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戗, 娄婷叶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河南卫辉453100)
鲍曼不动杆菌是目前临床上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其分离率居高不下,并且耐药性强[1],使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在临床的治疗和预防上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临床分离到的不同菌落形态鲍曼不动杆菌体外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药物敏感性分析来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生物学特征,希望能为临床治疗和预防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做一些工作。
试验研究所用的鲍曼不动杆菌来自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至6月间住院患者的痰液、分泌物、胸腹水等标本,其中痰标本均经过涂片镜检适合用于细菌培养,即镜检白细胞(WBC)>25个/低倍视野,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我们将试验菌株分为2组,第1组菌落为黏液型鲍曼不动杆菌,共48株;第2组菌落为非黏液型鲍曼不动杆菌,共64株。
1.不同菌落形态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生成能力检测 用结晶紫染色法[2]对临床分离的不同菌落形态鲍曼不动杆菌进行生物被膜生成能力检测。具体方法如下:用细菌标准比浊管将不同组别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液调节至0.5麦氏浊度,取10μL加入96孔平底组织培养板中(每孔含200μL 1∶50稀释的LB培养液)。每株菌做3个复孔,一个空白对照孔只加培养液,37℃静止培养48 h;每个菌的3个复孔中分别加入150μL 0.25 g/L的结晶紫染液,室温下染色20 min;生理盐水冲洗5次后晾干;每孔加入95%乙醇300μL,室温脱色10 min;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每孔脱色液在570 nm处的吸光度(A570)值。每个菌的A570值等于其3个复孔A570值的平均值减去空白对照孔A570值。
2.不同菌落形态鲍曼不动杆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 用纸片扩散法检测2组鲍曼不动杆菌体外药物敏感性,共检测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安曲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等14种药物,结果判断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2011年判断标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2组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生成能力的差异(A570值)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差异用两样本率的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第1组48株黏液型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生成能力检测结果为(1.459±0.353);第2组64株非黏液型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生成能力检测结果为(0.508±0.24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黏液型和非黏液型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的10余种抗菌药物除亚胺培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妥布霉素、安曲南外,体外耐药率都超过了50%。除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外,2组鲍曼不动杆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耐药情况比较[株(%)]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在非发酵菌种中是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的第2位条件致病菌。临床上分离到的鲍曼不动杆菌依据菌落形态的不同分为黏液型鲍曼不动杆菌和非黏液型鲍曼不动杆菌。本研究通过研究2种菌落形态的鲍曼不动杆菌在体外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发现,黏液型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高于非黏液型(P<0.05)。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成分是细菌分泌到体外的多糖复合物,而复合物的主要成分是藻酸盐,藻酸盐加强了菌体与固体表面的黏附,这有利于生物被膜的形成,鲍曼不动杆菌的黏液型菌落主要成分是否也是由多糖复合物组成,这些多糖复合物的主要成分是否也是藻酸盐,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于2种菌落形态的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除了亚胺培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妥布霉素、安曲南外,2种鲍曼不动杆菌对10余种抗菌药物都有较高的耐药率,耐药率在50%以上,并且除了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外2种菌落形态的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也就是说生物被膜的形成并不影响细菌在体外的药物敏感性。关于这一点我们的试验结果和部分国内外的报道有差异。部分国内和国外的研究报道称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呈现负相关关系[3-4],但是也有部分研究称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呈现正相关关系[5-6],各种关于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的关系研究呈现不一致甚至相反的结论,说明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并没有必然联系。之所以出现相反的结论我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这些不同结果的标本来自不同的地域和国度,因此这些细菌面临的生存环境和抗菌药物抑制不尽相同,可能导致了上述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再者各家报道的细菌来源是否可以代表他们所在的区域,如果他们所用的细菌标本受来源的限制,只代表很小范围来源的细菌,那就不具有普遍性,这也可能会产生一些误差。
了解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对指导临床治疗细菌感染有很重要的价值。细菌一旦形成生物被膜,其在体内耐药性将大幅度增加,这一现象已是共识,并且生物被膜是形成慢性持续性细菌感染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通过本研究我们知道了黏液型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很强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因此我认为,临床微生物工作人员在向临床报告微生物鉴定和药物敏感性结果的同时应告知临床鲍曼不动杆菌的菌落形态特征,这样可以提醒临床医师在选择对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抗菌药物的同时,采用适当的方法预防生物被膜的形成,这样可减少鲍曼不动杆菌慢性持续性感染的发生率。
[1]岳文香,黄绍光,饶 洁,等.重症监护室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2,20(2):43-45.
[2]杨维青,刘晓峰,黄 震.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菌株生物被膜的定量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9,34(3):181-183.
[3]孟 婕,胡成平,罗百灵.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mucA基因突变与藻酸盐合成的关系[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52(12):1196-1201.
[4]王 政,刘 丁,黄冬梅,等.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耐药性的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0,23(6):405-407.
[5]Rodríguez-Baño J,MartíS,Soto S,etal.Biofilm formation in Acinetobacter baumannii:associated feature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Clin Microbiol Infect,2008,14(3):276-278.
[6]Hassan A,Usman J,Kaleem F,etal.Detection and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pattern of biofilm producing Gram positive and Gram negative bacteria isolated from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of Pakistan[J].Malaysian J Microbiol,2011,7(1):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