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研究

2013-11-11 01:59张静徐岩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理论课导向

张静 徐岩

[摘要]“问题导向式教学法” 以问题为驱动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抓好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学生课上分组讨论、教师课上总结评价四个环节。开展“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切实提高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问题导向式教学法 教学改革

“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是基于行动导向并在工作过程导向系统化理论指导下以问题为驱动力和以培养学习者问题意识、批判性的思维技巧以及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具体教学中以问题为基础,使学生投入于问题中;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推理、分析,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指导教师不再以讲授为主、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提供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辅之以学习方法的必要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1]

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意义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是大班授课,偏重于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的“教”为中心,造成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教学的实效性不强。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提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优化教学手段。”200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熟练驾驭、精辟讲解。要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探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研究式教学。多用喜闻乐见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把科学理论讲清楚、说明白。

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突破了以教师讲授为主、按学科组织教学的封闭体系,彻底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堂”,让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研讨、交流、辩论、启发、从而探求真理,达成共识,最终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积极地、生动活泼地思维和学习。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质疑、不断创新的能力,以及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大学生的思想认识真正转化为价值观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切实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以下方面: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学生的一切学习内容是以问题为主轴所架构的;偏重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较少讲述法的教学;学习者能通过社会交往发展能力和协作技巧;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必须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认知学习技巧的教练;在每一个问题完成和每个课程单元结束时教师要进行评价和总结。因此,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具体实施应包括四个环节: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学生课上分组讨论——教师课上总结评价。

(一)教师课前提出问题

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能否达到预期效果,问题设计是成功的关键。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也经常以现实中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实现对某一现象或概念的理解。但由于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的,这些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辅助性的。而问题导向式教学法课程的问题设计要求从重要知识、解决问题实例、自主学习策略、团队参与的学习技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选择性设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一代新人奠定思想理论基础。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教师必须改变只注重研究如何讲清、讲透理论知识的传统做法,而要既研究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他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又研究教材的理论知识如何与学生的实际有机结合。明确目标、遵循大纲、依托教材、联系学生实际、联系社会现实、查阅相关教材、文献、资料等,然后提出问题。例如:怎样理解当代大学生和知识分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收入分配差距有所扩大。请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理论和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联系建设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谈谈怎样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班级?联系实际谈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价值观树立的重要性及途径。联系实际谈谈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领域。中国为什么不能搞多党制度和议会制度?这些问题都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联系大学生的实际和当前社会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精心设计的,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地理解、思考和研究,使教学内容呈现出基础性、前沿性和时代性特点。[2]

(二)学生课前查找资料

问题导向教学法的成功开展,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教师把精心设计的问题课前一周发给每位同学,要求同学根据所提问题充分预习教材、查阅资料,预习相关的知识点,自学总结,准备小组讨论提纲,做好课上讨论准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也可根据教材内容、所提问题推荐或提供一部分相关资料,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党的文献、报告,有关专家、学者的文章和著作、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等。例如,针对第八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经济所提出的问题,给学生推荐以下阅读书目:《邓小平文选》第2、第3卷中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江泽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辩证看务实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2》;《“六个为什么”——人民日报系列解答理论文章》等。这些著作、文件、文章都直面现实、着眼大局、贴近群众、有针对性、有说服力,能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深思问题超越现实的困惑。

(三)学生课上分组讨论

问题导向式教学法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进行分组讨论,充分让学生的思想进行相互碰撞。分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所有的问题让学生都做准备,课上随机分组讨论。另一种是提前一周分组,每组负责1—2个问题,课上讨论。不论哪种形式的分组,小组长一定要负起责任,分配任务、掌握讨论方向、控制讨论流程、协调组员关系、激发团队精神、保证讨论顺利进行并得出最佳结论,推选代表发言。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讨论的进行,确认小组讨论符合课程的学习目标,监督进展,提醒必要讨论的课题,鼓励支持学生,使学生能持续讨论学习,启发学生思考方式,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批判性思考的习惯。例如:讨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工人阶级还是领导阶级吗?”问题时,学习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坚信工人阶级还是领导阶级。教师必须加以引导,让学生围绕着教学目标讨论,并给予讨论热烈的学生或小组鼓励,在深刻思考和分析之后,让学生认识到:尽管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但是工人阶级仍然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现代化建设的最基本力量,而且将在整个国家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让学生明白: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指工人阶级的总体地位,并非指每个工人个体都是领导者。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是一个总体的政治判断,并不能把这种总体的政治判断等同于每个人的具体职业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避免用一成不变的固有观念来观察已经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当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今天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种种变化。既解决了学生在思想上的困惑,又引导学生学会了认识和分析问题的方法。[3]

(四)教师课上总结评价

讨论完成后,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发言交流,教师做总结评价:首先要对小组讨论的成果提出回馈与建议,学生回答不足之处,教师进行补充,并对本节重点和学生回答模糊的问题做出总结,把疑难问题给学生们讲清楚、讲明白,确保观念的正确性,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其次对整个过程、效率及学生们的个别表现给予回馈,实事求是、客观地做出评定,以激励学生再接再厉。例如:如何正确评价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及其与当前改革之间的历史关联?针对少数学生“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模糊认识,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历史的、辩证的、全面的看问题,明确改造与改革都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产物,二者都有其事物发展的内在必然性。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改革是社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改造的全盘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对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继承当年社会主义改造留下的积极成果,也需要妥善地解决社会主义改造中遗留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真正解决思想上的困惑,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效果

通过实施“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改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方法中学生的被动地位,让学生在疑问的引导下去探索和思考,充分发挥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自主学习、充分学习和有效学习,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提高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实现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效果,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1]范永立、问题导向学习(PBL)法在市场营销学[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2]王淑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主体性课堂教学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1,(1).

[3]张士海、疑难问题解析为主轴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思想教育研究,2012,(9).

(作者单位:泰山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山东泰安)

猜你喜欢
毛泽东思想理论课导向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犬只导向炮
树立“五个导向”严格党内生活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
毛泽东思想闪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