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梅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急症,表现为呕血、黒便、血便等,并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障碍,治疗不恰当、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1]。因此,明确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时、准确、恰当的护理,对其病情的控制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院近5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结构,总结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至2011年于我科住院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96例,其中男149例,女47例;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52.6岁。60岁以上患者归为老年组59例(30.1%);40~59岁患者归为中年组82例(41.8%);40岁以下患者归为青年组55 例(28.1%)。
1.2 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标准 选择的病例均因呕血和(或)黑便以上消化道出血于我院住院,并于24~96 h内经胃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均符合第7版内科学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1]。
1.3 方法 选取资料完整的住院病历,收集性别、年龄、胃镜、病理结果、幽门螺杆菌的结果、腹部彩超或CT、肝肾功能,肝炎病毒学标志物、血常规等各项指标,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1.4 护理
1.4.1 常规护理: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迅速测量患者的血压、脉膊和呼吸频率;判断出血量的多少,分析病情演变过程;在患者出血停止后要注意发现再出血先兆,继续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变化、神志、末梢循环及尿量,大便情况和量、颜色、性质,并做好记录。如发现患者有精神不振、神志恍惚、体温不升、脉搏增快、面色苍白出冷汗、持续腹胀、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大便颜色转黄后再排黑便,肠鸣音持续亢进等,均说明有继续出血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医师予以对症处理。
1.4.2 饮食护理:活动性出血期间禁食水,如不继续出血,可给予少量冷流质、易消化饮食,不应加重患者的胃负担,饮食应少量多餐;若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宜于出血停止后2~3 d予低蛋白流质饮食。
1.4.3 心理护理:多数患者会因大量的呕血或便血而感到恐惧、焦虑,医护人员可认真向其讲解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以及发展阶段,向其讲明疾病的可治性,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病因 消化性溃疡共87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49例,胃溃疡33例,复合性溃疡3例,吻合口溃疡2例;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53例;急性胃粘膜病变33例;胃癌11例;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7例;食管癌3例;食管炎1例;其他1例。其中消化性溃疡和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见表1。
2.2 不同年龄组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布 消化性溃疡出血占各年龄组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的首位,共87例(44.4%),中年组(25.6%)、青年组(34.5%)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而老年组以胃溃疡多见(30.5%);中、老年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显著上升;老年组胃癌的比例高达10.2%,显著高于中年组(χ2=6.8397,P <0.05)和青年组(χ2=8.5564,P <0.05)。见表1。
表1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及不同年龄组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布 例(%)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约占内科住院患者的2% ~3%[2],可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可由多种因素引起。本文196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中,中年组发病率高于青年组及老年组(1.5∶1.1∶1);男性发病率明显多于女性(3.2∶1),与先前观点[3]一致。
本组病例从病因分类看,消化性溃疡占首位(44.4%),其中十二指肠溃疡49例(25%)高于消化性溃疡(16.8%),老年人由于胃粘膜屏障减弱,以消化性溃疡为主,而年轻人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2例吻合口溃疡为胃癌术后的患者,复合性溃疡相对少见。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7%,与我国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以及本地区人嗜酒者相对较多有关,中年组发病率高(35.4%),为其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的第一位,显著高于青年组(χ2=7.2389,P <0.05)和老年组无明显差异(χ2=1.0740,P >0.05)。胃癌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居第五位(10.2%),明显高于中、青年组,部分老年胃癌患者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4],因此老年人出现呕血或黒便时要高度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
消化道出血属内科常见危急重症,患者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而加重出血,实施舒适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能够降低其内心焦虑程度,增加护患沟通信任,提高护理质量。护士可通过讲解治疗好的病例或音乐方式帮助患者放松情绪,加强沟通、心理鼓励、暗示,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及依从性。临床护理过程中护士根据不同病因及各自的病情变化,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和途径。了解各类患者出血的诱因,勤观察,勤记录,及时发现生命体征变化,掌握患者各个时段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与医生密切配合,增强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1 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80.
2 朱薇,姜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中国临床医生,2004,32:6-8.
3 蔡陈效.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趋势及相关因素分析.胃肠病学和肝病杂志,2008,5:387.
4 Jamesm,Mcloughlin D.Adenocarcinoma of the stom-ach:a review.Proc Bay1 Univ Med Cent,2004,17:39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