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资源视阈中的弱势高校探讨及对策*

2013-11-16 18:47
江淮论坛 2013年2期
关键词:物力人才资源行政化

彭 勃 张 明

(1.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2.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合肥 230061)

一、高等教育资源问题是弱势高校的实质

(一)高等教育资源释义

高等教育资源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存在着的,能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所利用,通过高等教育系统加工和创造,而产生高等教育成果的所有要素。它具有稀缺性、外部性、专业性、学术性和迟效性等特征。高等教育资源分为人才资源、物力资源和文化资源三类。在高等教育的三类资源当中,人才资源是根本。人才资源是高等教育中最革命、最活跃的资源,高等教育物力资源和文化资源也都是人才资源创造的成果。物力资源是高等教育的物质基础。高等教育要实现其目标,离不开一定的场所、建筑、图书、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政府和社会投入高等教育系统的各种经费最终也将物化为实物形态,这里把政府和社会投入高等教育系统的实物和经费统归为高等教育物力资源。文化资源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它既以法规、制度、政策等外显形式存在,也以思想、观念等内隐形式存在。无论是高等教育的法规、制度环境,还是高等教育传承、传播的知识及创造的科学、技术成果,以及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学术积淀、大学氛围等,都是高等教育发展至关重要的文化资源。文化资源不仅是高等教育创造的成果,也成为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引导人类文明更加进步的坚实基础。

(二)弱势高校的界定

所谓弱势高校,是指在发展中由于办学理念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等原因,导致其外部生存环境恶化、内部运行效率低下,从而出现办学条件薄弱、教学水平不高、科研成果少且档次低、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较低,在高等教育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生存和发展日益艰难,处于一系列危机状态的高等院校。

弱势高校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一是经费拮据。随着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政府的直接拨款所占比例逐步减小,而弱势高校的经费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加之前一阶段很多高校巨额贷款产生的还款付息压力,造成部分高校经费入不敷出、资不抵债。二是招生困难日益明显。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高校的录取率逐年提高。同时,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却在下降,这二者叠加使得就学主动权由高校逐步转移到学生手中。当学生的自主选择机会日益增多时,弱势高校在生源市场上的竞争力会日趋弱化,进一步危及其生存。三是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国内就业形势一直相当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大量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的“人才高消费”趋势日益加重,纷纷提出优先录用甚至只录用重点高校的毕业生,这样一来,弱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三)弱势高校的实质

无疑,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资源、物力资源和文化资源三类资源。从前文对高等教育资源的界说及对弱势高校含义的解读中不难看出,弱势高校的实质就是这些高校在高等教育资源方面处于弱势地位。一方面,内部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已有的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从而出现了高等教育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的困局。并且,由于马太效应,弱势高校在竞争中很可能日益走向衰弱,陷入发展的“黑洞”无法自拔,最终走向破产或倒闭;另一方面,竞争和获取高等教育人才资源、物力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能力较弱,难以争取到发展所需的优质资源。

二、弱势高校高等教育资源问题探微

(一)物力资源短缺与浪费

物力资源是高等教育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研究高深学问、探索科学真理的必要条件,是高等教育系统释放功能、实现价值的物质保障,物力资源充足与否及其使用效率高低,直接关涉高等教育的兴衰存亡。在物力资源方面,弱势高校有两个明显表征:一是短缺,例如,图书、仪器少且落后,建筑空间狭小等。在现有投资体制和生源趋少的条件下,弱势高校想扩大物力资源困难重重。二是浪费,长期以来,弱势高校所积习的一系列制度与行为,使得他们无法高效率地利用既有的物力资源,反而存在大量的浪费,从而陷入物力资源短缺与浪费恶性循环的怪圈。例如,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泛行政化”现象,使得有限的经费被庞大的行政开支占去,而高等教育发展所必须的教学经费、科研投入却难以保障,甚至被挤占,造成经费的低效和浪费。

这种短缺和浪费并存的状况,既反映出弱势高校对物力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够,也反映出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效率都比较低。这既是它们陷入弱势高校的原因之一,也将进一步把它们推向日益弱化的艰难境地。

(二)人才资源匮乏与流失

人是高等教育存在的前提与基础,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作为高等教育系统中最革命、最活跃的资源,人才资源是高等教育系统的重中之重。弱势高校由于在区位、层次、学术氛围等内外环境方面的弱势,对人才的吸引力十分有限,优秀人才短缺是这类高校的普遍困难。弱势高校的另一共性不足,是重视人才引进、而相对轻视引进之后的使用。没有努力为引进的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有些制度性的不利因素长期得不到改善,让人才被束缚住手脚无法施展才华,久而久之人才会变成庸才。其中一部分人才会努力寻找其他出路,一有机会就跳槽,到能够发挥自己才华的高校去谋求发展,这就出现了第二个更大的危机,即人才资源的流失。这是弱势高校普遍存在的又一发展障碍。优秀师资的短缺与流失在弱势高校往往是相伴而生的,二者相互纠结,恶性循环,造成弱势高校师资水平日益低下,在竞争中越发缺乏活力,从而走向日益弱化。

(三)文化资源品质贫弱

高等教育文化资源是指与高等教育发展相关的科学、知识、观念、制度、法规、政策、环境、氛围等要素。高等教育系统在有了人才资源和物力资源之后,文化资源就成为了必需。

文化在被创造出来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积淀,成为具有能动作用的资源。文化资源的特殊性不仅在于它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需,还在于它对高等教育具有能动作用和导向作用,能在抽象层面作为一只“无形之手”促进或阻碍高等教育的发展。一所大学的氛围是长期积淀的结果,这种氛围一旦形成就会熏陶、感染所有的大学人,对大学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所大学的精神气质和灵魂。可见,弱势高校除了物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方面的诸多弱势之外,最大的弱势就是文化资源的弱势。

弱势高校文化资源贫弱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理念落后,二是制度落后。

纵观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无不是在超越前人和突破落后传统的过程中一步步前进的。这些一流高校之所以能成就今日之辉煌,先进大学理念是核心因素。所谓先进大学理念,也就是对大学本质的正确认识和尊崇,无论何时何地,都毫不动摇地坚守大学乃是探究高深学术的场所,是人类智慧的引领者和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护神这样一种坚定信念,不为功利所动、不被世俗所扰。其实,包括弱势高校在内的多数高校对这种大学理念并不陌生。但在过度功利化和浮躁风气的氛围中,弱势高校不但没有主动坚持和勇敢践行先进大学理念,反而被种种落后观念所束缚,以致沦为先进大学理念的践踏者,为陷入弱势埋下深重隐患。

制度是理念的外在表现,有什么样的大学理念必然会有什么样的大学制度。现代大学制度的实质是以学术为根本旨归的大学制度,也是一种彰显先进大学理念的制度。然而,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和背景,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过程尤为艰难和漫长,至今也难说已建立了完备而成熟的现代大学制度。在弱势高校,与先进大学理念相违背的落后制度更是屡见不鲜。

弱势高校制度落后最主要和最经常的表现是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中,强制性行政权力无处不在,彰显学术权力的制度要么严重缺失,要么形同虚设,毫无作用。如此,教学、科研人员的学术独立性和学术个性非但得不到必要的保护,更严重的是,它使得真正从事学术事业的教学人员、科研人员感受不到学术尊严及人格尊严,反而感受到尊严受伤害甚至是受侮辱。这样一来,学术人员要么忍气吞声,放松乃至放弃对学术的执著追求而虚掷光阴,要么极力向行政系统钻营,追求所谓的“尊严和进步”。久而久之,学术事业势必日益衰落,而学术衰落无疑就是一所高等学府的死亡。时下甚为流行的高校“泛行政化”现象和纪宝成先生批评的“一个科长可以让一个教授毫无尊严”的现象无不说明这种落后制度的普遍性。越是弱势高校,这种落后的制度就越是顽固和强大。

文化资源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虽然没有物力资源和人才资源那么迅速和明显,但文化资源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和制约是深刻而长远的。可以说,文化资源的贫弱是导致弱势高校“弱势”的深层原因。

三、理念创新与制度变革是弱势高校的解决之道

(一)创新高等教育理念,由行政化思维转向学术化思维

高等教育理念,是人们对高等教育本质的认识,对高等教育的理想、信念和追求。高等教育理念主要以内隐形态存在于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当中,它属于高等教育文化资源的一部分。当前我国弱势高校之所以身处弱势,理念落后是其深层原因之一。因此,弱势高校摆脱弱势之困的道路应首先寻求创新其高等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高等教育文化资源品质和文化软实力。

我国现代高等教育自诞生之日就是作为政府机构的延伸和附属而存在的,行政化思维和行政化管理方式是其天然品性。而行政化思维和行政化管理方式恰恰与学术组织发展所必须的自由、开放、包容、多元等品质格格不入。因此,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具有严重的先天不足。如果在高等教育发展中不设法对这一先天不足加以弥补,“泛行政化”会在高等教育领域更加肆虐,高等教育也将异化为不伦不类的怪物,丧失其作为学术组织的发展前途。现代大学起源于西方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是学者为自由探讨学术、保护学者团体利益而建立的学者自治组织,对学术的不懈追求是大学的根本目的。她既不是宗教组织,也不是世俗行政组织。学术目标使她按照学术的逻辑建立起独特的内部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以学术为统帅,形成一种学术协商关系,而不是命令与服从关系。因此,她不仅反对任何外部权力的干预,也反对内部的学术压制与独裁。

由行政化思维转向学术化思维,对于所有高校的发展来讲都至关重要,对于弱势高校及其群体而言,更加重要和紧迫。因为只有学术化思维才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旨归,只有学术化思维才能给高等教育发展带来源头活水。而这种转变本身就是高等教育理念的创新,并且是弱势高校转变弱势、谋求进步最为重要的第一步。

(二)真正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实行一流教育家治校

所谓现代大学制度,其实质就是符合高等教育本质和内在发展逻辑的大学制度,也就是以学术为核心和根本旨归的大学制度。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曾经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然而由于体制、机制及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制约,很多高校并未真正去践行现代大学制度的精神,也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大学制度,而是仍局限于落后的条条框框中亦步亦趋。弱势高校的高等教育理念普遍落后,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方面尤其落后。弱势高校要想改变弱势地位,在创新高等教育理念之后,就应着手建立真正的现代大学制度。这种制度的灵魂是体现民主、自由、平等的学术精神,是努力祛除泛行政化思维盛行的僵化落后的大学管理制度。大学的管理不仅发端于学术管理,而且管理性质、逻辑与核心内容也表现为学术管理。学术管理是大学区别于其他机构管理的基本特征之一。大学管理工作的展开依靠的是健全的制度而不是权力,依靠的是民主协商而不是发号施令,依靠的是科学理性而不是感性经验。因而,去行政化符合大学管理内在的品质与逻辑。

古今中外无数实例已证实,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大学。无疑,大学校长的遴选,应以具有创新思想的教育家为根本标准。建立完善的创新型教育家治校制度,遴选第一流的教育家担任大学校长,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大学首先是培养人才、创新科学的教育机构,因此,大学校长必须首先是懂得教育规律的教育家,而且应该是具有开拓创新思想的教育家。关于这一点,陶行知先生在80多年前就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一文中指出,大学校长既不能是政客,也不能只是书生,而必须是具有创造和开辟精神的人,这样的教育家才算是第一流的教育家。然而,我国现行的大学校长遴选是以学者为标准,而非以教育家为标准。综观当前的大学校长,绝大多数是各学科的学术精英,但学术精英未必是一流教育家。学者治校无可非议,但学者治校与教育家治校有质的区别。无疑,我们需要以巨大的胆识和魄力,冲破各种阻抗因素,尽快建立和完善以具有创新思想的第一流教育家为根本标准的大学校长遴选制度。有了众多具有创新思想的第一流教育家校长,何愁我们的大学不尽快跻身世界一流!何患弱势高校不早日摆脱弱势之困!

创新高等教育理念与真正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两个内涵丰富的范畴,除包含由行政化思维转向学术化思维和实行一流教育家治校这两个维度外,还有许多内容。但毫无疑问,对于高等教育机构尤其是弱势高校而言,这两个维度是重中之重。这两方面做得好,许多后续问题会迎刃而解。因此,这里只重点强调上述两个维度。从高等教育资源角度来看,高等教育理念创新和真正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都属于高等教育资源品质的提升。如前所述,文化资源品质提升所带来的积极变化很可能没有人才资源和物力资源投入的加大带来的积极效果那么明显和快速,但高等教育文化资源是高等教育的灵魂,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之所在。因此,这里提出从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上提升高等教育资源品质,无疑将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弱势高校摆脱弱势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

猜你喜欢
物力人才资源行政化
“人才有价”充分释放人才资源市场活力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高校教学物力资源优化配置路径研究
茶叶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分析
如何深化电力企业物力集约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行政化与去行政化探析
高等学校“去行政化”路径探索
去行政化 必越的关山
“去行政化”破冰试水
准备新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