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图书馆建设的社会教育意识

2013-11-16 02:48陈桂香
图书馆界 2013年6期
关键词:藏书楼藏书观念

陈桂香

(莆田学院图书馆,福建 莆田 351100)

随着近代国人对西方图书馆认识的深入,图书馆的职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古代藏书楼的封闭性和专享性对百姓的大众教化发挥的作用几乎为零。近代的图书馆在存属观念、服务对象、设置定位和收藏对象上都和封建社会的藏书楼有了本质的不同。中国近代图书馆观念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社会教育意识,表现在对图书馆社会教育机构的定位和对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呼吁上。图书馆和藏书楼最大的不同在于近代图书馆不但继承文化保存功能而且向全社会开放普及社会教育。国人对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萌芽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本文重点对晚清图书馆建设的社会教育职能的认识过程予以梳理。

1 藏书楼性质的改变:近代图书馆社会教育兴起的前提

古代藏书楼文化的存在是受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制约和影响的。鸦片战争后,随着封建制度的崩溃和经济的瓦解,藏书楼生存的环境不复存在直接导致封建藏书楼的衰落。

1.1 频繁的战争与动乱对藏书楼的冲击和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文化典籍遭受破坏,各种藏书除了被掠走外,大量散落于民间,流落海外者更是不计其数。与此同时,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动摇了藏书家队伍,冲击了封建文化和宗法制度,藏书楼大规模地损毁,私人藏书流失严重。太平天国革命加快了封建藏书楼的衰落进程,推动了我国近代先进思想和文化的发展。

1.2 封建经济的解体导致封建藏书楼的衰落

战争直接导致社会的动乱和经济的破坏,私人藏书家因家道破落纷纷变卖藏书,大量珍贵文化遗产从少数垄断者向公开化方向发展,这种趋势为近代图书馆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后来这些私家藏书楼大多归入近代图书馆,成为近代图书馆的核心馆藏部分。

1.3 早期的藏书开放思想对封建藏书楼的冲击

藏书楼具有封闭性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人提出了藏书开放的思想,近代图书馆出现了萌芽。清朝道光年间,一位叫国英的藏书家创办了“共读楼”,他认为藏书公开是为了让图书物尽其用对社会作贡献,共读楼主要收藏实用的图书供贫穷书生阅读。另外还有一些藏书家公开自己的藏书供人阅读使用,如江苏常熟“铁琴铜剑楼”,山东聊城“海源阁”,这种行为对后来的藏书家有启迪和示范作用。我国古代藏书家的开放思想和行为,推动了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化。近代图书馆社会教育兴起的前提之一就是藏书楼性质的改变。

2 晚清图书馆社会教育思想的萌芽

晚清西方图书馆观念与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大致经过三个途径完成:一是西方传教士对西方图书馆的介绍以及他们在中国从事的图书馆活动,二是国人对西方图书馆的翻译介绍和宣传,三是国人走出国门对欧美和日本图书馆的考察以及回国后的宣传介绍。传教士创办的图书馆在中国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1 西方近代图书馆文化理念的输入

晚清时期是传教士向中国传播西方图书馆观念开展图书馆活动的主要时期,他们通过传教来传播图书馆观念,在译著中输入西方图书馆方法、观念,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职方外纪》《外围史略》《地球史略》等著作,介绍欧美各国图书馆的一些基本情况,宣传了西方国家的一些文化教育和图书馆办馆理念。

2.2 西方传教士在华创立藏书楼和图书馆

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开始夺取在中国办教育的特权,他们大办教会学校、报馆、教会大学图书馆、藏书楼。建立了许多新式图书馆,如徐家汇天主堂藏书楼、工部局图书馆、上海格致书院、上海圣约翰大学图书馆、武昌文华公书林等,这些新式图书馆促进了图书馆新的思想观念、管理方式的改变,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产生了榜样作用。

2.3 传教士创办图书馆的影响及评价

传教士创办图书馆的活动动摇了古代藏书楼的基础,加快了图书馆的近代化进程。藏书楼对外开放在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转变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

2.3.1 传教士创办的图书馆起了启蒙与示范的作用。传教士创办的图书馆在鸦片战争前开阔了国人的视野,但对图书馆的影响并不大。在鸦片战争以后,国人看到了西方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和先进技术,意识到创办图书馆的必要,洋务派和维新派人士在19世纪末开始宣传和筹办新型的图书馆。传教士创办新型图书馆的活动,促进了西方图书馆先进理念和管理方法的传播,加快了中国图书馆近代化事业的发展。

2.3.2 传播了西方图书馆建设的先进模式和管理思想。教会图书馆馆舍精美、馆藏丰富、设备和管理方式先进,在图书收集、管理与利用等方面有完整的组织方式和系统的分类目录体系,促进了中国图书馆界的传统思想及服务观念的变革与进化,近代图书馆完整地移植了当时欧美各国的图书馆制度,读者形成了利用图书馆藏书的理念,创办图书馆形成的社会观念影响了中国近代图书馆的构建。

3 图书馆社会教育立场观念产生的积极因素

清末时期,图书馆观念开始以输入文明、开通智识为主要内容加以确立,得到了社会各界积极的响应和热情的倡行,欧美风雨的浸润,日本文明开化的影响,这些对近代图书馆社会教育观念的产生起了积极的作用。

3.1 清末知识界对图书馆的探索和社会教育职能认识的不断深化

我国近代图书馆蜕变于古代藏书楼,历经了公共藏书楼的过渡,与古代藏书楼最根本的不同就是图书馆具有了“开民智”的社会教育职能,建立图书馆的社会教育事业。

3.1.1 以“开民智”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教育思潮的出现。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很多知识分子和官员开始探讨一些救国良策。清政府大力兴办新学,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一些早期维新派和改良思想家如王韬、郑观应、郭松焘、薛福成、马建忠等在出国游历中看到了新式图书馆和古代藏书楼之间的差异,主张通过开书藏、设报馆等方式开启“民智”。在这些早期维新派当中,郑观应提出了建立公共图书馆,初步认识到了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建议购藏中外有用之书,广开公共藏书楼,他的思想和观念使中国近代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发展具有了质的飞跃。

总之,洋务运动时期的知识分子、早期维新派认识到西方国家图书馆的重要作用,发出了藏书开放以启迪民智的呼声。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实地考察和研究西方近代图书馆的模式,为创立近代图书馆提供了大量先进的经验资料,他们通过著书立说的传播介绍和思想鼓吹来加速古代藏书楼向新式藏书楼的转变。

3.1.2 知识界对图书馆有益于民智的呼吁。甲午战争惨败后,有识之士认识到振兴国运需要有高素质的广大民众做后盾。于是开始关注提高国民素质,形成了“开民智”的社会思潮,我国近代社会教育思想开始萌芽。有识之士把“开民智”以传播新知当成主要方向,图书馆成为开启民智的教育机构。“开民智”思想的提出是中国近代重视社会教育作用的先声。

当时维新志士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大力兴办学校、建立图书馆等,认为应把图书馆作为“开民智”的一种社会教育机构加以推崇,创办图书馆是传播新思想、新知识以改变旧风气的重要措施,以康、梁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积极倡设公共藏书馆,维新派创办强学书藏,此时学会藏书楼是一个新型的藏书机构,所藏书目主要是收集天文地理等西学书籍;读者的范围也扩大了,是以开启民智为己任的教育机构,对所有公众开放;借鉴西方的图书馆管理制度,规定了开放时间,制定了规章制度,创立改良藏书管理方式。强学书局具有了中国近代图书馆的雏形和特征,它的建立加快了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变的步伐。所以,学会藏书楼的出现是我国近代图书馆社会教育事业的起步,为近代图书馆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标志着我国近代图书馆社会教育思想进入萌芽时期。在维新派人士的倡议下,广开藏书以启迪民智的思想得到政府官员李端棻的呼应,他首倡建立学堂和藏书楼,知识界对开办公共藏书楼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设想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此后新办的大批新式藏书楼推动了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3.2 知识界对西方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的认识

以鸦片战争为契机,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人通过翻译书报、出国考察,深化了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认识,加快了近代图书馆的发展。林则徐在《四洲志》中详细介绍了欧美各国的图书馆,成为最早介绍西方图书馆情况的文字,促进了国人以传播知识、培育人才的图书馆观念的萌芽;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也描述了欧美各国的图书馆和藏书情况。他们对西方图书馆的介绍,注意到图书馆的“公共”公用性质和开放程度,反映出对西方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模糊认识。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一些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开始走出国门考察欧美等国的情况,其中包括西方的图书馆情况。此时,近代知识分子通过自己亲身体会,对图书馆进行全面考察与介绍,清晰认识到图书馆与国民素质、国家富强的密切关系。欧美国家图书馆多注重文化普及民众教育,具有现代的图书馆观念。郑观应在其《盛世危言》中专列“藏书”一卷,他提出了广建藏书楼,购藏中外有用书籍,应充分发挥藏书楼的社会教育作用,面向社会开放。知识界对西方图书馆的考察和思考,认识到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成为后来国人倡导图书馆的思想来源和实践参照。

甲午战争后掀起了一场“开民智”的思潮,图书馆观念以面向大众、传播新知、开启民智为主要内容。维新人士为了宣传变法,倡导维新,广建学堂,具体地提出了创办公共藏书楼的思想,认识到图书馆具有向广大民众传播新知识、新思想的社会教育功能,在强学会中成立了强学书藏。总之,知识分子清晰认识到西方新式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为近代图书馆的创建提供了经验资料、舆论基础。晚清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认识与定位决定于当时社会教育思潮,近代知识分子开启了全面向西方学习的进程。

3.3 欧风美雨的浸润和日本文明开化的影响

3.3.1 欧风美雨的浸润。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大量兴办教会学校、图书馆。这些西式图书馆成为中国第一批超越了旧式藏书楼窠臼的新型图书馆,其先进的管理方式对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兴起起到了示范和促进的作用。

我国对西方图书馆最早的思想认识都取材于传教士的著作,比如林则徐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畲的《瀛环志略》等,先后提到欧美各国图书馆和藏书楼。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掀起了洋务运动,一些知识分子游历了一些欧洲国家,考察、介绍先进文化和西方图书馆,他们所写的游记、考察报告等虽偏重于描述所藏图书、建筑、摆设等情况,但也注意到了图书的来源及为公众服务的特点,为创立中国近代图书馆提供了大量详细的经验资料,对后来我国近代图书馆社会教育事业的兴起产生了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欧风美雨的浸润带来了西方图书馆观念,同时开启了我国对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的认识。一方面,西方传教士在我国建立了西式图书馆,打破了古代藏书楼的模式;另一方面,一些知识分子通过在国外的游历、学习感受到了西方图书馆在管理和教育民众方面的先进性,为我国藏书事业带来了新的理念,对我国近代图书馆早期的社会教育事业起了积极影响。

3.3.2 日本文明开化的影响。甲午战败,我国开始注重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进而培养新民。日本的教育思想开始传入中国,还引进了文明开化事业,建立图书馆,留日学者影响了我国近代图书馆社会教育事业。

首先,“图书馆”一词源于日本,这个名词在我国开始传播,对我国近代图书馆的社会教育事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次,是思想和实践上的影响,梁启超“广开书藏”启迪民众的社会教育思想和建设藏书楼的实践,都与他在日本期间的学习密不可分。大批留学生归国,把服务于全体国民的图书馆社会教育思想带回国内。在他们的推动下,完成了从藏书楼到近代图书馆的转变,使近代图书馆自诞生起就找到了以社会教育而定位的正确发展方向。

日本对我国近代图书馆社会教育形成的影响,还来自翻译和学习有关日本社会教育的书籍。关于日本社会教育的文章比如梁启超的《论图书馆与开进文化—大机关》对图书馆的功能进行了介绍,突显了其“开民智”的社会教育职能。1902年,由日本佐藤善治郎写的社会教育著作《社会教育法》中,把图书馆看作社会教育的机关,认为图书馆“为社会教育的羽翼”。总之,日本的文明开化对我国初期近代图书馆社会教育事业的影响是积极的,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成为我国近代社会教育理论和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4 结语

晚清时期至20世纪初,我国对图书馆教育职能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甲午战争以前,早期维新派如林则徐、魏源等人,初步认识到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但图书馆阅读对象仍然是读书人。甲午战争以后至20世纪初,晚清社会各界人士明确意识到图书馆的社会教育作用,图书馆从单一的文献收藏机构转化为民众教育机构。我国近代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形成与演进,深深地影响了后世图书馆的发展。

[1]任继愈(主编).中国藏书楼[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2]郑观应.盛世危言[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3]胡俊荣.论早期维新派的图书馆学思想[J].图书馆学刊,2001(4):56—57.

[4]范玉红.清末新政倡行图书馆的立场与贡献[J].图书与情报,2006(4):123—125,131.

[5]疏志芳.近代中国对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认识的嬗变[J].图书情报知识,2008(1):45—49.

猜你喜欢
藏书楼藏书观念
坚持系统观念
小毛驴藏书
马宗融先生的时间观念
当观念成为艺术
简论明代中期的学校藏书楼
为巾帼藏书发先声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
藏书楼
藏书楼开出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