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珍
(眉山市彭山区人民医院,四川 眉山 620860)
近年来,老龄化问题的日渐加重逐渐增加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人数,而各种围术期手术因素不可避免的会对机体产生较为强烈的应激反应,如手术、麻醉和疼痛等[1]。本次研究选取了在我院就诊的90例年肠癌手术患者,以其作为分析对象,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肠癌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根据不同的麻醉深度将其分为浅度麻醉为A组、中度麻醉为B组与深度麻醉为C组,各30例。其中,A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1.1±2.8)岁;B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9~81岁,平均年龄(70.9±2.9)岁;C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9~80岁,平均年龄(71.2±2.6)岁。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和签署知情同意书。(1)纳入标准:纳入标准:患者的标准体质量处于±20%范围以内,ASAⅠ~Ⅲ级;术前没有患有严重的心脏、肝肾疾病;(2)排除标准:将严重酗酒和滥用药物的患者排除;将术前1周内使用对影响神经系统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药物的患者排除。
手术开展之前,全部患者禁止摄入任何的食物和水,进入手术室后需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特征进行严密的监测,如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和无创电压,以此将静脉通道建立起来,对患者额部的皮肤进行彻底清洗,然后将三个Narcotrend专用电极放置在额部并进行单通道监测;通过静脉输注药物的方式进行麻醉诱导,输注0.04 mg/kg咪达唑仑、0.3 mg/kg舒芬太尼、0.6 mg/kg罗库溴铵和1.5 mg/kg丙泊酚,设定初始血浆丙泊酚靶浓度为2.0 ug·kg-1,为维持麻醉深度,手术中需要持续泵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深度的监测可以借助BIS,浅度、中度和深度麻醉的BIS分别维持在55~60、45~54和35~44之间。术中血压如果超过140/90 mmHg或者增高超过基础值30%,则判定为高血压,若血压低于90/50 mmHg或降低超过基础值30%,则判定为低血压;心率过速: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心动过缓:每分钟心率低于50次[2]。
手术过程中血压和心率均维持在上述范围以内,有必要进行调整时可以使用的药物主要有去氧肾上腺素、亚宁定、麻黄素、爱络和阿托品;在结束手术前的半个小时内肌松药可以停止使用,前20 min丙泊酚的靶浓度可以开始降低,麻醉深度维持在C0~C2之间即可,一直到手术结束都需要持续输注瑞芬太尼;手术中二氧化碳的气腹压力需要维持在14 mmHg以上;术后全部患者都可以进行静脉自控镇痛。
分别在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时间段,分别抽取患者5 mL静脉血,在3000 r/mim的速度下进行10 min的离心处理,然后取上清,在零下80摄氏度的冰箱中冻存,;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血浆Cor(皮质醇)、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ET-1(内源性缩血管因子内皮素-1)浓度分别进行检测;利用酶标法科学检测血浆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和CRP浓度(C-反应蛋白)[3]。比较三组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血清应激指标水平,即Cor、ACTH、ET-1、TNF-α和CRP。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取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组术前、术中和术后分别为(129.3±39.7)、(164.5±51.1)和(154.4±40.8);B组术前、术中和术后分别为(131.4±34.9)、(163.7±50)和(157.4±46.3);C组术前、术中和术后分别为(128.1±40.8)、(128.7±48.7)和(124.3±46.8)。
A组术前、术中和术后分别为(26.1±14.7)、(52.8±13.7)和(46.7±13.8);B组术前、术中和术后分别为(26.7±13.9)、(50.1±15.8)和(45.9±13.1);C组术前、术中和术后分别为(28.6±17.9)、(57.1±14.5)和(47.9±16.8)。
A组术前、术中和术后分别为(117.8±38.9)、(120.1±40.1)和(126.3±31.1);B组术前、术中和术后分别为(124.3±37.1)、(132.4±25.8)和(127.3±32.3);C组术前、术中和术后分别为(117.8±38.9)、(100.3±33.1)和(103.2±27.8)。
A组术前、术中和术后分别为(319.7±32.1)、(462.3±97.8)和(412.3±97.8);B组术前、术中和术后分别为(328.9±76.5)、(275.4±92.1)和(286.5±83.5);C组术前、术中和术后分别为(332.1±77.7)、(298.9±86.6)和(287.6±93.3)。
A组术前、术中和术后分别为(8.1±2)、(11.9±10.9)和(10.1±3.9);B组术前、术中和术后分别为(8.1±1.9)、(7.1±3.9)和(7.1±2.9);C组术前、术中和术后分别为(8.3±2.3)、(7.2±4.1)和(7.0±2)。
术后三组患者的ACTH、TNF-α和CRP指标水平明显比术前高,其中最为显著的当属浅度麻醉,即A组;手术前后,AB两组的Cor和ET-1指标明显比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现阶段,关于肠癌的治疗,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基于传统手术往往所造成的创伤比较大,再加上效果并不显著,因此留下后遗症的可能性比较大,并且由于老年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和应激功能正在逐渐衰退,伴有诸多疾病,如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等,如果应激反应过度则极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麻醉手术逐渐产生,以此可以加大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同时较小的手术创伤对于术后的恢复更加有力,相应的便被广泛的应用到临床治疗当中。
肠癌手术对于麻醉而言,要求比较特殊,基于手术可以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为此要求麻醉手术必须具备良好的可控性。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来说,需要对麻醉药物循环抑制作用的敏感性进行充分考虑 ,并且由于麻醉所造成的应激反应会降低患者重要器官的功能,为此,术前需要进行科学选择,对麻醉管理进行有效优化,对老年的应激反应进行适当的抑制,其中最应该注意的问题当属对老年各项生理机能的科学调控与维护。
临床上比较常用的应激反应指标主要有Cor、ACTH、ET-1、TNF-α和CRP,不同的麻醉深度会产生不同的麻醉反。其中Cor、ACTH是下丘脑、脑垂体和肾上腺皮质的敏感反应指标,机体的应激变化情况一般可以直接反应出来;TNF-α和CRP则关系到神经分泌;ET-1的释放与合成关系麻醉药物的剂量和吸入情况。在本次研究中,三组患者的ACTH、TNF-α和CRP指标水平明显高于术后,且麻醉效果最为理想的为浅度;同时浅度和中度麻醉在手术前后的Cor和ET-1指标水平明显高于深度麻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中度麻醉对于老年行肠癌手术的患者来说更为合适,可以进一步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避免麻醉药物对老年功能过度抑制[5],并且也是对血流动力学和应激指标进行平衡的关键点。
综上所述,在老年肠癌手术中,中度麻醉能够有效的抑制应激反应,进一步确保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大力推广和应用。
[1] 徐永庆,蔡松波,林晓峰.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02):29-31.
[2] 焦艳玲,赵俊锦,岳永猛.关于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7):15-16.
[3] 何永冠,曹晓霞.BIS联合AAI指导麻醉深度对老年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06):887-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