2例,腹泻1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出现视物模糊各1例。观察组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1例,对照组患者中无低血糖病例发生。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观察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型糖尿病发病率较高,有效地控制血糖不但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同时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1]。西格列汀是高选择性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对血糖起到有效调节作用,能够通过相关酶类调节来降低胰高血糖素含量[2,3]。二甲双胍是常用的传统的口服降糖药,能够促进葡萄糖的去路而减少葡萄糖的来路,促进外周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血糖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药联合应用控制学糖的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是较为理想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联合方法。值得借鉴。
[1]李玲,韩萍.磷酸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及对胰岛功能的保护作用.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6(1):496-498.
[2]金阳,刘治军.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西格列汀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13(2):1085-1088.
[3]靳瑾,薛以贵,孙玥,等.磷酸西格列汀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观察.人民军医,2013,8(3):921-92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