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基于文献传递馆员个人社会关系资源的理论分析

2013-11-16 02:48:47
图书馆界 2013年6期
关键词:馆员成员文献

赵 庆

(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图书馆,湖北 孝感 432000)

1 引言

知识转移是图书馆联盟中的重要行为问题之一。从外在形式上看,知识转移都是通过图书馆联盟内的制度设计来实现的,在一定程度上,图书馆联盟成员之间稳定合作的关系由彼此掌握的知识资源互补性高低来决定。但是实际经验告诉我们,拥有较高知识专用资产的图书馆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最牢固的,而是一些相对拥有较少知识资源的图书馆之间建立了更为信任和紧密的联系。良好的知识转移是以图书馆联盟成员之间的高度互信互惠为前提的,而导致它们形成这种牢固关系的,并不是图书馆联盟内部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也不是由它们自身掌握的资源互补性高低来决定的,而是主要取决于图书馆联盟内部成员馆之间的非正式关系。

图书馆之间的业务往来和交流合作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直接决定着图书馆之间的联系紧密度。从这个方面出发,我们可以得知:图书馆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要与其他图书馆建立紧密的关系网络。从图书馆联盟方面来看,图书馆联盟内部成员馆之间的正式与非正式关系是它们开展各种合作的基础,这决定了图书馆联盟未来的发展,尤其对图书馆联盟的知识转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文献传递馆员个人社会关系资源在图书馆联盟研究中的缺失及重要意义

虽然国内外学者开始高度重视图书馆联盟成员馆之间的关系对其知识转移的影响,但是从当前所搜集到的相关研究文献来看,大多研究都是从制度层面来开展研究,很少有学者将图书馆纳入到一个关系网络中去研究其的知识转移机能。换言之,从文献传递馆员个人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研究图书馆联盟知识转移问题,当前国内理论界还存在较大空白。从中外研究文献来看,大多学者对联盟图书馆之间关系的描述和分析,都采用了定性分析的方法,其中沿用最多的是从宏观层面上来研究不同图书馆之间的关系和沟通效率,最主要是从通信次数来衡量。但从根本上来说,图书馆联盟成员馆之间的关系其实最终归结为文献传递馆员间的社会关系,如果脱离了文献传递馆员之间的互动,图书馆联盟成员之间的知识转移也就成为无本之木。因此,上述关系测量方法忽略了人的社会关系属性。

同时,我们还知道,图书馆自身是没有生命和思想的,图书馆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内部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来建立。因此,文献传递馆员之间的非正式关系直接决定了图书馆之间的知识转移程度和深度。如果文献传递馆员之间建立了比较稳定的社交关系,那么就有助于提升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和沟通程度,这对于知识转移来说是十分有利的。但是从中外研究情况来看,对于图书馆联盟知识转移的研究尚未从这个层面来着手。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研究图书馆之间的知识转移问题,不仅要从宏观上来把握,还要深入到微观层面即个人社会关系资源角度来剖析。

从个人角度来深入分析图书馆联盟知识转移效率,这对于拥有众多图书馆的我国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从制度以外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图书馆联盟的合作是建立在正式契约之上的,但是制度规制毕竟是有限的,在许多方面还需要发挥非正式关系的作用才能够起到显著的作用。因此,本文从个人社会关系资源层面来剖析图书馆联盟内知识转移,有助于提高图书馆联盟知识转移效率。

3 研究现状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图书馆联盟主要采取以下两种合作形式:一种是一对一的合作模式,即两家图书馆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加强业务沟通和交流;另一种是若干图书馆通过制定契约的方式来建立一个合作联盟,这就是网络联盟。前者是从双边关系来着手分析,而后者则是从网络关系来进行探究。

3.1 一对一合作联盟研究忽视了诸多程序和内容

关于一对一合作联盟关系的研究中,已开始有人尝试从关系资源的角度来研究知识转移问题,但是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全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方面,没有深入个人关系资源来分析知识转移效率之间的内在规律,没有明确影响其关系的具体因素。另一方面,对个人关系资源与图书馆关系资源的认识不足,片面地理解为前者的加总就是后者。要全面分析个人关系资源对联盟的影响,就要从多个角度和层次来入手,即准确认识个人关系资源与图书馆关系资源之间的关系。宏观是由微观单元构成的有机整体,但不是简单的相加,这种积累和加总是遵循一定的函数关系的,在加总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质的飞跃。因此不能简单理解为若干个人关系资源汇总成为图书馆关系资源,只有将个人关系资源经过一定的转化和配置之后,才能够成为图书馆关系资源的构成。因此,十分有必要研究和分析个人关系资源是如何加总形成图书馆关系资源的。

3.2 网络层次联盟研究忽视了正式网络背后隐藏的非正式网络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图书馆联盟关系分解成为个体关系的简单加总,而是通过一定关系汇总而成的网络关系。网络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种是宏观层面的网络角度,它主要是图书馆联盟整体性问题的演变规律的研究;另一种是以单个单元为中心的网络角度,比如从某个图书馆角度来分析问题,以它为中心来分析图书馆联盟内部成员馆之间的联系,这也是国内外开展相关研究时习惯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本文接下来的研究也将采用这种方法。

在以某个图书馆为中心形成的图书馆网络中,如果图书馆之间的联系建立在正式制度之上,则可以视为正式网络。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在这种正式网络关系背后,还隐藏着一种非正式网络关系,即文献传递馆员之间建立的私人关系网络,它带有十分明显的私人性特点。非正式网络总是依附于正式网络而存在的,它好比是一个金币的正反面,当前大多研究都将焦点集中在正面,而很少有人关注到反面。从当前搜集到的文献来看,只有少数学者针对图书馆成员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探索,但是这些研究都没有深入到图书馆之间的网络关系,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线索,即图书馆内部的个人关系资源是影响图书馆联盟网络关系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研究图书馆联盟知识转移问题时,必须要同时从两种网络着手研究。值得一提的是,这两种网络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保持着密切的交叉和接触,因此也要高度重视这方面的问题。

从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从个人关系资源的角度来剖析图书馆联盟内部的知识转移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和深化图书馆联盟的研究,但是要全面推进这方面的研究还要解决诸多问题。本文在明确了个人关系资源对知识转移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从一对一的图书馆联盟关系着手,深入分析个人关系资源与知识转移之间的内在规律和协调机制,同时再从联盟网络的角度来建立理论框架,来探讨附属在正式网络之后的个人关系资源与知识转移的关系。以上述理论为研究基础,可以为我们提供一条从微观层面深入宏观层面的清晰道路,以此加深我们对图书馆联盟知识转移的认识。

4 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

4.1 个人关系资源与知识转移的界定

个人关系资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个人作为宏观网络中的单元形成的具备网络属性的关系资源,另一类是一对一互动形成的关系资源。前者主要从一对多的关系中来剖析网络总体特征,后者则关注一对一的关系本身。为了提高研究工作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关于网络资源的研究本文将立足于网络关系紧密度和网络构成单元特点来探讨,而对于一对一关系资源,可以从个人关系的信任、感情以及沟通层面来着手分析。本文对这两种关系资源的定义,可以在具体分析工作中运用,前者适合用于若干个图书馆组成的联盟知识转移研究,而后者适合于两个图书馆组成的简单联盟知识转移的分析。

通常来说,知识转移是指从知识库中提出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的知识,并将其转换为程序的过程。本文所指的“知识转移”,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是知识库存量的变化情况;另一方面是对现有知识的提升和发展,即通过交流与学习从其他图书馆得到各种有用的知识经验。由于无法准确衡量知识库的存量,特别是存在隐性知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从挖掘现有知识存量的角度来审视知识转移是无法实现的。当前,国内外学者都是从知识转移效果的角度来研究知识转移问题,为了提高本文研究的可操作性,本文研究也采用上述做法,即从知识转移效果来研究知识转移问题。

4.2 一对一合作联盟中的知识转移

4.2.1 知识转移的调节机制。联盟图书馆文献传递馆员之间如果建立了紧密的私人关系,则会有效促进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这有利于提升知识转移的效果。不难理解,文献传递馆员个人关系资源越丰富,越有利于提升知识转移效率。具体而言,存在三种主要因素影响这种关系的发展:首先,主要取决于隐形知识的占比和分布结构。如果通过加强显性知识的共享和交流就能够提高总体知识转移效果,那么这完全可以通过常规性的工作交流机制来实现。但是要是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和交流,就要充分发挥个人关系资源的作用,因为要帮助获取知识的个人了解隐性知识的位置、所有者和知识储备情况,就必须要发挥个人关系资源才能够实现。其次,图书馆联盟内部成员馆之间相互替代程度。如果一家图书馆很容易被其他图书馆取代,那么它的结盟关系也容易转到替代者身上,即使不存在隐性知识转移的前提下,图书馆也倾向于为避免被取代风险而采取降低知识转移的措施,因此会降低知识转移效果。最后,图书馆联盟内部资源与能力的互补性。如果图书馆联盟成员馆之间存在较高的互补性,那么成员馆之间的合作就会变得比较清晰明了,但是一旦失去了这种特征,成员馆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就会显著降低。由于存在这种担忧,成员馆都会采取一定的措施阻拦对方从自己身上获得有优势的知识资源,这显然会阻碍文献传递馆员之间私人关系的建立。

4.2.2 知识转移得以实现的中间过程与转换机制。联盟图书馆馆际互借形成的私人关系,不一定会直接成为有利于图书馆联盟知识转移的资源。因此,要真正发挥私人关系对促进知识转移效果提升的作用,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首先,个人在情感上愿意将这种关系用在工作当中,从而在工作中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其次,要在个人意愿基础上,将私人关系上升到图书馆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使其真正成为图书馆的工作资源,从而有效为图书馆所用。一旦无法满足上述条件,私人关系对于图书馆知识转移也就毫无意义了。

4.3 联盟网络中的知识转移

在研究图书馆联盟间知识转移问题时,也可以针对网络内容开展研究。例如,成员馆多样性越明显,越有利于促进知识转移;同时,还可以针对成员馆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情况进行研究,如果成员馆之间没有保持很密切的交流与联系,则根据网络理论中的结构洞观点,该联盟网络就是一个高效的结构洞网络,成员馆之间的异质性比较明显,各自的知识储备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则中心图书馆可以从中获得良好的知识转移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知识转移需要形成不同类型的图书馆联盟,并通过引导联盟成员建立有利于促进知识转移的关系,打造以知识共享为中心的图书馆联盟,同时根据成员馆的特点和属性来描述网络的总体特征。除此之外,可以在已建立起来的网络基础上不断加强不同对联盟关系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扩展个人关系网络。可以采用传统的方法来研究这种非正式关系网络,主要从网络结构来着手开展分析。我们还要注意到正式网络与非正式网络之间存在的各种交叉关系。根据相关理论的分析可以发现,如果正式网络具有更多复杂的多样性、互补性,并且文献传递馆员之间能够建立各种非正式关系时,能为知识转移创造前提条件。具有这种结构的网络可以显著提升图书馆联盟知识转移效果。换言之,将非正式网络与具有复杂结构的正式网络相融合之后,会提高图书馆联盟知识转移的效果。

5 结语

总体而言,本文的研究内容可为今后开展图书馆联盟研究工作提供新思路。可以将上述研究成果直接在图书馆联盟的工作中加以检验,如为了提高知识转移效果,怎样去引导文献传递馆员建立非正式关系?应当建立一种什么样的中间过程机制,最大程度利用个人关系资源来提升图书馆联盟的合作效果?在不同正式网络联盟模式下,文献传递馆员采取怎样的个人关系策略才最有利于促进图书馆联盟之间的知识转移?等等,这些研究课题都能够为提升图书馆联盟的管理和绩效提供理论支持。

[1]Gulati,R.Does familiarity breed trust?The implications of repeated ties for contractual choice in alli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5(38):85—112.

[2]范亚芳,廉 清.资源共享与图书馆联盟绩效评估互动关系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7):14—16,60.

[3]刘卫利.图书馆联盟分类及运行模式差异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8):80—82,52.

[4]崔 萌.图书馆联盟成员馆间信任关系的培育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5):20—23.

[5]Granovetter,M.Problems of explanation in economic sociology[C].In Networks and Organizations,N.Nohria and R.Eccles(eds).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Boston,MA,1992:25—56.

[6]郭小芳,刘爱军,樊景博.知识获取方法及技术实现[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S2):187—189.

[7]Argote,L.and Ingram,P.Knowledge transfer:A basis 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firms[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2000(82):150—169.

[8]吴颖红.试论图书馆联盟的知识获取[J].图书馆学研究,2010(5):54—56.

[9]Burt,R.Structural holes: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M].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78.

猜你喜欢
馆员成员文献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速读·下旬(2021年11期)2021-10-12 01:10:43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大东方(2019年12期)2019-10-20 13:12:49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海政报(2018年1期)2018-07-09 05:50:56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青海政报(2017年7期)2017-07-24 14:14:41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商情(2017年1期)2017-03-22 16:5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