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用菌出口影响及对策

2013-11-21 03:37史亚千朱崧琪刘晓金王保通
中国食用菌 2013年2期
关键词:贸易壁垒通报食用菌

史亚千,刘 莹,朱崧琪,霍 然,刘晓金,王保通

(1.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东 深圳 5180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第六大种植业。食用菌产量逐年上升,目前已居世界首位,占世界年产量的70%以上。然而,我国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却不是食用菌出口贸易强国。食用菌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在规范化管理、集约化生产、标准化控制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很大差距。同时,近年来,食用菌产品出口遭遇了世界各国特别是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检测项目繁多,合格评定程序复杂多变,一定程序上制约了我国食用菌产品的出口[1]。因此分析我国食用菌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和原因,有利于把握其特点和规律,进而积极寻求食用菌产品出口的对策,增强我国食用菌产品的国际贸易竞争力。分析了近几年我国食用菌出口的基本情况及产品受通报情况,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1 我国食用菌产品出口现状

我国食用菌产品多输往香港、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各品种的输往地及其比例结构相对稳定。食用菌出口品种基本维持在30个左右,主要有双孢蘑菇,以罐头产品为主;香菇,以干香菇和鲜香菇为主;野生菌,以松茸、美味牛肝菌、羊肚菌、块菌为主;木耳等[2]。近年来,在市场需求拉动和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我国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食用菌生产和贸易大国,出口货值均呈现较稳定增长 (表1)。

表1 2003年~2009年我国食用菌出口总量及货物总值

2006年我国食用菌出口量出现了小幅下滑,这是由于2006年日本开始实施《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以及欧盟出台了《欧盟农药管理与食品卫生新法规》,这些措施的出台大幅提高了食用菌产品出口的技术门槛,直接影响了出口量。2009年受人民币升值、宏观经济调整以及金融危机影响,食用菌出口量出现小幅下滑。总的来讲,在此期间,我国食用菌出口量及出口金额呈小幅上涨趋势。

2 近期我国食用菌产品被通报情况

2011年1月~12月我国食用菌产品对美国出口遭受TBTSPS通报的情况见表2。

表2 2011年1月~12月我国食用菌产品对美国出口遭受TBT-SPS通报的情况

近几年美国扣留中国食用菌产品多为含有杂质与腐烂物质、包装规格不合格、农残超标等。分析原因是由于美国FDA对食用菌卫生状况的判断标准及方法与我国存在较大的差别。《联邦食品、药品及化妆品法》中规定:食品不得掺杂任何污秽、腐败的杂质。美国FDA对食用菌检验采用AOAC方法:在离地显微镜下,分离出动物毛发 (超过0.2 mm)、昆虫碎片、细小粉尘等非食品有机物或无机物,即作不洁 (FILTHY)通报。此标准大大高于我国标准。然而,食用菌在种植及加工过程中,表层不可避免会粘附杂质,现有的加工能力下难以做到彻底清除。以上情况说明我国食用菌出口遭受着此类质检背后所隐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很难避免的。

2011年1月~12月我国食用菌产品对欧盟出口遭受TBT-SPS通报的情况见表3。

表3 2011年1月~12月我国食用菌对欧盟出口遭受TBT-SPS通报的情况

欧盟通报我国食用菌产品多为重金属超标、农残超标等原因。这是由于我国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未按规定施药,导致食用菌农残超标;食用菌在生长过程中易富集空气、土壤等环境中的重金属,导致重金属超标,这与其生物特性有关;欧盟制定食用菌重金属残留标准并未区别干、鲜产品。欧盟标准指出如果产品是被干燥、稀释、加工或由1种以上原料组成,最大限量值的适用应当考虑到由于干燥、稀释、加工或相关原料配比所引起的浓度变化。2004年我国虽与欧盟关于检测标准达成协议,鲜、干食用菌最大限量按1∶7换算,但此后仍有不少欧盟成员国采用鲜食用菌重金属残留标准,导致输欧干食用菌重金属残留超标被通报情况发生。

日本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市场之一,也是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灾区。日本的《食品卫生法》、《植物防疫法》、《种苗修正案》以及《肯定列表制度》,对入境的农产品采取了严厉的甚至苛刻的检验检疫措施,对“农残”限量标准与杂质、包装、标识等均作出严格甚至苛刻的规定,使农产品的技术门槛和市场准入程度大大提高[3]。自2006年5月29日《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以来,我国食用菌产品出口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据海关统计显示,2006年6月~11月我国对日出口食用菌1.3亿美元,同比下降18.1%,占同期食用菌出口总额的34.2%。2011年1月~12月我国食用菌对日本出口遭受TBT-SPS通报的情况见表4。

表4 2011年1月~12月我国食用菌产品对日本出口遭受TBT-SPS通报的情况

表4中扣留食用菌产品中二氧化硫和毒死蜱含量超标,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干蘑菇在烘干环节中可能会被高燃材料中释放的二氧化硫污染,导致二氧化硫超标;蘑菇中含有人体所必须的多种氨基酸皆含有硫化物,是食品营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检测过程中,易形成亚硝酸盐,因此检测出的二氧化硫阳性易偏高,因此在食用菌产品硫化物的检测中,应该进行本底调查,在设立残留限量方面,日本采用食用菌二氧化硫残留限量为30 ppm并不合理;毒死蜱是一种高效、广谱有机磷杀虫剂,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被广泛应用,有的可能没有按规定施药,造成农残含量超标。

3 造成食用菌产品被通报的原因分析

国内生产厂家良莠不齐,厂家在选址、生产布局没有合理安排。生产环节粗放管理、农药超标、技术问题等,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或不符合进口国要求。

我国现有的食用菌标准体系不健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等限量指标问题。物流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等不健全,导致无法对其品质进行判定。

国外实施贸易保护措施,为了限制中国食用菌对本国食用菌造成的竞争,包括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等手段提高了我国食用菌的出口难度。

4 对策和建议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然而,出口量只占产量的很少一部分,甚至不及总量的10%,如何扩大中国食用菌出口贸易规模,是当前中国食用菌产业面临的一大难题。鉴于此,笔者拟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供参考。

4.1 对于食用菌企业自身

提高产品质量是关键,食用菌企业应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企业可以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生产设备,以提高自身技术含量与科技水平,一方面降低食用菌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在产品质量方面做到与出口国家接轨。应该加强与各国 (尤其是发达国际)的技术交流,争取他们在技术上的帮助,建立起适应各缔约方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互认证制度,从而降低贸易成本。食用菌企业应增强外汇风险管理意识,并主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规避人民币持续升值可能带来的外汇风险。

4.2 对于国家和政府层面

相关部门应健全食用菌标准体系。可制定系统的食用菌生产技术和操作规程、食用菌生产农药使用规范、食用菌产地环境标准等行业标准和规范,不断建立和完善我国的食用菌产品认证制度,使食用菌生产有章可循,而不是盲目生产,以提高我国食用菌产品质量和安全。建立和完善了食用菌标准体系并不意味着食用菌产品就达到了相应的标准,要想实现食用菌产品的标准化,还应对各种不同的食用菌产品进行质量认证,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和监督体系,使其从生产到餐桌能真正纳入到标准化体系之中。这既能保证国内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又能提升食用菌的出口竞争力[4]。

4.3 对于检验检疫部门

检验检疫部门加强监管,提高服务意识,从食用菌的生产源头抓起,严格落实食用菌出口产能核销制度和溯源管理,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检验检疫部门必须加快国外标准采集步伐,加强对新标准的收集、整理、运用,并将国外新标准及时通报给生产企业,提高食用菌出口贸易的主动权;检验检疫部门还应当积极帮扶企业,利用下厂抽样、监管等机会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帮助企业提高自检自控的能力,同时应更好地服务企业,加快工作流程,提高通关效率。

[1]熊少军,田云,张俊飚.我国食用菌出口遭遇贸易壁垒的现状与应对策略 (一)[J].食药用菌,2011,19(5):1-5.

[2]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我国食用菌进出口贸易现状及产业发展的对策 [J].浙江食用菌,2008,16(5):3-5.

[3]关小亮.食用菌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及实证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熊少军,田云,张俊飚.我国食用菌出口遭遇贸易壁垒的现状与应对策略 (三)[J].食药用菌,2012,20(2):69-73.

猜你喜欢
贸易壁垒通报食用菌
WTO/TBT 通报
WTO/TBT 通报
WTO/TBT 通报
WTO/TBT 通报
贸易壁垒破解策略分析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国际贸易中的环境贸易壁垒问题及对策
论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