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强,张晓曦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投资环境包括影响投资活动的自然要素、社会要素、经济要素和政治要素等。区域投资环境指的是伴随着投资活动整个过程的各种周围境况和条件的总和。对于当地的发展而言,区域投资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投资活动的开展情况,关系到投资的发生、效益、风险等各个重要内容,同时它还会间接地影响当地的就业、经济发展质量乃至整个工业化进程。由于投资环境不受个别企业的控制,因此,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在投资之前以及其持续经营的过程中,必须认清并适应其所处的环境,做到趋利避害。总之,对一个地区投资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了解当地的投资环境现状,对于政府和企业都有重要的意义。
投资环境在国外被称为投资气候或商业环境,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伊西特利法克与彼德班,并且建立了第一个评价国家投资环境的指标方法,即“冷热分析法”[1]。这种评价方法首先确定影响一个国家投资环境冷热的七大因素,包括政治的稳定性、经济增长情况、市场机会、法律的阻碍程度、文化一体化程度、实质阻碍程度和地理及文化差距。通过这些因素对一个国家的投资环境进行评价,如果得到的结果较好就是热国,如果得出的结果较差就是冷国。美国学者罗伯特·斯托伯夫1969年在《怎样分析外国投资气候》一文中提出了评价投资环境的“等级尺度法”[2],他主要选取八项构成投资环境的要素,并对每一个要素赋予4到7种情况,对每种情况赋予一定的分值,据此对一个国家的投资环境进行评分,确定其优劣程度。等级尺度法的提出是投资环境评价方法从定性向定量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此外,国外对于投资环境评价的研究成果还有美国道氏化学公司提出的道氏评估法、日本公债研究所提出的投资风险评估法等。
以上国外对于投资环境评价方法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国家或者地区投资环境的评价,评价对象是国家,一部分指标以及整个评价体系并不适用于一国之内某一区域或多个区域投资环境的分析,但其投资环境评价的思路和评价方法对我国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国关于投资环境评价体系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在1993年之后。我国香港中文大学闵建蜀教授1987年在罗氏等级评分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闵氏评价法[3],该方法进一步完善了“等级尺度法”,弥补了“等级尺度法”没有将外部因素纳入到指标体系中的缺陷。他将影响投资环境的各种因素分为n类,并对每一因素赋予不同的权重,每一个因素又有一组子因素构成,按5分制赋值,根据公式计算出投资环境的综合分值。这实际上是对某国投资环境的一般性评估。鲁明泓1997年先后分别选择了11项和10项指标对中国大陆29个省市区(不包括西藏)和45个主要城市的投资环境作了综合分析和评价[4];1998年吴国蔚提出“模糊分析法”[5]。邓宏兵在其《投资环境评价原理与方法》一书中首次把投资环境效益系统纳入到投资环境评价体系之中,并系统地分析归纳投资环境评价的20多种方法,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进行了探讨[6]。
可以看出,我国对于投资环境评价指标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单一指标到多个指标,由分散的评价到系统评价的发展过程。
本文在国内外投资环境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虑可操作性和时效性,采用简单易操作的AHP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对区域投资环境进行评价。AHP分析法的特点是把一个复杂问题中的多种因素划分成相互联系的几个层次,使之条理化,在此基础上将同一层次元素两两比较进行定量描述。而后,利用数学方法计算、排序。
1.系统性原则 由于投资环境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对于一个地区投资环境的评价必须体现整体性和系统性,从投资的全过程进行考虑,全面反映投资环境中的各个影响因素。
2.客观性原则 为保证投资环境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评价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既要看到区域投资环境的现状,又要考虑到与此有关的问题,因此不能凭主观臆测投资环境的优劣。
3.比较性原则 由于各个地区之间存在着各种不可改变的差异,如区位、资源等,投资环境的优劣没有一个绝对的和固定不变的标准。投资环境评价体系应该遵循可比性原则,保持指标的相对稳定性与口径的一致性,使其所得到的结果可以做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本研究投资环境评价体系一级指标有经济环境X1、基础设施X2、商务成本X3、人力与科技环境X4、居住环境与生态环境X5、政府行为X6等六大项,二级指标20项,具体如表1所示。
1.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指的是构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情况和国家经济政策,包括经济要素的性质、水平、结构以及动态变化趋势等多方面的内容,对当地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经济环境作为决定企业投资环境的先决考虑要素,是一个城市或区域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在整个区域投资环境评价体系中占25%的权重。经济环境指标具体设置5个二级指标进行评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反映区域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反映区域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导向;进出口商品总额、实际外资投资额——反映区域经济的外向化程度[7]。
2.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其作用在于保障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它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因此,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是投资者所关注的重要因素。基础设施作为一级指标,在整个区域投资环境评价体系中占15%的权重。本文设置以下5个二级指标来评估基础设施发展状况:公路通车里程和万人拥有公交车数量——反映一个地区的交通便捷程度,是一个地区发展经济的必要基础条件;人均供水量——反映一个地区水供应情况;电信业务总量——反映一个地区的邮电通讯水平;固定资产投资额——反映一个地区新增基础设施的投入水平。
3.商务成本
商务成本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除与技术因素相关的成本以外的综合成本,主要包含生产成本和税收负担。在评价一个地区投资环境时,商务成本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指标,本文将商务成本在整个区域投资环境评价体系中占25%的权重,并把其分为生产经营成本和税务负担两部分。其中,职工平均工资用来衡量一个地区的生产成本;企业所得税占GDP的比重用来衡量一个地区的税收负担。
表1 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4.人力与科技环境
人力指的是一个地区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以及超过劳动年龄但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口综合概念,科学技术是指科学的发展及其成果在生产实践领域中的应用。随着企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投资者越来越重视人力与科技因素在企业中的投入与应用,一个地区人力资源与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对于企业长远的发展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专利批准数、专业技术人员数两个指标对地区人力和科技环境进行测评。人力与科技环境在本文构建的的区域投资环境评价体系中占10%的权重。
5.居住环境与生态环境
良好的社会居住氛围和环境质量是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投资者基于企业壮大、人力资源的稳定等长远目标考虑,会越来越重视地区的居住和生态环境。该一级指标在整个区域投资环境评价体系中占15%的权重。本文主要通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对地区居住环境进行评价;通过自然保护区面积和森林覆盖率两个指标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
6.政府行为
政府行为指的是政府依据地区经济实力、行政目标等采取的行政措施。政府行为对个人、企业等投资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通过人均财政收入、交通事故发生数和参保人数等指标来评价政府行为。政府行为指标在本文的评价体系中占10%的权重。
本文中所用的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各省的统计数字。笔者具体选取了2010年上海、浙江、黑龙江、海南、广东、安徽六个省市的20个衡量投资环境指标的数据。具体见表2。
表2 六省市投资环境二级指标数值
本文根据二级指标中的具体数值首先确定每一项二级指标中数值最高得分的省市的指标数值为100分,其他省市的该项指标的最终得分为其指标值除以得分最高的地区该项指标值的相对百分数。每项二级指标得分均按此原则,逐一计算。六省市投资环境各项指标评价数值如表3所示。
表3 六省市投资环境二级指标得分
其次,按照加权平均法计算各省市一级指标的数值。然后再根据一级指标中的具体数值确定每一项一级指标中数值最高得分的省市的指标数值为100分,其他省市的该项指标的最终得分为其指标值除以得分最高的地区该项指标值的相对百分数。每项一级指标得分均按此原则,逐一计算。计算结果见表4。
按照本文的计算方法,最终得到六省市投资环境的一级指标得分、总分值及其分值排序见表4。
表4 六省市投资环境一级指标得分、总得分及排名
本文选取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发达的4个省份和1个直辖市与海南省进行比较,从表4“修正得分”栏可以看出,海南省投资环境相对得分51.2,与经济发展水平在我国排名前列且投资环境好的广东省(100分)、浙江省(98.2分)、上海市(91.5分)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与经济发展水平在我国居于中游的黑龙江(71.6分)、安徽省(70.4分)投资环境相比也有差距。尤其是经济环境、基础设施等投资环境指标方面差距明显。结合表2数据分析可知,海南第二产业比重小;企业所得税占GDP比重与其他省市的差距明显,短腿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相对不足,如每万人拥有的公共交通车辆数较少;商务成本较高,该项指标与其他省市差距较大。一般情况下,应该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商务成本较低、得分较高,如安徽省,但海南的情况却是例外,这也验证了海南的物价水平比较高、工作效率却较低的观点。以上方面正是海南省需要改善投资环境的重点工作所在。
通过AHP分析法对海南与发达省市投资环境进行简要比较,选取的省市主要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没有更多地选择与海南省情况类似的省份,同时,关于影响投资环境因素的指标选取方面,主要选取一些可以定量计算的指标,综合分析时应将定性指标尤其是政府行为等难以定量衡量的因素考虑进来。此外,二级指标选取较少,对评价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通过与其他省市的投资环境对比,笔者认为目前海南省的投资环境薄弱环节较多,对投资者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因此,提出如下改善建议。
产业结构不仅是投资经济环境的一个指标,而且,产业结构合理与否也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一般来说,适度发展第二产业,一方面可以对第一产业有更多的原材料需求,从而促进和支持第一产业发展,另一方面,第二产业发展也是第三产业稳定发展的实物基础。第二产业欠发展,则可能制约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海南投资环境估值低的原因之一就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其主要表征是第二产业发展滞后。统计显示:2011年海南省第二产业占比28.3%,远低于全国47%的平均水平,与学者提出的理想数值39%也还有差距。因此,应该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工业化滞后和产业集中度低的产业着手,逐步推进产业集中、升级和创新。坚持大资本引进、大项目带动的策略,重点推进油气化工、船舶修造、水上飞机制造等一批重大项目,鼓励发展海洋工程机械、自动化装备、海洋环保等制造业,促进临港工业大规模高水平发展。在建设生态省和国际旅游岛的同时,积极引导海南产业结构调整,适度发展与旅游业、高科技产业相关的第二产业,热带农产品、渔业产品高端加工业,使海南省第二产业进一步有序壮大。
海南省当前经济总量小,可支配资金少,制约了对基础设施的投资。比如,与内陆多数省份相比,海南省高速公路的数量较少、质量较差;与广东、浙江等海洋经济大省相比,海南的港湾开发、海滩、堤岸修建等基础设施不足。因此,应该借助海洋强国之政策,以三沙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使国家项目落户海南、直接投资海南省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尽早落实海峡通道项目、三沙重大基础设施、南海油气开发服务性基础设施项目等。另外,海南要加快建设贯穿全省的高速公路、铁路网,使全省各地区实现无障碍连接。
区域政策及其政府执行政策的效率对投资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可谓区域投资环境中的标准软环境。如何进一步完善投资政策,提升执政效率对完善海南省投资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建议如下:一是要进一步落实海南省招商引资政策,吸引多种资本、以多种方式来海南投资。二是加强政策的透明度和执行力度,切实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三是要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和职能部门办事效率,进一步简化行政程序,为投资者提供简化、方便、快捷的服务。四是进一步推进海南省市场体系改革,逐步建立一个各种生产要素丰富、流通渠道畅通的市场体系,以降低投资者在海南投资设厂的商务成本。
[1]ISIAH A Litvak,PETER M Banting.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2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Export Competitiveness[R].New York and Geneva: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2003:200 - 211.
[2]ROBORT B Stobaugh.Where in the World Should We that Pla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69(12):9 -10.
[3]闵建蜀.投资环境评估法[C]∥王慧炯.中国的投资环境.北京:京港学术交流中心,1987:3-21.
[4]鲁明泓.中国不同地区投资环境的评估与比较[J].经济研究,1994(2):64-70.
[5]吴国蔚,任延忠.对外直接投资环境评价指标的模糊分析方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8,增刊:51-57.
[6]邓宏兵.投资环境评价原理与方法[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126-198.
[7]韩北洲,黎中彦.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统计测度研究[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2(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