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在课堂中提高效益

2013-11-21 00:30潘晓燕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8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情境生活

潘晓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

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

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从“生活情境”入手,导出数学问题

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师要不断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不断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激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探索之中。

如,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我用学生熟悉的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脚,扑通扑通跳下水;两只青蛙……引入新课,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喜悦。因此,我们应开放课堂这个有限的“小教室”,充分利用社会生活这个广阔的“大课堂”。教学时,我们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在“大课堂”中随时捕捉数学素材,让“小教室”与“大课堂”融为一体,让数学走进生活,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宝藏。

二、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让他们亲身体会到数学确实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魅力。

如,学生学习了增长率知识后,我补充存款利息的计算、国民产值翻两番的问题。学了圆的知识后,我补充了木制锅盖坏了以后的修补原理,用铁丝制作铁环的方法等问题。又如,在讲“二次函数”时,我引用了这个例子:“一商店以每件30元的价格购进了一批衬衫,卖价为'40元,可卖出120件;超出40元则一件也卖不出去,若从40元起每降价2元,则可多卖出10件,问零售价定为多少时,获得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这是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通过看一看(圆柱有什么特征?)、找一找(学具盒中哪个是圆柱)、摸一摸(圆柱体有什么感受?)、比一比(它是圆柱体吗?鸡蛋、灯泡等的形状是球吗?)、想一想(生活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玩一玩(你发现了什么?),还可以拿一些土豆或萝卜让学生切一切,一刀切下去,可以得到一个平面,从另一个侧面再切一刀又得到一个平面,这两个平面相交得到一条直线……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述,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动促思。

以上实例正是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了解数学,享受数学,让他们乐于参与,不再认为数学是一个飘忽不定的海市蜃楼,美丽却难以捕捉。

三、回归“生活实践”,解决数学问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数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有一天,我和几个同学在校园散步,走过国旗区旁,就问几个同学:“你们知道这个旗杆有多高吗?你们能用什么方法把它计算出来吗?”在同学的求知欲被激发后,我利用三角形的知识进行讲解,同学听了豁然开朗。另外,诸如堤坝、燕尾槽的计算,塔高的测量,货物的运输等都是我们身边的数学问题,我們只有发挥这些实际例题的作用,才能让学生把学过的数学知识真正用到实际当中,才能真正提高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作者单位 江西省广丰县芦林学校)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情境生活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漫生活?阅快乐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生活感悟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