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艳梅
(大理州人民医院干疗科一病区 云南 大理 671000)
临床数据调查结果显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存在着与其他年龄断患者显著不同的临床特点。循证医学(EBM)[1]是随着我国临床医学领域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型医学模式,在其指导之下打破了CHF传统药物治疗中的 “强心、利尿以及扩血管”局面,逐渐衍变成为洋地黄、利尿剂、ACEI、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 “标准药物治疗。我院对130例老年CHF患者,均进行了EBM 标准药物治疗实践研究。下面具体回顾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循证治疗所起到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影响其治疗效果的相关影响因素,内容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08年12月以来收治治疗的CHF 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患者经过病理证实、临床症状表现以及检查[2](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X 光胸片),最终确诊,并排除了存在急性心力衰竭、甲亢以及贫血、低血容量的患者。患者主要病因涉及到冠心病、肺心病、高心病以及其他,诱因主要表现为肺部感染、心率失常以及心肌缺血。将其分为两组,即:老年组、高龄组。其中老年组中包含患者65例,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24例,其年龄在60-75(68.5±5.5)岁之间,病程在6-54(35.5±5)个月。高龄组中包含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在76-90(80.5±3.5)岁之间,病程在5-55(34±5.5)个月。
1.2 方法:严格遵循EBM 的基本要求,应用最佳EBM 证据,实现专业医师经验、对患者应用的价值以及愿望这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针对每一位患者具体病情发展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方案涉及两个方面:对于病因、诱因的支持性治疗:包含临床降压、抗凝、降血糖、调血脂以及消炎处理等相关临床对症治疗工作。抗CHF标准药物治疗:涉及到强心、利尿剂、ACEI类药物、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
1.3 疗效判定标准
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其心功能与住院时相比改善为Ⅰ级。
显效: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改善为Ⅱ级。
无效:患者治疗后未达到以上心功能标准改善,甚至出现死亡局面。
1.4 临床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CHF患者的具体病因、诱因、心功能分级、标准药物实践率以及总体临床治疗效果等。
1.5 统计学方法[3]:本组实验研究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s)表示,组间临床观察指标采用卡方检验,疗效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作为判定统计学意义标准。
2.1 治疗效果分析:对患者进行循证治疗后,总体临床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老年组总显效率(95.4%)明显高于高龄组(89.2%),具体分析结果见下表1.同时对两组患者住院病死率情况进行比较,老年组为2例(3.07%),高龄组为5例(7.7%),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表[n(%);总计130例]
2.2 EBM 标准药物实践分析:从两组患者的EBM 药物实践率来看,除洋地黄、螺内酯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外,其余药物实践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EBM 标准药物实践情况对比分析表[n(%);各65例]
2.3 心功能分级比较:从两组患者入院前心功能分级情况来看,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出院前心功能分级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下表3。
表3 两组患者入院前后心功能分级情况比较表[n(%)]
综上所述,心力衰竭作为临床常见的危重症种类之一,老年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表现为心力衰竭。从两组患者EBM 标准药物的实践情况来看,组间洋地黄、螺内酯的实践率无统计学差异标准,而高龄组患者的ACEI、受体阻滞剂的总体实践率则低于老年组患者,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可能与高龄患者入院前的病情发展情况(病情危重、合并疾病、血压异常偏低、肺部疾患、心律缓慢)有关,阻碍了ACEI以及受阻剂的使用效果。高龄组患利尿剂的实践率明显高于老年组,可能与其入院时的严重心力衰竭局面有关。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EBM 标准药物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运动能力以及健康生活质量,但是与老年患者相比,高龄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明显的不足,这与患者的年龄、入院时的心功能、高血压合并症以及心率失常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从本组实验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越大、心功能越差、心率失常表现的越明显,其总体治疗效果越差,同时高血压的合并情况也是影响整体疗效的因素之一,所以对于出现CHF的患者要及早进行治疗。
EBM 的实践应用,有效的改善了CHF 患者的临床生命体征(症状、运动能力、生活质量以及血流动力学),提高了预后(住院需求、病死率)效果,而老年CHF患者的疗效明显高于高龄组患者。同时为了提高治疗效果,需要实现治疗方案的完美结合(实验证据、医师操作、价值观),提高患者的健康生存质量。
[1] 林紫薇;蒋冉;张永辉.老年人心力衰竭91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0(21):160-162
[2] 刘金来;赵长林.从禁忌证到标准治疗-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循证历程[J].循证医学,2011.2(3):151-153
[3] 张红亮;刘定彬;王玉玲;刘军玺.引入循证医学理念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6):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