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疫情时期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相关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

2013-11-17 01:00杨欢野曾宪辉黄小凤刘细英刘日东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1期
关键词:调查者公共关系公共卫生

杨欢野 曾宪辉 黄小凤 刘细英 刘日东

在信息时代里,信息的时效性对于公众来说相当重要,政府需对社会变动作出迅速反应并把该信息及时传递给广大公众。否则,公众就有可能失去对某些有用信息的最佳利用时机。同时,政府要充分关注并力求准确传播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从而使公众能够通过媒介获取更多有益的信息,给公众提供更多的信息选择自由。而要让公众了解自己、信任自己,除了公共关系的信息沟通传播活动外,很少有更好的途径[1]。公共关系工作的经验告诉我们,要达到某种传播目标,通常不能只依赖一种策略或者单一的媒体[2]。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根据疫情的不同阶段、人群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传播渠道及内容,才能提高传播的效果。本研究于2011年2 月16-22日开展了疫情静息期调查;2011年11月5-11日开展了疫情流行期调查,现将两次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东莞市3个镇的2700名≥18岁无意识障碍的常住居民(包括暂住超过3个月的外来人员),实际有效调查2850人。

1.2 调查方法 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方法获得所需信息。由专人负责调查,统一指导语。由调查者与调查对象进行问卷或面对面交谈,并向每一位调查对象详细说明量表填写方法,问卷直接发给市民,由市民独立完成,对文化程度低的由调查员指导或协助填写,当场发放问卷、当场回收。

1.3 调查表 自制调查表[3],经预调查修订调查表后,再进行正式调查。调查表分两部分内容:被调查者个人信息;基本信息及需求问题。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接受调查者基本情况 有效调查2850人中,男女性构成比分别为40.17%和59.83%,性别比为1:1.49。平均年龄37.39岁;48.89%的被调查者年龄在21~38岁之间;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占5.95%。退休人员占17.02%,干部为12.81%,家务待业者占12.61%,学生9.52%,工人10.46%,民工1.97%,其他职业者占12.85%。

2.2 基本信息知晓情况 公众对于发生H5N1/H1N1流感的态度,45.59%~58.65%表现为“知道此事,但不感兴趣”,其余对疫情初期的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更加不关注。两次调查,除储存板蓝根、买消毒剂、打喷嚏捂住口鼻的公众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个人防护措施在不同时期公众所占比例均有较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公众信息需求情况 在疫情的不同阶段,公众的信息需求是不同的。静息期以知识需求为主;而在流行期,则以具体的预防措施需求为主,见表2。公众对流感预防知识及是否有治疗预防的药物等信息在疫情不同阶段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1.59、字2=31.43,P<0.05)。

表1 东莞市2850名调查者基本信息知晓情况 %

表2 东莞市2850名调查者对流感疫情信息的需求情况

3 讨论

3.1 在疫情的不同阶段,公众的信息需求是不同的。静息期以知识需求为主;而在流行期,则以具体的预防措施需求为主。提示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时,时机不同,宣传的重点也应不同。健康教育是一项面向大众,通过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大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使之保持最佳健康状态的工作[4]。健康教育的方式很多,最常见的方式有健康讲座、义诊咨询、宣传画、健康短信、知识竞赛等;公共关系工作的经验告诉我们,要达到某种传播目标,通常不能只依赖一种策略或者单一的媒体,也不可能同时采用所有的健康教育方法,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和运用其中适宜的健康教育方法,根据疫情的不同阶段、人群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传播渠道及内容,才能提高传播的效果。

3.2 在疫情初期,要加强权威的信息传播沟通。政府权威性信息的公布有助于制止各种传言,防止公众对危机的理解出现偏差。政府是信息源,政府的任何有关公共卫生安全危机的信息公布都会对民众产生无形的震撼。信息的滞后、单一和模糊,则会刺激民众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给民众带来不必要的恐慌。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早期,由于缺乏权威的信息传播沟通,公众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有关事件的正确信息,特别是某些涉及新发、罕见疾病或状况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基本处于零知晓状况。致使有限的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变形和扭曲,民间传言乃至谣言迅速膨胀、传播[5]。政府要满足于公众对危及自身生命安全公共卫生信息知情权的需要,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的传播,可以让公众了解预防和自我保护的具体知识,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社会危机时不会产生心理恐慌,从而避免出现一系列由此而引发的非理性行为。政府应当与国际领域乃至于整个世界的公共卫生信息沟通结成一个体系,互通有无,资源共享,疾病传播的球性已经促使这种联系成为疾病防控的必然。国家政府和国际社会的良性互动,将有助于彼此互相借鉴成功经验和吸取教训,使信息共享发挥着正面、积极的作用。卫生部门应与传媒建立起制度化联盟,以便快捷、准确地发布信息,并将政府信息网络建设成为公众最信赖、效力最权威、覆盖面最广泛的信息源。

[1] 居延安.公共关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04-105,320.

[2] Hepatitis C.Follow-up Questionnaire 2003-2008 Telephone Survey script and questionnaire[OL].http://www.cdc.gov/nchs/data/nhanes/pf_hcq_03_08.pdf.

[3] 宋旭明.加强社区健康教育之我见[J].江苏预防医学,2002,l3 (3):78-79.

[4] 关静,刘民,梁万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的知识、心理和行为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10):775.

猜你喜欢
调查者公共关系公共卫生
慢性肾衰竭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公共关系(博鳌)合作组织名单
高校经营性健身房的作用与现状调查
公共关系功勋奖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人物奖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品牌奖
枣庄探索公共卫生医联体
九成人认为作风有改进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