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以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研究如何改变在教育质量和社会认可度方面,在学生的发展前途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获评状态,力求达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是我国职业教育教育发展的努力方向。教育改革必须深切认知时代对人的新要求、对教育的新期盼。
今天的教育处于知识经济时代。1996年亚太经合组织揭示了“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这个时代以知识运营为经济增长方式、以知识产业成为龙头产业。知识运营发展带来的人类科学范式的转换,带来的人类实践模式的转轨。人们享受着时代幸福,也经受着考验。知识经济时代给高职教育带来新的期盼、新的挑战、新的发展空间:(1)今天的时代是智慧创意的时代,是创新性知识在知识中占主导、创意产业在知识产业中占主导的经济形态。智慧经济,强化了主体的创造性,智慧创意时代给高职教育带来新要求——“创新性”、“创造性”的培养要求;(2)今天的时代是创业的时代,知识经济通过知识的市场化,使社会的任何领域都市场化,市场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的基础。知识的个性化、能动性、创新性特征,使个人创业得以普及,使企业和区域得以二次创业。知识经济时代给高职教育带来新要求——在校期间学生“创业”教育的普及,创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3)今天的时代是组织角色快速发展的时代。在突出创新和创意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时,强化了知识经济中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与统一,各类新型组织的萌生,也为人的组织角色的快速发展创造着新的机遇。知识经济时代给高职教育带来新要求——“角色素质”教育普及与组织角色能力的提高;(4)今天的时代是“知识爆炸”时代,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迅速进步,世界的变化速度加快,从而破坏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平衡;要求并迫使各行各业的各类人员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技能,不断充电提升,适应职业的变换,从而要求更快地发展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知识经济时代给高职教育带来新要求——满足多样态教育需求的多层次、多业态终身教育系的构建;(5)信息增长促成了全球性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增进了国际间的合作与了解,同时要求人们不断接受教育训练,培养吸收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养成批判能力和选择能力,以真正使日益增多的信息发挥建设性作用,从而要求受教育者具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有国际视野、批判精神。知识经济时代给高职教育带来新要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的能力;(6)健康的需要、释放压力的需要使得闲暇时间更加宝贵,使得个人和社会要求运用多种认识,多种思维和表达手段来恰当而充分地利用业余时间,从而要求教育在养成人们正确的休闲理念、提供健康教育、休闲娱乐教育方面的跟进。知识经济时代给高职教育带来新要求——培养受教育者具备更优秀的家庭角色能力,满足现代健康幸福家庭生活的期盼。
这些问题和需求所具有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将动摇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体系,新形势下教育不得不寻求变革之路。高职院校只有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探寻教育管理适应性变革性,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市场化带来的多层面、多角度的教育新期盼。
人的一生中,必须担当着家庭角色、组织角色、社会角色,对“活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的受教育者,“以人为本、关注质量”、“满足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的育人;满足企业需求的人力资源培养,该有着怎样的教育探索?开展人生角色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适应性的研究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的基础。人生角色行为与效果是保证学生未来家庭幸福和职业成长与社会成功的前提,以人为本的教育变革的研究视角,应选择:以人生生命周期的视角,全面研究人生角色行为与能力,关注知识经济时代下受教育者的“活在当下”的人生角色行为与教育的关联,探究人生角色视角下的教育管理理念与教育管理实践。知识经济社会的高职教育,绝不能仅仅关注就业,还必须关注学生的未来家庭幸福和职场未来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敬业教育、职业角色的胜任,更要促进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促进学生幸福家庭角色的胜任、促进学生组织角色能力的培养。在校教育应担负起对学生人生必须经历的社会化过程的预览与认知的引领,培养学生应对今后的真实的职业实践和家庭生活所需的综合素质。为此,必须探究“活在当下——知识经济时代的人生角色教育”。
培养学生应对职业生涯和家庭生活所需的综合素质。知识经济社会的高职在校教育应担负起对学生人生必须经历的社会化过程的预览与认知的引领,为此,必须解码“活在当下——知识经济时代的人生角色教育”,进行适应性变革。
活在当下——知识经济时代的人生角色解码(见图1-6):(1)“三大角色”——人生必须承担的三大角色:家庭角色、组织角色、社会角色;(2)“四大因素”——决定人生角色行为效果的四大因素:动机、能力、环境、角色知觉;(3)“五关键字”——体现人生角色素质的关键字“人”、“从”、“众”、“大”、“功”;(4)“六业发展”——人生角色“从业”过程:学业、专业、职业、就业、创业、事业;(5)“七大成长”——成就人生的身体、情感、心理、技能、知识、礼仪、管理成长;(6)“八大教育”——教育(胎教、幼教、小学、中学、大专、本科、研究生、继续教育。
在调研和企业实践感知中,对“生命角色”视角下人生教育关键的认识逐渐清晰,“八大教育”,影响人的“四大因素”,促进了人生角色的“七大成长”与“六业发展”,决定了人生态度与绩效,成就了“三大角色”,谱写着生命角色不一样的内涵。
图1 人的三大角色
图2 人的角色绩效的四大影响因素
图3 人的六业发展
图4 五大关键字
图5 人的七大成长
图6 人的八大教育
“人”代表着个体的人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角色自我成长和教育成长。(见图7)人生经历的“八大教育”,促进着人的“七大成长”,成就着人的“六业发展”状态。教育应致力于激发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动机,不仅关注就业,更要促进创业能力和成就事业的管理能力的培养。“从”代表着个体与别人互动能力、合作能力,教育应致力于人格的培养,致力于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致力于礼仪教育培养,提高生命角色的“宜人性”,更有助于人的“六业发展”。“众”代表着个体的人生发展不同阶段的组织管理成长,无论作为家庭角色、组织角色、社会角色,在管理与接受,领导与执行,冲突与沟通的人生角色扮演中经受着换位思考、体能对抗、智慧比斗、心理磨练、意志较量、人格影响。教育不仅应致力于人的“责任心”、“敬业度”、更要培养人的“开放性”、“外向型”、“压弹”、“角色知觉”、“环境辨别”、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的教育将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事业发展奠定基石。“大”象征着人的肩膀,人的家庭责任、组织责任、社会责任的担当能力,也代表着角色的社会地位、权利和义务。每个人都担当着“家庭角色、组织角色、社会角色”,但人生角色的胜任特征不同,人生角色教育应力求以人为本,致力于帮助每个人在自身的基础上成长,使人们获得更好地在处理角色冲突,有效承担角色责任的人生角色能力。(见图8)“功”(“工+力”),象征着人角色能力与业绩,生命角色在自我实现、家庭贡献、社会贡献上的相对价值评定。
在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影响下的人们,其人生所经历的各阶段的实践与教育,影响着人的“动机、能力、环境、角色知觉”,促进着人的“身体、情感、心理、技能、知识、礼仪、管理”成长,在“学业”、“专业”、“职业”、“就业”、“创业”、“事业”的历程中,在家庭角色、组织角色与社会角色的承担与贡献中,责权(大)与绩效(功)状态不一样,败在健康、输在智慧、弱在技能、胜在创新、赢在团队、强在心理。生命认知、角色认知将改变教育认知,改变教育行为,改变角色行为,改变教育质量。
人的发展决定于人的教育与实践形成的心智模式与行为方式,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教育组织的教育前瞻视野与创新,教育的质量源于的系统构建与管理适应,“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组织,以人为本、提高质量的高职教育必须深入探究生命角色素质培养的教育建构,尤其必须探究新时代组织角色培养。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福斯特说:“受训者在劳动力市场化中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后的发展前景,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引领学生成为更优秀的组织角色,是高职教育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市场化带来的多层面、多角度的教育新期盼的重要使命和前提保证。
图7 生命素质发展解码
图8 生命角色素质培养的教育建构
[1]邢清华,米靖.职业院校推进校企合作的措施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11(15).
[2]洪贞银.高等职业教育中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3).
[3]陈解放.学校在校企合作中要发挥主动性[J].2009(30).
[4]雷久相.高职校企合作的创新视角[J].职业教育研究,2007(4).
[5]吴书安,王兵,邹厚存.紧密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6).
[6]何杨勇,裘孟荣.为了企业的需求——对高职校企合作的深层思考[J].职教论坛2011(15).
[7]荀建华.校企合作教育模式运行机制建设的探索[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