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文山
第一眼看到大阪城的石墙,没有人不惊叹的。真不知这样巨大的石块竟是怎样从山上开采,用怎样的工具切割,以怎样的方式运来,而后又怎样砌上城墙的。因为,每块石头,都有3米见方,重达百吨以上。要知道这不是在俄罗斯,更不是在北欧。这些北方巨人们生活在广袤的国土上,一座高大的城堡,与他们自然匹配。
而日本国土不大,不过是隐没于浩渺的太平洋中几座狭长的岛屿而已,即便是最大的本州岛,也还不到20万平方公里,只相当于中国的一个湖北省。
日本古称倭国。这一称呼最早见于《三国志·魏书》,但“倭”意不详,有附会因其民个头矮小之故。过去,日本人的个头确实偏矮小。但日本人十分忌讳这个“倭”字,取谐音称“和”,更在“和”前冠以“大”,自称“大和民族”。或许,在日本人心中,一直有这样的心结,要让世界之大,尽在自己眼前。正是大木巨石,给了原本生活空间狭窄的岛民,面前一片宽广。比如日本最早的京城叫做奈良,奈良的东大寺,让你见了就忘不了。这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木建筑物了。巍峨的大殿、长廊,以及形同两顶宽帽檐的宏大屋顶,与人的比例,形成强烈的反差。还有明治神宫前的巨大木牌坊,只是那两根颀长的楠木立柱,就令人咋舌。
大阪历史悠久。传说日本第一位天皇神武驾船来到这里,见水流湍急,遂命此地为“浪速”。这位神武天皇,有说就是徐福。秦始皇时,方士徐福自称可以到海上三神山找到长生不老的仙人,于是带了数千童男童女登船入海。此后再没有消息。但对此,日本信史无载。毕竟2200年了。而最早的日本史则起自公元4-5世纪,相当于中国的两晋到南北朝时期,当时的日本人用汉字和汉文作为记录工具。但就是这些记录也大多没能留存下来。现在世人能看到的是公元712年太安麻吕用万叶假名编成的《古事记》和公元720年舍人亲王、太安麻吕等用汉文编写的《日本书纪》。而8世纪初编写的《风土记》,则是日本最早的地方志。因此,公元前3世纪发生的事,在日本只能是缥缈无定的传说。
不过,大阪地理位置的重要却不容质疑,古时,这里就是通向中国和朝鲜的重要港口,7世纪时已是西日本的经济中心。
但最初的大阪只是圣德太子在奈良建立都城时堆放石头的地方,被称做石山。大阪后来成为军事重地却是因了一场由僧人主导的农民起义。1496年,本愿寺僧世莲将这里作为他隐居之地,建起了坊舍。21年后,他在京都山科地区建造的石山道场已经成为全日本的佛教中心。1533年,证如上人在此基础上修建了本愿寺。之后的第11代法主将寺院迁至大阪石山,这就是石山本愿寺。此后,本愿寺开始大兴土木,不断扩大寺院范围,还将大量手工业者和商人移居到寺内町,同时不断强化寺院的防卫措施。在当时战乱频仍的年代,本愿寺的一向宗信徒将这里作为根据地,环绕寺院建造起了一道坚固的城池,本愿寺也因此被城郭化,其大小相当于大阪古城的规模。本愿寺不仅有着众多的信徒,而且还组建了一支军队——本愿寺僧兵。此时的本愿寺僧众早已不安于念经拜佛了。他们加入了日本内战行列,与织田信长展开了长达11年的石山合战,直到1580年本愿寺战败投降。
本愿寺在熊熊烈火中化为灰烬。但新的大阪城却因此而诞生。织田信长看中石山的战略地位,打算将这里作为自己的本城来统治全日本。于是他任命外甥织田信澄和家臣丹羽长秀担任城代,准备大规模修筑城池。
雄心万丈的织田信长在两年之后遭部将明智光秀的反叛,被逼在本能寺之变中自尽身亡。得到消息,正在与毛利家族作战的丰臣秀吉立即回军讨伐明智光秀,并在山崎一仗中打败了他。丰臣秀吉进驻石山,继续织田信长未竟的统一大业。
规模雄伟的大阪城正是丰臣秀吉的杰作。6万民工和大量能工巧匠被征召来修建城池。一船船巨石自海上运来,成为大阪城的第一批永久性居民。在建造占地4600坪(约合平方米)的本丸(内城)的同时,丰臣秀吉还建造了可以俯瞰全城的五层七阶的天守阁,此后又修建了二之丸(外城)、西之丸(西外城),并将石山正式命名为大阪。1598年,被认为是当时举世无双的大阪城大体完成。“坂”是山坡之意,而冠以“大”字,可见丰臣秀吉的勃勃雄心。
完工之日,丰臣秀吉站在天守阁上,志得意满的目光逡巡由巨石环砌的大阪城,仿佛看到整个日本,还有整个亚洲,都已经拢在他的手心里。
这位小个子的关西枭雄,想的干的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他先后发动战争,征服四国、九州、本州中部和北部诸地。国家初步完成统一后,他又发动对外侵略战争,妄图先占领朝鲜,然后再征服中国及印度,奉日本天皇定都北京。为此,朝鲜举国抗战,明朝也派军队入朝参战。中朝两国互相支援,在陆海两路屡创日军,经过七年艰苦作战,粉碎了丰臣秀吉妄图征服朝中的梦想。1598年,野心不逞的丰臣秀吉死去,日军败退。
丰臣秀吉死后,占有关东重要城市江户的德川家康逐渐坐大,并与盘踞大阪城的丰臣秀吉阵营形成对垒。
公元1600年,关原之战爆发。战争以效忠丰臣家的将领石田三成一方的惨败结束。14年后,强大的德川军团开始围攻大阪城。以巨石垒就的大阪自然是一座坚城,倘在冷兵器时代,想攻克它谈何容易。但可惜,大阪城生错了时代。热兵器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欧洲的巨型大炮传入亚洲,很快便成为军阀们手中的利器。德川军团的重型火炮很快让丰臣家族俯首称臣。
建成后仅仅只过了16年,被认为坚不可摧的大阪城在一片烈焰中坍圮。
不知道丰臣秀吉经营大阪城时是否受到明城墙的启发。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做的首要一件事,就是派得力大将到沿边沿海修城筑墙。高墙理念同样也深深植入丰臣秀吉的脑中。他似乎更在意也更迷恋巨石的力量。大阪城宽阔的护城河,环绕着高大的城墙。城墙中心耸立着峻拔的天守阁。而天守阁自身就是一座军事堡垒,储藏着大量粮食和兵器。如此深沟高垒,让这位日本战国时期的军阀,觉得已无后顾之忧。
就像丰臣秀吉妄言以强大的军事实力征服朝鲜和中国,终致失败,他迷信的那一方方巨石一样不能保住大阪城。
今天,被修复和保护良好的大阪城,成为日本一段重要历史的活记忆。在大阪城里游走,如同在公园里漫步。一边是蜿蜒的城墙,雄阔的剪影倒映在清冽的河水中;一边是蓊郁的树林和碧绿的草地,而金碧辉煌、美轮美奂的天守阁耸立在城中央。一抬头、一挪步,都是一处佳景,都是建筑美和园林美的完美结合,让人赞叹日本古代工匠的智慧。但它确是一处军事堡垒,耳畔,依稀响起锋镝的鸣响;眼前,不断闪现刀剑的寒光。
四百多年过去了,那一方方巨石,依然牢牢地叠垒在坚实的土地上,风雨不侵、容颜无改。游人纷至沓来,在石墙前笑谈留影。那一段峥嵘岁月便在这些笑声中随风飘逝。倘若这些巨石会说话,我倒真想拍拍它们的肩膀,问一问它们的家史和感受。然而巨石无言,偌大的大阪城无言,悄悄流逝的光阴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