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理论视域下的体育与城市现代化发展研究

2013-11-08 08:08娟,杨
浙江体育科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现代化体育

陶 娟,杨 明

(杭州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

·体育社会学·

现代化理论视域下的体育与城市现代化发展研究

陶 娟,杨 明

(杭州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

运用现代化理论,对体育与城市现代化发展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是实现生活品质之城的助推器,体育是构建健康城市的有力抓手,体育是应对城市人口老龄化的有效措施,体育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体育促进城市就业,体育扩大城市内需并促进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等几个方面。

现代化理论;体育;城市;现代化

现代化是指以现代工业、信息与技术革命为推动力,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标志,以环境优化和民生改善为着力点,实现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从工业社会向现代信息社会转变,对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思想等各个领域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并引起社会组织与社会行为的深刻变革的过程[1]。“现代化理论”(Theories of Modernization)的兴起便是基于“现代化”概念的提出。在20世纪60年代一批美国社会科学家开始著书立说,如Walt.Whitman.Rostow(1960)的《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A Non-Communist Manifesto》(经济成长的阶段:非共产党宣言)、Marion Levy(1966)的《Modernization and the Structure of Society》(现代化和社会结构)等,正是基于这些论述,使得现代化理论得以形成。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都已完成工业化,这些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而导致“后现代化理论”出现。后现代化理论认为,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是现代化,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变是后现代化。后现代化的核心目标是使个人幸福最大化,追求生活质量和生活体验。1998年我国学者何传启提出了“第二次现代化理论”,该理论认为,第一次现代化发生在工业社会,体现为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和非农业化的聚合发展;第二次现代化发生在知识社会,体现为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非工业化和城市扩散(郊区化、都市化)等。根据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何传启在《东方复兴》一书中阐述了综合现代化模式的“运河模型”和“运河战略”,即综合现代化理论[2]。

体育是现代城市的产物,同时体育的发展也能够促进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演进。对纽约、墨尔本、首尔等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际大都市发展历程进行审视,体育对这些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体现于:树立现代城市生活方式,促进城市居民健康;推动城市产业发展、延伸、升级与完善;促进城市消费结构优化与升级等方面。本文根据以上城市的实践经验以及咨询专家认为体育对于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为:体育是实现生活品质之城的助推器,体育是构建健康城市的有力抓手,体育是应对城市人口老龄化的有效手段,体育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体育促进城市就业,体育扩大城市内需并促进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等几个方面。

1 体育是实现生活品质之城的助推器

根据现代化理论,当城市由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转变,城市发展目的便从以获取物质财富为主要动机的“生产本位论逐步向“生活本位论”转移,城市居民更重视生命、生存和生活的质量。参与各类体育活动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居民重要的生活内容之一,特别是在发达国家随着城市居民闲暇时间日益增多,体育已成为这些城市居民善度余暇的一种积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被誉为世界体育之都的美国Minneapolis市市长唐纳德·姆·菲莱萨认为:“具有丰富的文体活动,适合居民生活、休养是21世纪的现代化城市必须达到的目标之一[3]。”对纽约、墨尔本、首尔等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际大都市发展历程进行审视,发现具有较高水平的休闲体育娱乐是它们的主要特征之一。当前我国城市现代化水平最高的上海市自21世纪初就开始构建日常生活圈、周末生活圈、节假日生活圈3种生活体育的基本模式,为城市居民提供日常体育健身娱乐、周末体育休闲娱乐以及假期体育度假娱乐[4]。而早在2005年,杭州就将“生活品质”一词写进“十一五”规划,至2007年2月13日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杭州市委关于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决定》。由此,杭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生活品质之城”。与之相对应的是杭州在近几年积极发展满足居民生活品质需求的各项休闲体育活动项目如:长三角地区独具特色的高山森林滑雪场——临安大明山滑雪场;被誉为“中国最佳漂流胜地”的余杭双溪漂流;多次荣获中国十佳高尔夫俱乐部称号的西湖国际高尔夫乡村俱乐部、千岛湖高尔夫俱乐部、富阳富春山居高尔夫俱乐部;广受大众欢迎的之江旅游度假区休闲体育公园、湘湖旅游度假区休闲体育公园、运河体育公园等度假体育资源。

2 体育是构建健康城市的有力抓手

伴随全球城市现代化进程加速,各类城市健康问题开始大量出现,影响人类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由此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于1986年开始设立“健康城市”(Healthy City Project,HCP)项目。“健康城市”项目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全球性的行动战略,截止至2005年,全球大约有4 000个城市加入国际健康城市协作网络。1994年8月,在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的帮助下,北京东城区、上海嘉定区在全国率先开展健康城市的建设工作。其后,重庆渝中区、海口、苏州、日照、保定、张家港、南通、淮安、克拉玛依、深圳罗湖区等城市加入进健康城市的行列。其中苏州获得了2006年WHO西太区健康城市联盟大会的承办权,并担任健康城市联盟执行委员和联盟成员事务委员会主席城市。2007年,杭州被列为全国首批建设健康城市试点城市之一,其上城、下城、拱墅区率先开展建设“健康城市”试点工作。世界卫生组织神户中心主任Wilfried Kreisel博士认为:健康城市必须继续体现所有部门的合作(engagement with all sectors)[5]。健康城市的出现使得卫生医疗服务结构、卫生医务人员从过去的对城市健康负责的唯一主体,转变为对城市健康负有责任和控制力的多元主体之一。城市中体育等相关部门也开始逐步成为建设健康城市的主体。可以说,实施健康城市建设工作,正是着眼于创造一个城市多个部门之间协调合作、资源共享的机制,通过互动合作、资源共享,改善和提高城市健康状况。例如2003年上海市开始进行建设健康城市3年行动计划(2003-2005年),为推进行动计划开展,上海市相关职能部门牵头,举办了各种活动,其中上海市体育局开展了“人人运动”活动,建立各种社区小型健身点、健康体质监测站等[6]。杭州根据WHO所提出的健康城市建设内容,围绕“三上(山上、水上、广场上)、三边(江边、河边、湖边)”开展各类群体活动,形成了“西湖体育圈”、“运河段体育圈”、“钱塘江体育圈”等三大体育圈,从而使得杭州居民“人人享有15分钟体育健身圈”,促进了居民体质健康。

3 体育是应对城市人口老龄化的有效措施

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发展能力包括人力资本这一驱动要素,当前人口老龄化(Aging population)成为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占总人口规模的比重不断上升,达到一定比例的人口结构变化现象。对于一个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是:是否该地区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超过10%,或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超过15%。人口老龄化对于城市的人口结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以及社会生活诸方面均会产生重大影响,形成对城市发展的各种问题及挑战。由此在1990年9月由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提出要将实现健康老龄化(Healthy Aging)作为一项全球性发展战略加以重视。所谓“健康老龄化”(Healthy Aging)是指在老龄化社会中,绝大多数老年人处于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健康状态,使社会发展不受过度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据统计数据,2011年上海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为348万人,占人口总数24.5%,其中65岁及以上的为235万人,占人口总数16.6%;目前杭州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16.8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7.97%。数据表明上海、杭州等我国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已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健康老龄化,上海、杭州等城市的体育局积极重视和支持老年体育发展,推动老年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增强老年人体质,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让越来越多的老人在适合自己的运动中保持健康,从而使运动成为这些城市中的老人一种休闲、健康的健康养老方式。

4 体育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现代产业体系(Modern Industrial System),是指现代元素比较显著的产业构成,在发达国家城市,其现代产业体系就是现代服务业占GDP70%左右份额的产业体系,其现代性就主要体现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比较充分方面[7]。2007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在“十一五”时期,“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其他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要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所谓服务经济是指服务业(第三产业)的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超过60%的一种经济状态[8]。服务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与收入水平密切相关。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与服务业增加值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呈现总体上升趋势。当人均收入水平达到2 000~4 000美元时,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波动剧烈,介于48%~55%之间,平均值为52%,服务经济处于初步形成期;当人均收入达到4 000~7 000美元时,服务业增加值出现随人均收入快速提高趋势,由55%上升到70%,服务经济进入加速发展期;当人均收入超过7 000美元之后,服务经济的发展逐步进入较为发达阶段,服务业增加值随人均收入提高稳定上升,并稳定在70%以上。当前纽约、伦敦、柏林、东京、首尔、香港等城市包括体育产业在内的服务业占GDP比重均已超过70%,进入到服务经济较为发达的阶段(见表1)。

根据何传启的综合现代化理论,从总体上说,目前我国人均GDP超过10 000美元的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进入到资本、技术、智力融合驱动发展阶段,总体上处在工业化后期或处在第一次现代化后期阶段,但就从某些局部而言,这些城市经济知识化、信息化已初见端倪,体现出第二次现代化的特征,“工业兴市”仍是当前这些城市的重要发展战略,同时这些城市也注重调整工业结构,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谋求整体迈入第二次现代化。体育产业作为一项以人的健康、休闲、娱乐以及发展作为需求满足对象的创造性服务活动,通过产业融合、渗透、交叉等方式与相关产业形成了体育产业生产体系(Sport Industry Product System-SIPS),具有混合型产业形态,从而使城市中具有不同经济形式的各类产业的传统边界变得模糊,因而对包括对服务业、旅游业、娱乐业、培训业等在内的城市第三产业结构有着巨大的提升和催化作用,并能依托生活方式创新及生活内涵变化产生出各类居民生活方式类的消费需求,促使城市第三产业迅速裂变出新的产业群,由此将城市第三产业的结构提升至更高的层次,推动着城市经济结构的变革。

表1 若干国际化城市服务业增加值(%)

资料来源:陈宪,殷凤.大中城市形成服务经济结构的若干问题[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C].经济·管理学科卷,2007:51-63.

5 体育促进城市就业

由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目前处于第一次现代化与第二次现代化交替并存的阶段,因而城市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矛盾:一方面,这些城市的劳动力供求总量与就业结构两大矛盾并存,城镇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与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并且结构性失业矛盾也将长期存在。从产业性质来看,由于体育产业的人力资源结构总体上向初级技能劳动者倾斜,就业门槛较低,而且劳动就业的培训成本较低,对于解决以上城市当前的经济转型期结构性失业的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体育产业还属于典型的复合型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和产业渗透力,因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产业被视为极具增长力和就业机会空间的产业。20世纪90年代末英国休闲体育产业一年提供50万个就业机会,占英国就业人口的1.7%;2007年美国体育产业所吸纳的就业人口就超过400万。目前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拥有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这些体育产业基地发展过程中,促进了城市就业。例如作为“运动休闲之城”的杭州富阳,目前已发展成为集聚生产羽毛球拍、网球拍、乒乓球拍以及沙滩球拍的“中国球拍之乡”,拥有球拍及配件企业380多家,从业人员2.5万人,年产球拍超过1亿副,占据了国际、国内中低档球拍市场80%以上的市场份额。

6 体育扩大城市内需并促进消费结构转型升级

现代城市发展经验表明,随着人均收人的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将会逐步发生3次变化:第一次是温饱向小康过渡阶段,城市居民由购买满足温饱的生活必需品转向轻工产业产品的消费;第二次消费结构变化则是发生在小康向现代化过渡阶段,表现为居民大量购买家电等耐用消费品;第三次消费结构转变发生在现代化向后现代化过渡阶段,主要体现为居民购买房产、IT、汽车以及旅游、休闲、教育等满足人们享受及发展需要的服务产品。从现代化理论的角度来看,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正处于由生产型社会到现代消费型社会转型的时期。当前这些城市的居民消费结构虽然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提高出现变动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特别是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城市相比,在消费结构水平仍存在一些差距,主要体现为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的消费支出比重较低,因而这些城市的体育局及相关部门审时度势充分利用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杭州休博会的积极影响,推进体育产业特别是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在已经过去的“十一五”期间以提高生活品味与质量为目标的体育休闲娱乐等已成为这些城市的消费热点,呈现出从小众消费转变为大众消费的趋势。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3个主导因素是:投资、内需和出口。内需不足是我国经济运行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之一。从历年统计数据来看,在1978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为48.8%,至“六五”期间我国居民消费率平均为51.7%,“七五”期间下降至50.2%,“八五”期间又下滑至45.1%,“九五”期间则为45.8%,“十五”期间进一步下滑到41.1%,“十一五”期间下滑突破了40%大关达到35.4%。其中2010年居民消费率仅为33.8%,是自1978年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另外,有学者指出消费平均增长1%,GDP则相应平均增长0.624%;投资平均增长1%,GDP则相应只增长0.264%[9]。根据以上研究结论,结合历年统计数据,我们发现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断下降与建立现代化社会发展规律背离之间的矛盾,已经导致我国出现需求结构大幅调整的主要特征,业已到达需求结构转型的拐点,这是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同时,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分化为三个板块:其一是以美国、英国、法国等欧美发达国家为主体的消费板块;其二是以中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制造业出口大国为主体的生产板块;其三是以中东、非洲等资源型国家为主体的能源、资源输出板块。在全球经济遭遇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之际,属于消费板块的许多发达国家纷纷调整自身发展战略,提出经济“再平衡”、“再工业化”和“贸易逆差国扩大出口”等政策构想与目标,并在实践中逐步开始减少消费,从而造成国际市场需求疲软,进而形成世界经济的深度调整与转型。作为已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也由原来的出口导向型逐步转型为内需驱动型,内需不足的问题愈加突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在世界经济史上,人均GDP在5 000美元往8 000美元发展过程中,发达经济体的消费需求快速扩张,取代投资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需求动力。1970年,美国人均GDP为4 814美元时,消费率为(消费占GDP的比例)81.9%,超过投资率64.3个百分点;1975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的人均GDP分别达到6 781美元和6 413美元,而1970年,它们的消费率就已经达到了72.7%和70.4%,分别超过投资率45.8和45.2个百分点。扩大内需实质上是扩大有效需求,目前我国有效需求不足主要是因为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所造成的产品质量、品种与需求错位的结构性问题。因而扩大内需必须从解决有效供给方面着手。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通过对各自现实情况的认真分析,认为通过大力发展休闲体育这类特色产业能够有效带动需求,因而纷纷将休闲产业、体育产业作为城市新兴产业和战略产业。

依据现代化理论,当城市进入后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城市社会分层和阶级结构将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状,中产阶层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支柱力量。国家统计局于2005年1月曾对中产阶层下了一个官方划分标准:“6万元至50万元,这是界定我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即中产阶层)家庭年收入(以家庭平均人口3人计算)的标准[10]。”目前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达到或超过我国对中产阶层的官方划分标准,因而目前在以上这些城市存在着一个数量庞大的中产阶层。中产阶层目前已经成为这些城市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可以说中产阶层收入增长的速度以及消费模式的变革是这些城市消费转型升级的最大动力,对于启动这些城市的国内消费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休闲体育作为一项具有浓重符号意味以及时尚文化价值的体育形式,既符合城市中产阶层追求生活质量的消费目的,同时休闲体育也塑造了参与其中的中产阶层的文化品位与格调。因而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大力发展休闲体育,适应中产阶层消费需求,会推动消费转型升级。此外由于中产阶层具有收入刚性、消费稳步上升的特点,因而他们是体育产业稳定的消费群体,进而为城市体育产业特别是运动休闲产业发展提供稳定增长的市场空间以及前进动力,这对于扩大城市内需面、推进消费结构升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陈柳钦.现代化的内涵及其理论演进[J].经济研究参考,2011(44):15-31.

[2] 何传启.世界现代化研究的三次浪潮[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3):185-190.

[3] 吴明渝.中国科学技术与人民生活[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36.

[4] 卢耿华.上海市生活体育设施构建的理论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5):15-18.

[5] Wilfried Kreisel.21世纪健康城市展望——上海的挑战[J].医学与哲学,2006,27(1):1-3.

[6] 黄成,等.国内外健康城市项目传播环境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1,32(5):5-6.

[7] 龚绍东.产业体系结构形态的历史演进与现代创新[J].产经评论,2010(1):21-28.

[8] 胡延松,姚凤云.我国应加快发展城市服务经济[J].商业经济,2010(3):9-12.

[9] 邹红,喻开志.消费需求拉动:基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反思与启示[J].消费经济,2007,23(5):20-23.

[10] 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StudyonSportsandCityModernizationDevelopmentfromthePerspectiveofTheoriesofModernization

TAO Juan, YANG Mi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36, China)

Through using the theories of modernization, this paper study on sports and urban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The result showed that: sports industry is booster for construct the city of quality life. Sports is a powerful means to construct a healthy city. Sports is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cope with the aging population of city. Sports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Sports promote the employment of city. Sports expansion domestic demand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city.

theories of modernization; sports; city; modernization

1004-3624(2013)04-0001-04

G80-05

A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名称:体育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作用研究(11BTY018)

2013-05-22

陶 娟(1980-),女,四川西昌人,经济师,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

杨 明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现代化体育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体育产业之篮球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我们的“体育梦”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体育一家人