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文亮
溃疡性结肠炎(UC)是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简称,为一种原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而呈慢性病变。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多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1]。惠迪粒是一种控释剂型的5-氨基水杨酸,现对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及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全部纳入研究病例共150例,均为2009年3月-2012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2000年全国炎症性肠病研讨性学术会议修改的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并排除可能有癌变倾向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患有重要脏器疾病患者、血液或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消化道肿瘤患者及对水杨酸类药物过敏者。把筛选后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其中研究组男38例,女37例,平均年龄(45.93±3.12)岁,对照组男36例,女39例,平均年龄(45.73±3.36)岁,可见两组在病情、性别、年龄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给予惠迪粒(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0.5 g/次,4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柳氮磺砒啶(SASP)治疗,1.0 g/次,4次/d,口服。每组均以25 d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疗效标准参考文献[2]: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肠镜检查肠黏膜正常;显效:症状、体征消失,大便次数≤ 2次/d,肠检黏膜炎症基本消失;有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大便次数2~ 4次/d,大便常规检查阴性,肠镜检查黏膜轻度炎性或假息肉形成;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肠镜检未见改变。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在4℃下分离血清,-70℃冰箱保存待检测。IL-6、TNF-α均采用ELISA法检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前后的肠镜检查、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均在SPSS17.0软件上统计,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痊愈率为17.33%,对照组痊愈率为13.33%;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3%。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的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L-6、TNF-α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研究组患者IL-6、TNF-α水平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更加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的比较(±s) ng /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的比较(±s) ng /L
*与对照组比较, P<0.05;#与治疗前比较, P<0.05
组别 指标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75) IL-6 71.98±10.55 51.68±6.48#*TNF-α 66.43±9.24 51.76±5.73#*对照组(n=75) IL-6 72.03±10.34 59.12±8.56#TNF-α 66.35±9.56 56.74±7.89#
目前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原因及机制虽尚未明确,但通过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与肠壁黏膜组织免疫调节功能异常,持续肠道感染,肠壁黏膜屏障缺陷,精神、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且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炎症介质增多等多种因素密不可分[3]。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中IL-6、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值,表明这两种因子都直接参与了肠黏膜炎症的病理生理过程[4]。TNF-α作为淋巴细胞或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促炎症细胞因子,在机体炎症反应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可直接参与病原体引起的保护性免疫应答反应。TNF-α可破坏肠黏膜屏障系统,导致溃疡性结肠炎炎症病变,并且可诱导炎症细胞产生并释放IL-6,导致组织细胞浸润程度增加,加速肠黏膜炎性损伤[5]。IL-6是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多向性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免疫调节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6]。IL-6过度表达可引起机体内环境紊乱,引起肠上皮细胞电解质分泌紊乱,增加其通透性,使黏膜在肠上皮细胞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性增强,进一步导致肠黏膜损伤。
据有关资料表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中IL-6、TNF-α浓度明显升高,并且与病变范围内与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IL-6、TNF-α水平可间接反应溃疡性结肠炎的严重程度。通过本研究对比可以看出,研究组经惠迪粒治疗后,治愈效果比服用柳氮磺胺吡啶的对照组明显增强,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IL-6、TNF-α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研究组患者IL-6、TNF-α水平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更加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惠迪粒可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释放IL-6、TNF-α,对炎症反应起到抑制作用,可有效控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大临床应用意义,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完善。
[1]袁开胜.美沙拉嗪治疗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2):1638-1639.
[2]曹永胜,祝斌,徐军发,等.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 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0):1686-1687.
[3]施怡芳.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22):108-109.
[4]邓辉.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134 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152-153.
[5]陈强妹.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 6、TNF- α影响机制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6):35-36.
[6]关伟,陈建林.奥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 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1,9(7):1054-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