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兆麟
(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广西 桂林 541004)
数字环境下,大学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有了很多创新,如学科服务、移动服务、智慧服务等,但作为传统的基础服务——阅读服务,由于服务理念的落后、服务机制的缺失、服务手段的不及时跟进,造成了阅读服务过程中不少的缺陷、盲点,导致了阅读服务效率低下、学生阅读风尚不浓的不良局面,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的成长。如何克服这些缺陷与盲点,突破原有的服务理念,建立新的阅读服务机制,全面提升阅读的效率,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应该成为大学图书馆当下重点研究与解决的课题。
大学之大不在于它的面积大、规模大,也不在于它的建筑高,而在于它巨大的包容性和学术与思想的独立性。北京大学前校长蔡元培先生曾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办学理念。北京大学不仅包容了旧学代表和拖长辫、着异服的前清遗老,更包容了接受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进步青年教授。在这里,人们可以自由地学习,自由地讨论、争论,真正做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在大学里,可以培养一个人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可以培养一个人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这也是大学与中学最大的不同。而这些思考方法的训练与思维能力的获得,除了在课堂上倾听老师的讲授,阅读是必不可少的。阅读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而且有助于人们扩大视野和知识面,有助于人们树立终身学习的习惯与理念,有助于人们高尚情操和优雅气质的形成。所以,在大学里,一直以来,教师们都强调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为大学资源和信息中心的图书馆也十分重视阅读服务的开展和推广。
数字环境下,为了配合学校的发展和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的需要,各大学图书馆纷纷推出了新的服务举措,如大力开展学科服务,切实加强与各学院的联系,了解其资源需求;积极了解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努力嵌入教学和科研当中;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主动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在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上引入智慧图书馆管理理念,等等。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服务被严重地边沿化,不仅不受重视,而且缺乏全盘安排,服务的方式与内容单调乏味,与多数图书馆丰富多彩的学科服务、移动图书馆服务、智慧服务相比,颇为逊色。对这些缺陷与不足,我们必须认真分析、总结,才能使传统的阅读服务有根本性的改变,从而与图书馆其他工作齐头并进,获得均衡发展。
2000年以来,各高校图书馆为了提升服务层次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彰显图书馆在高校教育特别是科研中的作用,纷纷设立了学科馆员,成立了学科服务部,重点倾向于加强对各学院老师相关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一时间学科服务风光无限。而作为高校图书馆的一项基础服务——阅读服务却受到了冷落,从馆领导到普通员工对此项工作都不重视。有的只是象征性地做些表面工作。虽然在图书馆的橱窗做新书介绍与推荐,但有时半年都没有进行过更新。例如从去年12月做出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莫言的宣传专版至今都没有更新过。
作为一个大学图书馆来说,阅读服务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如何把这些丰富内容适时地介绍给在校大学生,不仅需要做出一个合理的判断和选择,更需要做出一个科学的计划。然而,很多图书馆随意性很大,既没有月度计划、季度计划,更没有年度计划。试想,一个缺乏计划的阅读服务能把工作做到有条不紊、循序渐进而又重点突出、效果显著吗?
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服务绝不是介绍或推荐几本新书、好书那么简单。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图书馆会下很大力气研究社会发展的趋势,研究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研究在校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在不同的时段推出不同专题的内容给大学生,让大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及兴趣,再结合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然而,根据调查,不少大学图书馆极少能做到这一点。大学图书馆分别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个性化阅读服务和指导太少,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对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服务基本没有留下多少印象,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大学图书馆阅读服务的不足。
长期以来,很多图书馆本身对阅读服务的认识都一直停留在比较低的层面,总以为图书馆开展阅读服务无非就是做好下面这些工作:一是新生入学时给他们进行图书馆入学教育,二是在日常工作中不时地推出或推荐一些新书、好书,三是结合世界读书日或馆内、校内开展的文化活动请一些专家或老师作有关读书的讲座,等等。很显然,这样的阅读服务理念只适用于传统图书馆年代。如今已经进入数字时代,阅读服务的理念也应该得到及时的更新。譬如,在泛在环境下,根据其特征和要求,信息无处不在,服务(包括阅读服务)也应该无处不在;另外,现在还是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向学生推荐的书目也应该是多向度和多维度的,反映多种价值取向的;再次,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多种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服务的时候既要认真地考虑学生的专业问题,也要考虑学生的兴趣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到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问题,从而做到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服务。只有阅读服务的理念提升了,阅读服务的空间才能得到进一步拓展。
传统的阅读服务存在着随意性大、缺少计划性、阅读服务内容有限、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在数字环境下,对阅读服务有着新的要求,图书馆就应该在阅读服务的计划、内容、针对性等方面作一个全盘考虑,努力使阅读服务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运行机制。譬如在某个时期内(一年或一个学期),安排哪些内容(橱窗的)、哪些讲座(请什么人)、替补方案是什么,具体工作谁来执行,谁来监督,等等,都要有整体方案和计划安排。只有做好组织、领导、执行、监督等环节工作,才能建立健全阅读服务机制,从而保障阅读服务在计划中有序进行。
数字环境下,阅读服务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时间上,可以实现24小时全天候服务。空间上,则可以实现从物理空间向网络空间的跳跃和延伸。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数字环境给予的便利条件,进一步做好阅读服务工作。
3.3.1 利用网络条件,搜集各大门户网站的读书栏目,集中呈现给读者。各大门户网站为了丰富网站的内容,提升网站的文化品位,纷纷开设了读书频道和栏目。如新浪、搜狐、网易、凤凰网、新华网等,这些国内甚至国际都知名的网站开设的读书频道和栏目众多,内容丰富,并各具特色。如新浪读书的“原创”“都市”“言情”;搜狐的“字里行间”“听书”“文化”;凤凰的“电子书”“读书会”“读药”“开卷八分钟”;新华网的“名家荐书”“阅读导师”“品牌出版社”,等等。可见,这些网站都不惜力量来打造读书栏目,因为他们深知读书的意义和作用。利用好这些读书栏目,无异于在大学之外又找到了一所大学,在课堂之外又找到了更多良师。然而,遗憾的是,根据我们调查问卷得到的信息,在校大学生包括硕士生,多半不知道这些门户网站开设有这些读书频道和栏目,更不用说很好利用了。作为一个数字环境下的图书馆馆员,特别是学科馆员,如何搜集、整理、提炼这些门户网站优秀的读书频道和栏目,并以一种恰当的方式推介给学生,成了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3.3.2 将国内外著名人士的博客地址或博文集中呈现给读者。自从网络博客兴起以来,各行各业各个层次的人士纷纷开设了自己的博客。通过博客来表达和展现他们对事业的探索、对社会的批判、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个人情绪的抒发,等等。由此,普通老百姓才能借助网络实现与各路专家、学者以及持各种不同观点和思想人士的零距离接触。以前花钱都难请来作演讲或报告的专家、学者,现在足不出户,人们便可领略他们各自独特的思想和智慧,分享他们各自不同的事业成就以及人生经验。大学里的良师是有限的,而大学围墙之外的智慧人士却是无限的。倘若我们把大学之外的各路智慧人士、思想人士也纳入大学生学习的对象,将他们对社会、对人生、对自己的思考与观点也纳入大学生的学习范围,那不正是大学“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又一体现吗?因此,搜集、整理各行各业知名的或富于个性特点的各路人士的博文或博客地址,将其集中呈现给大学生,让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的对象和内容,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让我们从专业的角度来分享一下那些著名的博客。著名的情感专家、畅销书作者木子李(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1292400222),以“如果不能亲手为她穿上嫁衣,那么请停下正在解她衣扣的手”为博客座右铭,写下了大量的情感(特别是两性)博文。其博文以观点鲜明、语言犀利、分析细腻、入木三分为特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在两性问题上遇到挫折或困惑的读者,如果能认真阅读她的有关博文,必将受益匪浅。中国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http://blog.sina.com.cn/liyinhe),深受西方思想影响,其性学观点大胆而赤裸,常给人振聋发聩之感,如她的“性的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卖淫非罪化加禁止公务员嫖娼是最佳政策选择”“取消聚众淫乱罪会败坏社会风气吗”等博文,观点大胆,对传统观念有着很大的颠覆性。知名财经评论家、财经专栏作家叶檀(http://blog.sina.com.cn/yetan,全部博文3158篇,截至2013年8月27日),对中国经济大势、经济问题的研判,让人不由自主地对她仰慕几分,她的著名博文有:“上交所反思错了方向”“刺激没有用,土地卖完才有真正的房产税”“不动产登记难于上青天”。再以郎咸平中文网(博客)为例(http://blog.sina.com.cn/lxp3a5a),从随手拈出他的几篇博文:“为了南海永久和平,我们迫切需要一场战争”“三十年来拜金主义腐蚀掉了中国人的灵魂”“发改委专家批中石油中石化制造油荒拥兵自重”等,我们强烈感觉到,郎咸平在国内经济学以及社会学界其观点可谓大胆鲜明,常常敢向政府或主流意识形态进言,他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独立人格、敢于直言的人,虽然他的每个观点不一定都是对的,但他那种不吐不快的性格确实常常给人痛快淋漓的感觉。而上述观点和文章则是在传统的课堂上听不到的。自觉地或有意识地阅读各种思想人士的博客(文),将非常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独立的思想品格和人格,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阅读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其大学阶段甚至整个人生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作为大学图书馆来说,不应该只追求某些所谓的高端服务,更应该静下心来,不断摸索和创新阅读服务的方法和思路。
[1]许智宏.弘扬大学精神 培养创新人才[M]//尹明华.激荡:文化讲坛实录2.北京:上海三联书店,2007:7.
[2]木子李.博客首页[DB/OL].[2013-10-12].http://blog.sina.com.cn/u/12924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