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霞
随着语文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文本需要学生个性化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尊重学生用独特的视角阅读、理解课文,获得个性化阅读体验。语文课堂需要个性化的多元解读,个性化的多元解读需要恰当的价值引领,恰当的价值引领对学生的认知、行为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
众所周知,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受学生年龄、认知水平的高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在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前,应充分考虑教材的原生价值,明白编者意图。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在实施多元解读的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文本作为教材的教学价值,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又不盲目随从,对学生的解读、认知、理解与体验、情感熏陶进行恰当的价值引领。
在文本的多元解读中进行恰当的价值引领,对学生的认知、 行为的影响是极大的。
现在的文本解读由过去的单一解读到现在的多元解读,在教师的正确引领下,学生会逐步具有判断是非、美丑的能力。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司马光”一文中,在司马光砸缸部分进行多元解读时,学生有了这样的思考:掉进水缸的孩子为什么会爬到假山上去呢?司马光确实很机智、勇敢,他知道在危急时刻捡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那如果我们的小伙伴掉进了水塘,哭着、喊着跑去找大人的孩子做法就不可取了吗?在学生提出的系列问题中,教师予以正确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明白遇事要沉着、冷静的
道理。
现在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受不得半点委屈,哪怕是一点冷落。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通过多元解读来影响学生的认知、行为同样显得至关重要。小学二年级下册25课童话“丑小鸭”,文本中讲到丑小鸭受不了他人的讥笑选择离家出走。离家出走对不对?丑小鸭离家出走后会遇到什么困难?只有教师深挖教材,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创新思维能力,才能与学生一起探寻到教材背后别样的教学价值。
那么,如何做到文本多元解读时对学生进行恰当的价值引
导呢?
一、了解教材原生价值,明确编者意图
了解教材原生价值,明确编者意图,是语文课堂进行多元解读的基础。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需要我们尊重学生,更要尊重文本。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中,有的学生认为:德国人种花并不一定是给别人看的,只是作者一厢情愿的认为罢了。也有可能是这样几个原因才导致了德国人的花都种在临街的窗户外面,而且花都朝外开:一是因为德国人的房子可能没有大阳台或者花园,他们只能将花种在窗户外面;二是德国人本来希望自己的花给自己看,无奈花儿都喜欢阳光,它们都朝着有阳光的地方绽开笑脸,自然屋子里就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了。作者季羡林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和编辑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我们学习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大爱精神,这样的解读是一种扭曲文本的无效解读。所以,在进行文本的多元解读前,了解作者原生价值、了解编者意图至关重要。
二、走进教材,探寻教材教学价值,明确教学目的,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
社会阅读文章选编进教材,就具有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行
为矫正等教学价值。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掌握文本的原生价值并不是学生阅读行为的最高目标,学生阅读行为的最高目标是通过阅读文本掌握教材的教学价值。
有效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作者、编者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开始改变过去的“教教材”的模式,尝试“用教材教”。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地走进教材,明确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个性化教学设计方案。
三、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
现代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師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我们允许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解读,即使有些个性化的解读是错误的,片面的。有时候,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就像活蹦乱跳的小鹿,天马行空。面对一次次思维的碰撞,我们看到了学生此时眼中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因表达而畅快,因肯定而愉悦。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尊重学生视角的解读,这样的语文课堂才会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四、个性化多元解读需要教师恰当的价值引领
虽然学生是教学价值解读的主体,面对学生的多元解读,还是需要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多元解读过程中,有时候学生的认识是有偏差的,甚至是错误的。此时,教师不能视若无睹,袖手旁观,而是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积极主动地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否则,我们课堂中的多元解读就与我们实现文本的教学价值背道而驰。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需要多元的文本解读,多元的文本解读需要恰当的价值引领。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认知、行为造成影响,作为教材其教学价值才能超越文本,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成为有生命的灵动的课堂。
(作者单位 四川省宜宾天立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