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红 邓红玲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发病率达47% ~91%[1]。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半数以上的患者会合并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2]。DPN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但以感觉神经最为常见[3]。目前,治疗DPN还没有特效药,治疗DPN主要是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采取缓解临床症状的措施进行干预治疗。主要治疗措施为:血糖控制、神经修复、抗氧化应激、改善微循环、改善代谢紊乱以及加强神经营养等。根据中西医汇通的观点,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DPN患者8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入住我院确诊DPN患者8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57±8)岁;DM病程5~18年,平均(11±5)年;DPN病程3~11年,平均(6±3)年;空腹血糖平均(9.7 ±1.8)mmol/L,餐后2 h血糖平均(10.9 ±2.4)mmol/L,糖化血红蛋白平均(8.8 ±1.4)%,体重指数平均(26.2±1.7)kg/m2。治疗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30~80岁,平均(58±8)岁;DM病程4~19年;平均(11±5)年,DPN病程3~12年,平均(7±4)年,空腹血糖平均(9.8 ±1.9)mmol/L,餐 后 2 h 血 糖 平 均 (11.1 ±2.1)mmol/L,糖化血红蛋白平均(9.0 ±1.5)%,体重指数平均(25.6±1.4)kg/m2。2 组在性别比、年龄、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DM诊断标准[4]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DM诊断标准。DPN诊断标准[5]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1)明确的2型糖尿病史;(2)具备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与体征,包括出现麻木、疼痛、蚁走感、烧灼感、发凉等症状;(3)肌电图检查神经传导速度减退或消失,神经电生理检查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45 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40 m/s。排除标准:(1)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变(CIDP)或由于其他原因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甲状腺功能低下和尿毒症等;(2)合并心、脑、肺、肝、肾以及造血等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3)肿瘤、结缔组织疾病、精神病患者、妊娠以及哺乳期女性;(4)治疗依从性差者。
1.3 方法 2组均采用饮食控制、糖尿病健康教育以及其他的辅助治疗,患者血糖控制采用二甲双胍或胰岛素,使FBG<8.3 mmol/L,2 h BG <10.0 mmol/L,HbA1c<7%。对照组给予甲钴胺500 μ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并根据患者对甲钴胺的耐受情况调整滴速。治疗组在甲钴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400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15d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2个疗程。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原糖尿病治疗方案不变,并每周测定血糖,使血糖保持在较好水平,而且均未使用其他扩血管、抗凝、降脂类药。治疗前、后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
1.4 观察指标 采用丹麦DISA2000型肌电图测定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
1.5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自觉症状消失,腱反射基本正常,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SNCV)均较治疗前增加5 m/s以上或回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腱反射为完全恢复正常,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SNCV)均较治疗前稍有增加;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腱反射无改善,肌电图无改变[6]。
1.6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疗效比较 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2组均为未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2组疗效比较 n=40,例(%)
2.22组治疗前后MNCV和SNCV比较 2组MNCV和SNCV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2组治疗前后MNCV和SNCV比较
2.3 不良反应比较 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3例出现口干,1例视物模糊,治疗组2例出现口干,2例排尿困难,2组患者均未给予干预而自行缓解。2组均未见其他不良反应。2组服药后均未见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见表3。
表32组患者服药后肝和肾功能检测n=40,±s
表32组患者服药后肝和肾功能检测n=40,±s
组别 GPT(U/L) SCr(μmol/L)对照组治疗前 21±7 88±23治疗后 20±6 83±21治疗组治疗前 23±9 83±24治疗后22±8 82±23
近年来,DM患者不断地增加。DM是一种慢性疾病,它的发生机制为胰岛素分泌缺乏和胰岛素抵抗,其病理基础就是糖代谢紊乱以及脂代谢紊乱,而DPN是DM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近年的研究进一步证明,DPN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主要包括:代谢紊乱,多羟基途径的过度激活、氧化应激、遗传因素、神经缺氧和缺血、γ-亚麻酸缺乏、蛋白激酶C活性异常、免疫异常、神经生长因子和其他营养因子缺乏等[7]。
DM患者由于饮食限制的原因,使得维生素摄入减少,加上消耗增多和利用障碍,导致营养神经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族严重缺乏,一定程度上诱导神经病变的发生。甲钴胺是维生素B12的衍生物,可促进神经细胞内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从而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促进髓鞘形成和轴突再生,临床上证实其治疗DNP有效,但仅用弥可保不能改善神经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8]。血塞通有效活性成分是从中药三七中提取的三七总皂苷,该药可以明显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血栓形成,抑制溶酶的活性;解除平滑肌痉挛,从而改善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供血供氧,有利于周围神经病变的恢复,再联合甲钴胺治疗从而达到营养神经、消除症状之目的。
综上所述,血塞通联合甲钴胺治疗DPN疗效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姚丹珍,王立,修双玲.神经传导速度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疑难病杂志,2011,10:215-217.
2 Feldman EL.Oxidative stress and diabetic neuropathy:a new understanding of an old problem.J Clin Invest,2003,111:431-433.
3 Llewelyn JG.The diabetic neuropathies:types,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3,74:15-19.
4 陆再英,终南山主编.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0-793.
5 衡先培主编.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诊断与治疗.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
6 Little AA,Edwards JL,Feldman EL.Diabetic neuropathies.Pract Neurol,2007,7:82-92.
7 崔丽英.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研究进展.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433-435.
8 吴庆强,张彤,邹彩艳,等.依帕司他联合丁咯地尔及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405-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