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波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人民医院麻醉科,陕西 延安 716000)
小儿(2~5岁)因年龄小、体重低及特殊的呼吸道结构,固对小儿麻醉中呼吸道的管理提出较高的要求。本研究通过臂丛神经阻滞和氯胺酮麻醉的比较,了解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麻醉中的优势,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80例患儿,年龄2~5周岁,ASAⅠ~Ⅱ级,行上肢各种手术,手术时间约为1~3 h,随机分成两组,臂丛神经阻滞组(A组),氯胺酮麻醉(B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年龄、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患儿术前均肌内注射阿托品0.03 mg/kg,入室后给予咪唑地西泮0.02 mg/kg,特殊情况下,可少量给予氯胺酮肌内注射或七氟烷吸入,安静入睡后,行神经阻滞。A组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分别给予肌间沟、腋路神经阻滞。根据体重及患儿的一般发育情况,于穿刺部位穿刺成功后给予2%利多卡因4 mg/kg,0.75%左布比卡因2 mg/kg,混合液8~15 ml,注药完成后,持续心电监护,维持1 L/min持续氧气吸入。B组除术前用药外,术前2~3min静脉给予氯胺酮2 mg/kg,维持麻醉。依手术强度需要,术中可追加氯胺酮、芬太尼、咪唑地西泮的用量。持续氧气吸入,流量1~2 L/min,维持呼吸。需注意的是,小儿麻醉需常规备好喉镜、气管导管、吸痰管、做好随时插管准备。术中患儿肩下垫薄枕,使肩部抬高4~5 cm,使头部稍后倾,维持气道通畅。
1.3 监测指标:监测记录患儿入室后(T1),麻醉完成后(T2),手术开始后10min(T3),手术结束时(T4),术后10min(T5),HR,麻醉恢复过程中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
A组 T2~T4较 T1是 MAP明显降低,HR减慢(P<0.05);与B组比较,T4、T5时 A组 HR减慢,MAP降低(P<0.05);A组术毕清醒的时间为(60±15)s,B组术毕清醒时间(240±120)s,A组清醒时间明显较B组短。
A组有2例术中分泌物较多,吸尽分泌物手术顺利进行;B组术中有3例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吸尽分泌物,手术顺利进行;还有1例,分泌物量多,有一过性缺氧症状,术中追加阿托品一次,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术中各时点MAP和HR的变化()
表1 两组患儿术中各时点MAP和HR的变化()
注:A组中与T1比较,①P<0.05;与B组比较,②P<0.05
指标 组别 例数 T1 T2 T3 T4 T5 MAP(mm Hg) A组 40 86±4.3 73.3±4.7① 78±5.1① 78±5.3①② 80±4.8②B组 40 87.2±5.0 75.1±4.9 86±4.7 88±4.2 94±6.3 HR(次/min) A组 40 140±10.7 140±12.3① 127±9.3① 145±10.3①② 143±9.2②B组 40 140±11.0 136±14.1 132±9.7 135±9.2 137±10.3
臂丛神经阻滞与氯胺酮全身麻醉相比,具有对气道分泌物影响小、患儿由于耐受力好、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1]。患儿由于年龄小,易致呼吸抑制,而臂丛阻滞的应用,很大程度减少了呼吸道分泌物的产生,而使呼吸道的管理,变的简单易行。
臂丛神经阻滞时引起的心血管反应较氯胺酮麻醉轻,A组术前、术中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B组术中心率、血压变化显著,术中常需要追加氯胺酮及辅助用药,才能维持麻醉。从两组情况来看,A组用量小,且术中常不需要追加药物用量,所以术后清醒快,易于恢复,对患儿影响小。
臂丛神经阻滞因用药少且量少,术后并发症少,苏醒快;氯胺酮因用量大,且常追加用芬太尼、咪唑地西泮等辅助用药,而使苏醒慢、并发症多,所以臂丛神经阻滞应用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大大减少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3]。
[1]仲 山,张斯壁.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比较[J]. 临床麻醉学,2010,26(1):263.
[2]蔡 萍,叶振海,马惠珍.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2010,26(2):262.
[3]陈怡绮,网英伟.小计量氯胺酮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J]. 临床麻醉学,2010,26(2):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