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昌 范 迎 杨 雷 (南阳理工学院生物人类学研究所,河南 南阳 473004)
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干预因素、生活方式因素、重要危险因素三个方面〔1〕。国内已有一些高血压危险因素调查情况,肥胖、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甘油三酯(TG)等因素显示与高血压有关〔2~5〕,但多为当地调查,对比资料较少。至今仍缺乏中原地区汉族人群高血压患者体质调查与流行病学分析。南阳市地处中原,总人口1 100多万,绝大多数为汉族人口,经济水平不够发达,城乡居民普遍对高血压健康意识淡薄,医疗设施不够健全,很有必要对南阳城乡居民高血压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本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应用2009~2010年南阳市40岁以上城乡居民高血压及其危险因素抽样调查资料,从人口学因素、行为因素、测量指标和高血压家族史探讨人群高血压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为该地区高血压综合防治措施的制定和开展提供依据。
1.1 研究对象 运用多层次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南阳市城市2个、农村4个居民区,征得调查对象对调查方案知情同意下,对40岁以上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及体质测量,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者入围。
1.2 观察测量指标 采用自编的统一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家族史、吸烟、饮酒、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等个人基本情况,体质测量:测量血压、腹围、臀围、身体脂肪含量、内脏脂肪含量等指标。腹围取肋弓下缘与髂嵴连线的中点连线,臀围取臀部最大周径。分别计算腹/臀比(WHR)和BMI。
1.3 诊断标准 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和(或)使用降压药者。新发高血压患者以现场体检结果结合诊断标准判断。
体质指数(BMI)判断标准:<18.5 kg/m2为偏瘦,18.5~23.9 kg/m2为正常,24.0~27.9 kg/m2为超重,>28.0 kg/m2为肥胖。饮酒:每周至少饮酒1次。吸烟:现在吸烟指被调查者到目前为止吸烟支数超过100支,并且继续吸烟;以前吸烟指被调查者到目前为止吸烟支数超过100支,但是已经戒烟;从不吸烟指吸烟不足100支和从不吸烟。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3.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
2.1 基线资料 本次研究入选符合标准的居民1 860人,其中1 750人同意并参加本次调查,应答率为94.08%,其中有80人的调查数据中因缺少年龄、性别、血压等关键信息而被剔除,故本研究有效调查人数为1 670人,其中城市654人,农村1 016人。南阳市城乡人群40岁以上汉族高血压患病人数分布见表1,7项体质测量指标结果见表2,高血压人群一般资料调查结果分布见表3。
表1 南阳市城乡40岁以上汉族人群高血压患病人数分布(n)
2.2 高血压患病资料及统计学分析 南阳市城乡40岁以上汉族高血压患病资料及χ2、P值计算结果见表4,总患病率为44.31%(740/1 670)。高血压患病影响因素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高血压患病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
表2 南阳市城乡40岁以上汉族高血压人群体质测量结果分布(n)
表3 南阳市城乡40岁以上汉族高血压人群一般资料调查结果分布(n)
表4 南阳市城乡40岁以上汉族高血压患病资料及χ2、P值
表5 南阳市40岁以上汉族高血压患病影响因素单因素回归分析
表6 南阳市40岁以上汉族高血压患病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
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与多环境危险因子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慢性疾病,一般认为遗传因素约占40%,环境因素约占60%〔6〕。高血压及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是由多种相关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结果,危险因素包括不可干预因素、生活方式因素、重要危险因素三个方面,年龄、性别、超重与肥胖、心理行为、家族史、不合理饮食等都在其列。目前,国内外研究关于高血压与高盐、吸烟、饮酒、活动过少等非遗传危险因素已经得到证实〔7〕。
年龄与性别是高血压很强的危险因素,调查发现,高血压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大,高血压的患病率呈现明显增长趋势,这可能与老年人活动量少,并随着年龄的增加导致不同程度血管硬化、血管弹性明显减低有关。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及农村人口的比例增大,高血压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将越来越重。文化教育程度与高血压有一定关联,从三组(小学及以下、初中/中专/职高、大专/大学及以上)患病率(49.33%、44.19%、30.39%)比较有一定差异,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的总体水平要比城市居民偏低,男性接受较高教育的人数比例也高于女性。分析原因,因为调查对象为现年40岁以上人群,早年的文化教育对自身健康的影响要比小于此年龄段人群文化教育显示的差别大,大部分文化教育程度较高的居民能够认识到健康行为的重要性,从而早期有意识的执行,避免发展为疾病状态。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导致居民接受教育程度不高,且出现性别上的教育程度的差异,但这种状态会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与普及,城乡、性别之间的差异会逐渐缩小。从婚姻状态的分布上来看,未婚、丧偶、分居或离婚与高血压患病率尽管农村和城市比较统计上显示差异,但是从实际数字来看,城乡居民的婚姻状态分布表现的差异不是很大。高血压是一种具有家族性发病倾向的多基因遗传疾病,其家族史是高血压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分析发现在农村居民中,具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居民发生率(28.67%)略高于城市(25.86%),而对性别之间比较无差异。
随着社会加大对戒烟与控制饮酒的宣传及制度约束,人们普遍能够认识到烟酒的不良作用,从而使吸烟者与酗酒者大量减少,戒烟与戒酒行为越来越多。由表2分析,南阳城乡高血压人群中,吸烟率及饮酒率均有明显下降趋势。城市高血压患者吸烟率、饮酒率略低于农村,城乡之间差别在逐渐缩小。考虑到南阳为盆地,为农业大市,城乡间文化、经济较为接近所致。高血压患者直接或间接接受到饮酒危害的健康指导,也使得烟酒使用者普遍减少。
腹围、身体脂肪率、内脏脂肪率、腹围/臀围比值(WHR)和BMI均与高血压患病有较大关联身体脂肪率、内脏脂肪率、WHR、BMI均与血压值相关。身体脂肪率是身体脂肪总量占体重的比率,内脏脂肪率是内脏周围附着脂肪的程度。腹围主要反映腹内脂肪的堆积情况,可利用WHR来诊断,皮下脂肪层具有保温的功用,厚度增加也反映体内的脂肪增多。过多脂肪积聚于体壁与高血压、心脏病等有关。BMI是判断身体肥胖度的国际标准,与标准体重人比,肥胖的人更易患生活习惯及相关疾病。实际分析BMI时,要注意在BMI正常范围之内的一种隐性肥胖。
有关资料显示,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体重正常者要高2~3倍,减肥可降低肥胖体质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适量运动不仅可使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且对减轻体重、增强体力有利。本研究中也发现,不论在农村还是城市,超重和肥胖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都要高于正常体重和正常腹围者,特别是身体的脂肪过多地集中于腹部,形成腹型肥胖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性高于一般人群。城市居民在本次调查中肥胖人数比例要高于农村居民。城市高血压人群身体脂肪率、内脏脂肪率均高于农村,提示城市人群体内脂肪堆积程度高于农村,对该人群控制脂肪摄入量也敲响警钟。血压与血脂之间存在着生物学上的相互关联,血脂异常可损害动脉血管内皮功能,而动脉的收缩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血管功能内皮的调节,从而对动脉血压也将产生影响〔8〕。
无论城市和还是农村,年龄、家族史、内脏脂肪率、BMI、WHR均是高血压的单元易患因素,年龄、BMI、WHR均是高血压的多元易患因素。年龄、性别(男性)、吸烟、饮酒、文化教育程度、腹型肥胖、腹围、BMI分型、WHR、身体脂肪含量及分布、高血压家族史均可以影响高血压的发生。40岁以上人群存在多种高血压易患因素,且在同一个体同时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对个体来说,已有的血压情况对健康构成的危险因为有其他危险因素而被增大,例如肥胖、超重、过量饮酒和内脏脂肪率增高。从群体水平考虑,因为教育程度、吸烟、饮酒和婚姻状况等可定为社会因素,事实上高血压人群的影响因素与这些危险因素联系起来应强调其社会性。
总之,年龄、家族史、内脏脂肪率、BMI、WHR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影响因素。实际分析中,要综合考虑的多种因素对血压的影响,加强对高血压易患人群生活方式及体质改变的关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与血压,对各项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预防高血压及相关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发展。
1 李 玲.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干预策略〔J〕.中华全科医学,2010;8(12):1602-4.
2 杨中荣,查 君,王滨燕,等.安庆农村社区高血压人群中甘油三酯与体质指数相关性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6):548-51.
3 胡 泊,李 卫,刘 冰,等.北京市城乡中年人高血压流行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0;30(7):759-62.
4 王 岩,黄久仪,詹 青,等.上海市南汇区中年居民BMI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0(2):137-40.
5 张晓方.体质指数、腰臀比与高血压关系的Meta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7(3):59-60.
6 Jan AS,Jiguang W,Giuseppe B,et al.Essential hypertension〔J〕.Lancet,2003;361(9369):1629-41.
7 Dookfeng GU,Anjali Gupta,Paul Muntne,et al.Preval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 clustering among the adult population of China〔J〕.Circulation,2005;112(5):658-65.
8 曾晓琼,邓 毅,刘淘真,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5):15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